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水草缸度我見到d好細好細ge好似虫ge物體..

2006-12-08 7:33 am
我個水草缸度我見到d好細好細ge好似虫ge物體..我唔知咩黎..
果d野係咪有害嫁..
如果係點先可以整走佢..or 殺死佢..
話我知ok?
更新1:

佢係白色..0.2-0.3mm大細到...個身好似圓型咁樣..係水度跳得好快..果d係咩黎..

回答 (2)

2006-12-08 8:08 am
✔ 最佳答案



微蟲Microworm




微蟲為一種無害的線蟲Nematode,體白色,無分節,體長可從0.1㎜~2㎜,身體半徑只有0.05㎜,剛孵化的微蟲比豐年蝦無節幼蟲更小,對於許多口徑較小的幼魚來說是很好的餌料。雌雄異體,行有性生殖,一隻微蟲的生命週期約一個月,三天達性成熟,一隻雌蟲平均每1~1.5天可產生10~40個卵,因此一隻雌蟲一生可產約300隻幼蟲。生活於酸性潮濕的環境中,在小小的容器中就能夠大量培養,主要以有機物和酵母菌為食物,在水中會呈現”S”型的蠕動,極易使魚苗產生食慾並且進食,微蟲在水中亦能夠存活10~12小時,因此對鬥魚而言,是良好的第一階段餌料。在鬥魚孵化後第二天,即可開始供應微蟲,餵食兩天之後再改餵豐年蝦無節幼蟲。
微蟲的培養與採收
1. 準備一個有蓋子的塑膠容器,通常會使用保鮮盒或密封罐作為培養用容器,至於容器的大小則看您所須培養的量為準,不過在此我會建議所有的個人玩家在第一次培養時先用較小的容器即可(容量約200~500ml)。
2. 調配培養基:培養基主要的材料為饅頭和牛奶(也有人用吐司代替饅頭),先將饅頭撕成碎片然後至於容器的底部,高度大約在2~3㎝的量即可,然後緩緩加入牛奶,直到饅頭已經無法吸收牛奶,若覺得加入過多的牛奶,可用衛生紙或其他會吸水的物質將過多的牛奶吸乾。太濕的環境很容易導致植入的蟲種淹死,而太乾的環境會大大降低微蟲的生長和繁殖速率,因此調配適當溼度的培養基是微蟲培養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3. 當培養基達室溫時,加入蟲種,只要將蟲種塗抹在培養基中央即可,並且在室溫下培養,隨蟲種植入的多寡決定微蟲長滿容器的時間,通常在7天以內就可以看到細小的微蟲爬滿了容器的四週,這就表示您已經成功了,倘若7天內還看不到微蟲的影子,在多等幾天,若一個月還見不到微蟲時,那真的要考慮重新培養了。在培養的過程中,保鮮盒或密封罐的蓋子不要完全關緊,每天應將蓋子打開一下,使培養容器中的空氣能和外界平衡一下,這也是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放置於室溫下數天的牛奶加饅頭,因為發酵作用,會產生難聞的酸臭味,但那就是微蟲喜歡的生長環境)
4. 當微蟲爬滿容器四周,您就可以準備採收拿來餵食幼魚,採收時可用一根棉花棒,使用其中一端沿著容器周圍刮取微蟲,在將棉花棒拿到魚缸中,將刮取微蟲的一端浸入水中攪動一下,就可以看到微蟲在水中散開蠕動的樣子,相信您的小魚一定會上前咬他一口。
5. 當微蟲長滿容器時,除了採收餵食,同時也應準備另一個培養容器準備下一次的培養,因為當微蟲在某個容器已達飽和時,就會開始大量死亡(約飽和達一週時),當微蟲死亡後就可將此容器清洗乾淨以備下一次培養,因此使用兩個容器輪流培養,您的小魚就可以有源源不絕的微蟲大餐。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1.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2.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3.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4.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5.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6.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7.jpg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flash_betta/raising/mw8.jpg
2006-12-08 7:42 am
你都話係蟲, 水草缸應該不會有蟲, 你有無養魚的, 有可能是魚的寄生蟲, 如果沒有的話, 而個缸又是建立了好耐的話, 咁就是飛蟲的幼蟲,
有無害要睇下是乜野蟲先知, 但有蟲點都是不好,
可以相熟可靠的店鋪買d除蟲藥來用, 問下鋪頭的人, 叫佢介紹一下好了,


收錄日期: 2021-04-27 14:58: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7000051KK053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