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既角度睇關於安樂死

2006-12-08 4:19 am
我想問呢..
o係宗教既角度睇關於安樂死...
係點架呢???

回答 (1)

2006-12-08 5:11 am
✔ 最佳答案
安樂死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含意,海霖神父(Bernard Haring)指出最少有五個(1)。從最初「好的,無痛苦的死亡」,發展到「醫療人員為結束痛苦,用舒適方法達致死亡」。羅馬信理部1980年的「教會對安樂死的聲明」為安樂死所下的定義為:「所謂安樂死,是指為了消除一切痛苦而有所作為或有所不為,這些作為或不為的本身都會導致死亡,或因有意圖執行而導致死亡(2)。」這個定義要加以解釋。就所用的方法來看,「有所作為」是指直接用行動結束病人的生命,「有所不為」是指停止使用尋常的方法去維持病人的生命。前者稱主動的或積極的安樂死(active or positive euthanasia),後者稱被動的或消極的安樂死(passive or negative euthanasia)。不管是那一種安樂死,都是天主教會所不容許的(3)。

2. 維持生命與否的原則
天主教甚重視尋常與不尋常方法的分別。傳統認為尋常的方法是指所用的藥物或治療技術成效機會大,花費不高,不給予病人太大的痛苦或壓力;不尋常的方法是指所用的藥物或治療技術成功機會甚微,費用昂高,為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與不便。這個分辨 應用起來並不容易,能因時代與地方不同而改變。洗腎從前可能屬於不尋常方法,今日變得頗尋常了,有些病人甚至買一部洗腎機放在家中;在先進國家,輸血或氧氣使用都很尋常,但在落後貧窮地區能變得不尋常。幾萬元為富貴人是尋常的費用,但為貧窮人能變得不尋常。同樣的手術,在一種情況下是尋常,但在另一情況下變成不尋常。例如:工業意外中把受傷肢體割掉,是尋常的治療法;但在蔓延性的疾病,無論怎樣割,只是延遲死亡來臨而已,割肢能變成不尋常。可見傳統尋常和不尋常方法的分辨 很難有精密的計算,醫療人員與病人及其家人只能謹慎地作明智的決定。信理部「安樂死聲明」也用了現代倫理神學的辭彙「相稱的」和「不相稱的」方法,明顯地表示決定需要謹慎明智的考慮。

信仰的角度:
1. 基督徒相信生命是天主的恩賜,「你造成了我的五臟六腑,你在我母胎中締結了我」(詠139:13),「上主用塵土造了人,又使人歸於塵土;給他限定了日數和時期,賜給他治理世上事物的權力。」(德17:1-2)天主是我們生命的主人,我們只是生命的保管者,要向天主負責,因為是祂「使人死,也使人活」(申32:39)。生命的開始由天主決定,生命的結束也由祂決定,因此祂禁止奪去人的生命:「不可殺人」(出20:13),「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為人所流,因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創9:6)人以安樂死了結生命,是僭越天主的權力,取代天主的地位,教會不能不譴責「各種殺人罪、屠城滅種、墮胎、安樂死或惡意自殺」(《現代》憲章27)。死亡的關口非常險峻,因為是通向永恆,基督徒應把它完全放在天主的手裡。

2. 安樂死與基督徒信、望、愛德不相容。安樂死表示不再信天主是我生命死亡的主宰,不再相信痛苦有其積極的意義。病人躺在床上認為自己的生命毫無價值,但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痛苦的時刻,是人類歷史中最有用的時刻。耶穌清楚的說明這是祂最具吸引 力的時刻:「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歸向我。」(若12:32)經驗告訴我們,病人在痛苦中的忍耐,對天主的信心,是信仰最好的見証。痛苦亦是人最接近天主的時刻,多少人在痛苦中皈依了天主。基督徒應相信,天主不一定拯救我們脫離痛苦,像祂沒有使耶穌脫離痛苦,但祂會在痛苦中拯救我們。

3. 我們的希望是建在基督身上,祂曾答應:「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我們就懷著這份希望生活。安樂死是絕望的表示,忘記了天主不會給我們不能忍受的試探:「天主是忠信的,他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夠承擔。」(格前10:13)

教宗庇護十二世曾說:「保存生命的責任是出自愛德,出自對天主的服從,出自社會正義,出自對他家庭的關懷(7)。」安樂死表示人不再愛自己的生命,不願再用此生命去愛主愛人,不再用此生命去領略天主的愛、人的愛,不再用此生命去引發別人的愛。聖保祿樂於接受痛苦,因為它對教會有利,且使他參與基督的踰越奧跡:「如今我在為你們受苦,反覺高興,因為 這樣我可在我的肉身上,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哥1:24)基督選擇十字架的痛苦,去宣示天主對人的愛,痛苦能夠是顯示愛的高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如果藉著天主慈悲的恩賜及個人自由的選擇,為了『愛』,也懷著『愛』來分擔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用這樣的態度來體驗病痛,痛苦就會成為善的泉源。這樣,在主內受苦的病人會愈發相似祂(參閱斐3:10;伯前2:21),也能為教會及全人類,與主的救贖工作更密切地結合(8)。」

結語

人往往不是害怕死亡,只是害怕痛苦。止痛藥當然是一明顯的方法壓制痛苦,但經驗告訴我們,關懷的愛心是抗拒痛苦有效的途徑。現代興起的善終服務(hospice),就是為瀕死的病人提供一個有家庭溫暖的安寧環境,那裡歡迎親友24小時來慰問病人,讓他享受人間無盡的愛。在愛的氛圍下,病人有力量寧靜地度過人生最後的一刻,得到一個真正「安樂」的死亡。我以「聲明」的結語作結:「至於那些從事醫護工作的人,應盡一切力量來醫治病人及臨終的人;但同時也應記住,更重要 的是給予病人無盡的仁慈和真誠的愛心,使病人得到安慰。這樣的服務就是為主基督服務,因祂曾說過:『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50: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7000051KK039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