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

2006-12-08 3:38 am
春秋戰國:
為什麼周代封建秩序不能維持?
平民階級上升是否因為封建制度崩潰?

回答 (3)

2006-12-15 12:08 am
馬騰,字壽成,是東漢末期的武將,扶風郡茂陵(陝西省興平縣東北方)人。祖先是東漢初期的名將馬援,父親馬平,蜀漢武將馬超之父。除此之外還有馬鐵、馬休二子。父親馬平是天水郡蘭干縣的丞(副長官),因事失去官職,就那樣在隴西和那地的羌族一起定居生活,娶了羌族的女子,生下了馬騰。因為馬騰年幼的時候貧窮,所以做砍柴的工作。成年後的馬騰身高八尺,容貌雄偉,許多人都敬重他的溫厚賢明。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涼州刺史耿鄙信任佞吏,所以氐族和羌發起叛亂了。其後,北宮伯玉、李文侯、王國、韓遂、邊章也發起叛亂。耿鄙為了鎮壓叛亂,從郡裏徵召英勇的人,馬騰於是被召入伍。馬騰的上司認為他不是泛泛之輩,故提拔他帶領軍隊了。果然,馬騰累積軍功,漸漸升至軍司馬。以後耿鄙被殺,馬騰投奔了韓遂的叛軍,但是被皇甫嵩打敗。全部被授與偏將軍之職,後來馬騰升至征西將軍(高級將軍,在長安裡駐軍)。那時候,呂布殺死董卓,但被李傕和郭汜擊退,他們佔領了長安。馬騰和韓遂與李、郭結盟,擔任了征東將軍和鎮西將軍。但是,他們與李、郭的關係惡化,聯合益州的劉焉一起攻擊長安,聯軍被擊敗而退回涼州了。返回涼州的馬騰和韓遂結義成兄弟,但是後來反目成仇,互相攻擊,甚至於互相殺害對方妻兒。曹操當時剛戰勝袁紹,為他們之間的爭執斡旋。馬騰放棄了官職,舉家遷往了鄴城。馬騰的兒子馬超和韓遂接掌了西涼的兵馬,直至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兵反叛曹操,曹操便把在鄴城的馬騰一家殺死。

三國演義
蜀漢
五人均身經百戰, 極具戰功, 絕對是英雄一時的三國豪傑, 亦是三國最出名的武將
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並稱蜀軍五虎將。
1關羽字雲長(約160年—219年)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因為是劉備的義弟, 他戰功最多,威名最大,至今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迦藍菩薩.關羽有美鬚髯,勇武不凡、忠義雙全;好讀書,呂蒙稱他「長而好學」。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關羽早年因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醫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麵食肉飲酒,神態自若。但他生性高傲,對士大夫非常驕矜。與同僚關係也不太好,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及黃忠為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兩事幸得諸葛亮與費詩解說。而糜芳、士仁、潘濬都與關羽有隙。
2張飛字翼德(168年—221年),字益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劉備的義弟(三弟), 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
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3.趙雲(?年~公元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國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據《三國誌》記載,有關趙雲的著名事跡有「長坂亂軍之中救後主劉禪」,《雲別傳》中記載有「截江奪阿斗」、「漢水空營退曹軍」等。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立漢中王後,趙雲位列「五虎上將」之一。小說中的趙雲武藝超群、膽大心細,而且德行高尚。據《雲別傳》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劉備也稱譽他「一身是膽」。三國時陳壽,楊戲稱其「強摯壯猛」,「猛將之烈」,「以忠勇稱」。
4.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和羌族有很大關係,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馬超勇猛善戰,曾大敗曹操,被曹操部下楊阜說其有如韓信、英布一般勇猛。甚得羌人、氐人之心。
但因其反曹而令家人被殺害,令他誠信破產。如張魯本想把女兒嫁給馬超,但被人勸阻:「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張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而馬超也十分自責、抑鬱,如依附張魯的第二年元旦,馬岱到其家拜年,馬超悲哀的說:「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賀邪?」其雄心也慢慢流失。
5,黃忠(145年—220年),字漢升,東漢時荊州南陽郡人(今河南南陽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生平
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後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假行裨將軍,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手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黃忠侯隨韓玄投靠劉備,並隨劉備軍隊入川。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於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作戰時身先事卒、勇冠三軍。益州定後,被封為討虜將軍。
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對著魏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征西將軍。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後將軍,賜關內侯,與張飛、馬超、關羽同位。黃忠次年病死。追諡剛侯。
現在四川成都西郊營門口黃忠村,建有「黃忠墓」。
五虎將是在中國歷史小說中常見到的一種稱謂。通常有五個人,都是皇帝最得力的將領。但是中國歷史上實際上並沒有這種稱呼。
三國演義蜀國五虎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三國演義蜀國五虎將依次是 :
關羽字雲長
張飛字翼德
趙雲字子龍
馬超字孟起
黃忠字漢升
三國志蜀國五虎將依次是 :
關羽字雲長
張飛字翼德
馬超字孟起
黃忠字漢升
趙雲字子龍
其他五虎將
曹魏
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並稱曹軍五虎將。
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並稱蜀軍五虎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並稱曹軍五虎將

春秋五霸 中,齊桓公可稱首霸

2006-12-14 16:08:39 補充:
項羽的父親是項燕

2006-12-14 16:11:41 補充:
周興起於渭水流域。始祖姬棄在堯舜時任后稷農官,闢土,教民耘五穀,有功被封於邰。棄三傳至公劉,遷都於豳發展農業。公劉九傳至古公亶父遷都岐山下周原,從此定居下來,建城邑稱「周」。古公亶父傳位了季歷,周民族漸強大。季歷傳子姬昌移都豐邑,勢力伸展至漢水長江一帶,受商封為西伯。姬昌積德行義,勵精圖治,敬老尊賢,行仁政,諸侯多歸附。 姬昌傳子姬發,發鑑於紂王暴虐無道,大會諸侯八百人於孟津,以替民除暴為口號,以姬旦、姜尚為佐,並在會議上列出紂王四大罪狀。武王伐紂與商決戰於牧野,紂兵大敗,武王攻下殷都朝歌,紂王於鹿台自焚而死,商亡。武王即位,改國號「周」,定都鎬京。

2006-12-14 16:12:20 補充:
二) 西周政治局面:1. 周公東征:a. 起因及經過: 武王克殷後,施懷柔政策以統治商遺民,故封紂子武庚於殷以率殷遺民,並封叔度於蔡、叔鮮於管、及叔處於霍,以監視武庚,是為「三監」。(三監亦即蔡叔、管叔、霍叔,為武王弟) 武王死,嗣子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攝政。管叔、蔡叔散播流言,謂「周公將不利於孺子」,並聯同武庚等舊殷朝勢力叛變。周公為鎮壓叛亂,大舉東征,用兵三年,終誅殺武庚、管叔,放逐蔡叔,征服淮水下游之淮夷及奄等十七個部落,周朝勢力擴展至黃河下游。亂事平定。

2006-12-14 16:13:06 補充:
b. 影響: 1. 再次封建:為徹底防止武庚事件重演,並加強周王室的統治地位, 周公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的封建。 2. 營建東都:周公將洛邑建為東都,以控制殷商的殘餘勢力,從此周 人的統治勢力才達至東方。

2006-12-14 16:13:27 補充:
2. 成康之治a. 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繼位,周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攝政,定制度,興禮樂,立典章,又率兵東征,平定管蔡、武庚之亂,使周代政治、文化、社會內部納入正軌。b. 周公攝政七年,成王年長,周公還政給他。成王勵精圖治,勤於政事,於是人民和睦,太平歌頌之聲作,國家大治,在位三十七年而崩。c. 成王死,子康王繼位,並遵守先王及周公法制,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信臨民,故國富民安,四夷平服,天下安寧,刑罰不用歷四十多年。西周政治,以成康兩代為最盛,史稱「成康之治」。
參考: 知識+me
2006-12-08 5:16 pm
《三國演義》是一本長篇歷史小說,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亦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目前尚無定論,爭論很多,也有人認為是施耐庵所作)。故事自黃巾起義起,終於西晉統一。是書陳敘百年,賅括萬事,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三國指的是魏、蜀、吳。小說通篇精巧敘述謀略,被譽為中國謀略全書。



[編輯] 起源與版本
三國故事在中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樸,內容平易;《三國志演義》,清毛宗崗增刪評點本,約成書於康熙初年,該本在社會上流傳最為廣泛。


[編輯] 作者
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編輯] 特色

持扇的諸葛亮《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國演義時,,把明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刪除勘正,但《三國演義》抹掉了曹操、孫堅父子、王允、陶謙、孔融、馬超等人歷史上的不利描寫。把曹操、周瑜、呂布、孫策、郭嘉、司馬懿、諸葛亮、荀彧、趙雲、龐德、夏侯惇、關羽、司馬昭等人的功勞進一步拔高。皇甫嵩、何進、盧植、劉備、孫堅、袁紹、程昱、陳登、張昭、魯肅、曹真等人的表現則打了折扣。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手法多樣,讀者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被認為是波瀾起伏、跌宕跳躍,使人讀來驚心動魄。

《三國演義》是親劉的作品,他用了前10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51年,以後的46年只用了16回就草草收場了。


[編輯] 《三國演義》與史實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章學誠在《丙辰雜記》提到演義時說「七分實三分虛」,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因魏晉政治黑暗,史料多招刪改,對中央政府多加美化,穢史、疑史眾多。三國志就有不少自相矛盾之處,至魏晉以降歷代不少史家認為影響《三國演義》極深的逸史軼聞才是被魏晉政府隱瞞抹消的歷史,《三國志》本身有其爭議性。但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護航《三國志》官史,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人物展開批鬥,胡適、魯迅等爭議極高的革新派學者更帶頭炮轟《三國演義》,而中共建政後受馬列主義反封建思想影響,在加上毛澤東本人對秦始皇、曹操、成吉思汗的愛好以及 對農村思想徹底掌控。便繼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關羽等人物鬥爭,大量引援《三國志》來加重炮火而忽略其爭議性。直到改革開放才見反省,但不見其放鬆力道。


[編輯] 文化影響

煮酒論英雄《三國演義》和三國時期故事傳說對東亞文化形成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有關三國的詩詞歌賦就不勝枚舉,以三國故事為內容的評書、戲劇和其他口頭文學作品曾出不窮。而且這些作品和《三國演義》的相互借鑒,傳承形成了獨特的類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類三國故事劇集,漫畫,書籍還是經久不衰。《三國演義》及三國故事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至今仍隨處可見,在人們處於競爭環境或奮鬥階段,可能會以三國的場景,人物關係作為考量。其間的褒貶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但無論褒貶的結論如何,人們對三國中人文精神的認可已經根深蒂固,難說會有較大改觀。

個別的講,在有些與《三國演義》故事相關的地區或族群中,三國文化的烙印更是明顯,如諸葛姓氏,川陝地區等。

中國自古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會整天想打架,思想上變壞;而老年人不應該讀三國,因為其中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鬥角,作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夏志清教授在〈人的文學〉一文引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劉安殺妻餵肉的故事,同情舊時婦女的悲慘命運:

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賠了夫人又折兵、蜀中無大將、三分天下……等等。

《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一些俚語,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曹操,曹操到……等等。

另外,書中蜀國丞相諸葛亮所作的《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也被傳為千古佳話。

自《三國演義》傳了出國外後,日本人非常喜歡這類題材,改編成漫畫或動畫不下數十次,如橫山光輝的作品「橫山光輝三國志」,市面上也有不少以三國作背景的電腦遊戲和電玩遊戲,比較著名的有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
2006-12-08 4:44 am
1. 春秋戰國時,因為周天子自己不實行封建,違反了宗法制度。(廢申后和太子,立褒姒為后)
2. 不是。是因為諸侯國愈大,家族愈大。令平民階級上升。
春秋五霸 ′中,齊桓公可稱首霸!
關羽的生平:關羽(?? —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服侍劉備
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188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人寢則同床,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立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三人討伐黃巾有功,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劉備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後劉備領徐州,受袁術、呂布夾攻,投奔曹操,曹操薦舉劉備為左將軍、豫州牧。198年,曹操擊敗呂布,任車冑為徐州刺史。時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冑,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降曹
200年,劉備被曹操擊敗,關羽被擒,曹操為留關羽為己用,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率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殺顏良於萬軍之中,並斬其首,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危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初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長留的心意,對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你用人情試探一下他。)」張遼問白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我極之知道曹公(曹操)待我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我會為曹公(曹操)立下功勞才離去。)」張遼便向曹操表明。現在關羽刺殺顏良,曹操知道他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大家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特徵
關羽有美鬚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一名醫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神態自若。

他對士大夫非常驕矜,與同僚關係也不太好。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及黃忠官拜後將軍,他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諸葛亮和費詩解說,關羽也欣然接受。而糜芳、傅士仁、潘濬都與關羽有隙。

評價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溫恢:「關羽驍銳。」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幹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雲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劄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關羽的故事,和史書中關羽的事蹟有所出入,如關羽溫酒斬華雄為漢末、魏晉以來的傳說;土山約三事是有戰敗被擒、投降;文醜實死於亂軍之中。而過桃園結義、五關斬六將、戰黃忠、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等都為傳說。

《三國演義》對於關羽負面的性格也加以誇大,如諸葛亮問關羽若曹、孫同時來侵,關羽回答要分兵拒之;關羽不滿馬超,甚至要入川比武;關羽拒婚,更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說的藝術創作。

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祟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三國最出名的人 是諸葛亮。
趙子龍: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軍事家庭出身,傳說是青龍投胎,曾經到常山學武鑿泉。本為公孫瓚部下,後轉隨劉備。

長阪坡大轍退時,他手抱剛滿月的劉禪,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長阪坡救阿斗: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劉備於當陽長阪坡兵敗逃亡,趙雲為了找尋劉備家屬,與曹軍殺了個七進七出,找到了甘夫人,殺了曹仁部將淳于導,將甘夫人送到劉備大營,回頭找糜夫人 ,糜夫人將劉禪交給趙雲後投井自盡,趙雲單槍匹馬,將劉禪兜在懷裡,斬殺曹營六十多員大將。
張飛:張飛字益德,燕國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鬚如鋼絲,威風凜凜,使的是丈八蛇矛,與劉備、關羽於桃園結拜為兄弟,至此追隨劉備一生忠義。
  張飛有萬人敵之勇,相傳武藝在關羽之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是 , 當年劉備棄走新野 ,張飛於 當陽長阪坡率二十名騎兵 ,據水斷橋,在林間設下疑兵 ,在長阪橋以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姿,令魏軍無人膽敢上前一步,使得劉備一行人得以爭取到更多撤退的時間 。
  益州平定之後,張飛被派前往巴西鎮守。曹操則派夏侯淵、張郃據守漢
川。魏軍占漢中又想要接著攻掠巴西,這對蜀軍來說可是分長重要的防守據點,張飛率軍與張郃軍隊對壘五十餘日難分勝負。於是張飛親率精兵萬餘人,避開正面交鋒,由其他狹道突襲魏軍,誘使張郃出戰,引軍進入峽谷之中,也因此導致魏軍首尾相救不易,於是張飛順利大退魏將張郃,魏軍只得乖乖退回南鄭。經此一役,魏軍元氣大傷,再難南爭,奠定了日後蜀國北伐的基礎。
   之後隨劉備為報義兄關羽被殺之仇,於東征途中死於部下張達、范強之手。
參考: yahoo搜尋網址,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25: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7000051KK036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