隋煬帝有沒有為後世做過一些好事?

2006-12-09 12:46 am
據知,隋煬帝是一個暴君.從歷史書中,看見的,往往是他所幹的壞事.
不過,煬帝是個聰明人(若非,也不能謀得太子之位),
所以,我想問一問,
究竟隋煬帝在位時,有沒有做過一點對百姓,甚至是後世有益的事???
請舉例~

回答 (7)

2006-12-09 12:58 am
✔ 最佳答案
有!!!!!!!!!
制度改革

楊廣即位後,因對改革制度而取得一點政績。

功績較大的是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主要是進士科的建立,這為選拔平民讀書人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第二是修訂了法律,主要是改善了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律法。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錯誤,法律的嚴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煬帝將一些殘酷的法律條文取消,或者是減輕處罰程度,雖然這僅是沽名釣譽的表面文章。在隋煬帝統治晚期,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殘忍了許多,不再按照法律做事,專斷性很強。第三是興學,訪求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楊廣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工程建設
隋煬帝在位期間搞了一些大的工程,主要是修建東都洛陽,以及開鑿大運河。
在西元605年,即隋煬帝即位第一年,他讓楊素等人負責修建洛陽城。當時,每月都有二百萬人在做工,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新的洛陽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圍有七十里長。裡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門辦公的地方。再往裡,就是宮城,周圍有三十里。

隋煬帝修建洛陽城,是有統治國家的考量。當時首都長安在西北面,往東的路不太暢通,影響了政令的暢達。洛陽則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還有,在長安的時候,各地的糧食運往長安要費時費力,白白浪費。到了洛陽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糧食,也相應地減輕了百姓負擔。

再一個工程就是大運河的開鑿。在修建洛陽的同一年,實際上已經開始了。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在江蘇的鎮江)到達余杭(現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在的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水運大動脈。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大運河還對以後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後的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從經濟上來看,和大運河對物資供應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在位也就是十四年的時間,其他方面不談,單就大運河一項,我們應該從事實出發,充分肯定隋煬帝的歷史功績。如果我們大膽地設想一下,沒有大運河,或許唐太宗李世民也會去開鑿的。所以,貞觀之治的功績裡面,是不是有一點大運河的因素呢?

開發西域
隋煬帝向四處用兵擴張的野心從即位第一年就激發出來了。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擾營州,被隋煬帝派出的將領韋雲起擊敗,這使楊廣用兵的信心倍增。兩年之後,楊廣開始大規模地開發經營西域。

在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張掖(地名)和西域商人進行貿易的,隋朝由黃門侍郎裴矩負責具體事務。後來,裴矩上疏主張開發經營西域,這激發了隋煬帝建立像秦始皇和漢武帝那樣功績的強烈欲望。但是,隋煬帝開發的卻是賠本貨。好大喜功,貪慕虛榮,白白地浪費了國家巨大的財富。

隋煬帝主要是用金錢來引誘西域的商人來朝貿易,還命令西域商人所經過的地方郡縣要殷勤招待,這根本不是平等的貿易,而是借貿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煬帝為了開發經營西域,還是派兵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
本來,和西域的貿易應該是雙方互利的,但在隋煬帝朝貢式貿易的號令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基本上是賠錢的。在西域商人走的時候,還要給予很多的賞賜。本應給百姓帶來好處和幸福生活的經營西域,結果使國家耗費鉅額錢財,百姓也因此而負擔巨增。

西元610年的正月,隋煬帝在洛陽用大演百戲來招待西域商人,前後達一個月之久。洛陽的店鋪都用帷帳裝飾,讓西域的商人們免費吃飯,免費住宿。隋煬帝用鉅額國財賺取虛有的名聲,用錢引誘西域各國商人和使者來朝賀,面子賺足了,錢也賠老了。其實,這就是中國古代典型的朝貢貿易,小國來朝拜,大國得到高高在上的榮譽,然後給小國豐厚的金銀珠寶賞賜。

征伐高麗

朝貢貿易比起發動大規模戰爭討伐高麗來,危害百姓方面要小得多。前後三次對高麗的用兵,使隋朝的國力大減,隋煬帝的末路可以說和征伐高麗有很大的關係。
在東邊,高麗是最強盛的臨國,西邊的邊境已經過了遼河,等於佔據了現在遼寧的部分地域。在隋文帝時期,高麗曾經侵擾過,楊堅派兵討伐,失敗之後,楊堅便退兵了,沒有再用兵。但隋煬帝卻連續用兵三次,結果耗盡了國力。

在西元607年,也就是隋煬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遊到東突厥,在可汗的大帳碰巧遇上高麗使者。煬帝想讓高麗王高元到隋朝,結果高麗王沒有答應,這就惹惱了隋煬帝,於是以此為藉口出兵高麗。

在西元612年,經過準備的第一次征伐高麗正式開始,因為長途征戰,士兵士氣很低。在作戰的路上有的將很重的糧食都扔掉了,等到後來缺少糧食時無法再堅持作戰,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麗軍隊的伏擊,結果大敗而歸。三十多萬人的隊伍,最後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敗。

第二年,隋煬帝又一次出兵,這次剛到達前線,後方就出現了楊素兒子楊玄感的反叛,洛陽被重兵圍攻。楊廣聽到消息,趕忙退兵救援洛陽。軍事物資、營帳燈物都丟棄在了前線上。第二次又失敗了。

這時的隋朝四處農民起義不斷,王朝已經顯露出敗亡之兆。但楊廣不管這些,在613年,又發動了第三次對高麗的戰爭。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軍打敗了高麗軍隊,高麗提出罷兵言和。楊廣知道無法徹底擊敗高麗,也同意了。高麗戰爭以無果而終,隋煬帝和隋朝的命運則走向了盡頭。

其實就跟秦始皇一樣不能用一個角度去評斷
雖然是暴君但對中國一樣有極大貢獻
2006-12-09 7:41 pm
隋煬帝在位的十三年間,起初為提昇經濟發展和民生便利的層次,曾推動各種建築包括南北大運河等艱鉅工程,成效非常可觀。此外楊廣用兵有度,為隋朝開拓出最廣大的疆域,萬邦來朝之時,也讓隋京人民有認識外國人士的機會。

但是在執行政策的同時,楊廣也搜羅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珍材異石來犒賞自己。又為求完美,令各地獻上特產、奇禽異獸至京,動用了大量的勞役。此外,在幾度徵召高句麗王入朝而不得後,楊廣遣大軍遠征高句麗。

大業八年(612年),動員華北113萬餘人,結果敗於遼東城(遼寧遼陽)。次年再度發兵圍攻遼東城,大有一舉而下之勢,高句麗全國亦憾動,但國內楊玄感乘機起兵,楊廣不得不中返平亂。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其間廣徵兵糧,高句麗仍堅決抵抗,楊廣終無功而返,威信盡失,民間亦損失過於浩大,遂起而造反。

平心而論,楊廣即位之初,徵調一百多萬民工,開鑿大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全長四千多里。運河的兩旁開闢了大道,為美化環境和鼓勵人民親近利用,皆種有榆樹和柳樹,可謂當代良策。然而沿岸建行宮四十餘座,以便楊廣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陽東都宮殿,為臻盡善盡美也頗為耗資。

歷數楊廣的諸項工程,規模皆龐大,若是當年有節制,以隋朝國力的強大,其實一時不成問題,但長此以往便導致民不聊生。再由於好大喜功,三征高句麗失敗,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終於引發國內烽火遍起。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后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最後於江都被叛軍宇文化及所弒而終,後人不可不引以為戒。

605年(大業元年)八月,坐船游江都(揚州),次年四月駕返洛陽;
607年 北巡榆林;
608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長城,巡行至塞外;
609年 西行到張掖;
610年 再游江都;
611年 到614年,三次親征高句麗,均遭失敗;
615年 北巡長城,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
617年 三游江都,618年(大業十四年)被絞死。
2006-12-09 6:33 am
其實隋煬帝都有做過一點廣益百姓的事~

隋煬帝楊廣登基之后,便四處尋求珍奇異寶供其享樂。因此,對外實行開拓政策,廣招周邊各族、各國的使者和商賈到內地來,而西域各國的商人沿絲綢之路進入中原進行商貿活動的居多。當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張掖,是中西商業交易的中心。隋煬帝派吏部侍郎裴炬前往張掖主管互市貿易。裴炬是個很有心的人,他在管理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動中,親自訪問各地商人,了解西域各國的山川、風俗、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情況,並將調查所得撰寫成《西域圖記》一書,這是我國古代關於新疆和中亞的專門地理著作。書中還附有詳細地圖,對兩萬餘里的絲綢之路作了相當有系統的記述和介紹。

當裴炬把這部著作呈獻給隋煬帝時,引起了這位皇帝對西域和絲綢之路貿易的極大興趣。他親自召見裴炬,詳細詢問了解西域情況,并對裴炬的功績給予贊賞和嘉獎。裴炬回到張掖后,更加努力經營互市貿易,優待西域客商,為其提供旅途方便及費用,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和吸引西域商人到長安和洛陽進行商貿活動。為了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進一步擴大中西貿易,裴炬還上書皇帝,建議隋場帝西巡,親赴張掖會見西域各國首領。

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親率大軍西巡。途經狄道、包罕,在臨津關(今甘肅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渡黃河到達西寧。又經大斗拔谷(今甘肅民樂縣)越祁連山到達張掖地區。隋場帝到燕支山(即焉支山,在今甘肅山丹縣東甫)時,裴炬說服動員高昌王麥伯雅、伊吾吐屯設(突厥守伊吾官)及西域二十七國的使臣、商人前來迎接。隋煬帝又令武威、張掖兩地的仕女盛裝出來游玩觀賞,游人及車馬長達數十百里。這是一次盛況空前的中西商貿交易會。

由於絲綢之路的暢通,不僅使張掖的國際貿易市場更加繁榮昌盛,還促進了中原一帶貿易市場的興起和發展,如關中的歧州(今陝西鳳翔)、西京長安、東都洛陽等。從此,酉域的高昌、焉香、龜茲、疏勒、于闐、康國、安國、米國、吐火羅等國家的商賈使者來往于長安、洛陽一帶,絡繹不絕。隋煬帝還派司隸從事杜行滿出使西域,從安國帶回五色鹽。又派云騎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國時,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隨至中原。

隋朝在開通絲綢之路,加強中原與西方的經濟聯繫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2006-12-09 3:57 am
隋煬帝有為後世做過一些好事:開鑿四條了運河
參考: me
即位以後,他開通大運河,對民生經濟有重大貢獻,但乘龍舟遊玩時,耗損了民間物資和人力。然而在教育制度上,楊廣發展科舉制度,增置進士科,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軍事上,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闊疆五萬里。


楊廣在位的十三年間,起初為提昇經濟發展和民生便利的層次,曾推動各種建築包括南北大運河等艱鉅工程,成效非常可觀。此外楊廣用兵有度,為隋朝開拓出最廣大的疆域,萬邦來朝之時,也讓隋京人民有認識外國人士的機會。
2006-12-09 1:12 am
隋煬帝開鑿運河
參考: me
2006-12-09 1:00 am
楊廣即位後,因對改革制度而取得一點政績。

功績較大的是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主要是進士科的建立,這為選拔平民讀書人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第二是修訂了法律,主要是改善了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律法。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錯誤,法律的嚴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煬帝將一些殘酷的法律條文取消,或者是減輕處罰程度,雖然這僅是沽名釣譽的表面文章。在隋煬帝統治晚期,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殘忍了許多,不再按照法律做事,專斷性很強。第三是興學,訪求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楊廣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工程建設
隋煬帝在位期間搞了一些大的工程,主要是修建東都洛陽,以及開鑿大運河。
在西元605年,即隋煬帝即位第一年,他讓楊素等人負責修建洛陽城。當時,每月都有二百萬人在做工,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新的洛陽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圍有七十里長。裡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門辦公的地方。再往裡,就是宮城,周圍有三十里。

隋煬帝修建洛陽城,是有統治國家的考量。當時首都長安在西北面,往東的路不太暢通,影響了政令的暢達。洛陽則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還有,在長安的時候,各地的糧食運往長安要費時費力,白白浪費。到了洛陽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糧食,也相應地減輕了百姓負擔。

再一個工程就是大運河的開鑿。在修建洛陽的同一年,實際上已經開始了。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在江蘇的鎮江)到達余杭(現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在的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水運大動脈。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大運河還對以後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後的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從經濟上來看,和大運河對物資供應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在位也就是十四年的時間,其他方面不談,單就大運河一項,我們應該從事實出發,充分肯定隋煬帝的歷史功績。如果我們大膽地設想一下,沒有大運河,或許唐太宗李世民也會去開鑿的。所以,貞觀之治的功績裡面,是不是有一點大運河的因素呢?

開發西域
隋煬帝向四處用兵擴張的野心從即位第一年就激發出來了。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擾營州,被隋煬帝派出的將領韋雲起擊敗,這使楊廣用兵的信心倍增。兩年之後,楊廣開始大規模地開發經營西域。

在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張掖(地名)和西域商人進行貿易的,隋朝由黃門侍郎裴矩負責具體事務。後來,裴矩上疏主張開發經營西域,這激發了隋煬帝建立像秦始皇和漢武帝那樣功績的強烈欲望。但是,隋煬帝開發的卻是賠本貨。好大喜功,貪慕虛榮,白白地浪費了國家巨大的財富。

隋煬帝主要是用金錢來引誘西域的商人來朝貿易,還命令西域商人所經過的地方郡縣要殷勤招待,這根本不是平等的貿易,而是借貿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煬帝為了開發經營西域,還是派兵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
本來,和西域的貿易應該是雙方互利的,但在隋煬帝朝貢式貿易的號令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基本上是賠錢的。在西域商人走的時候,還要給予很多的賞賜。本應給百姓帶來好處和幸福生活的經營西域,結果使國家耗費鉅額錢財,百姓也因此而負擔巨增。

西元610年的正月,隋煬帝在洛陽用大演百戲來招待西域商人,前後達一個月之久。洛陽的店鋪都用帷帳裝飾,讓西域的商人們免費吃飯,免費住宿。隋煬帝用鉅額國財賺取虛有的名聲,用錢引誘西域各國商人和使者來朝賀,面子賺足了,錢也賠老了。其實,這就是中國古代典型的朝貢貿易,小國來朝拜,大國得到高高在上的榮譽,然後給小國豐厚的金銀珠寶賞賜。

征伐高麗

朝貢貿易比起發動大規模戰爭討伐高麗來,危害百姓方面要小得多。前後三次對高麗的用兵,使隋朝的國力大減,隋煬帝的末路可以說和征伐高麗有很大的關係。
在東邊,高麗是最強盛的臨國,西邊的邊境已經過了遼河,等於佔據了現在遼寧的部分地域。在隋文帝時期,高麗曾經侵擾過,楊堅派兵討伐,失敗之後,楊堅便退兵了,沒有再用兵。但隋煬帝卻連續用兵三次,結果耗盡了國力。

在西元607年,也就是隋煬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遊到東突厥,在可汗的大帳碰巧遇上高麗使者。煬帝想讓高麗王高元到隋朝,結果高麗王沒有答應,這就惹惱了隋煬帝,於是以此為藉口出兵高麗。

在西元612年,經過準備的第一次征伐高麗正式開始,因為長途征戰,士兵士氣很低。在作戰的路上有的將很重的糧食都扔掉了,等到後來缺少糧食時無法再堅持作戰,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麗軍隊的伏擊,結果大敗而歸。三十多萬人的隊伍,最後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敗。

第二年,隋煬帝又一次出兵,這次剛到達前線,後方就出現了楊素兒子楊玄感的反叛,洛陽被重兵圍攻。楊廣聽到消息,趕忙退兵救援洛陽。軍事物資、營帳燈物都丟棄在了前線上。第二次又失敗了。

這時的隋朝四處農民起義不斷,王朝已經顯露出敗亡之兆。但楊廣不管這些,在613年,又發動了第三次對高麗的戰爭。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軍打敗了高麗軍隊,高麗提出罷兵言和。楊廣知道無法徹底擊敗高麗,也同意了。高麗戰爭以無果而終,隋煬帝和隋朝的命運則走向了盡頭。

其實就跟秦始皇一樣不能用一個角度去評斷
雖然是暴君但對中國一樣有極大貢獻 。
參考: 參考書


收錄日期: 2021-04-18 19:53: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8000051KK023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