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認識「骨刺」
骨刺是骨質增生的表徵。在診斷方面十分之簡單,只要為病人作
圖片參考:
http://www.chiropractors.com.hk/Bone%20spur.jpg
平面X光檢查,就可以很清楚地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在那個位置和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 【如圖】。因為這些突起的骨質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
骨刺成因:簡單來說是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拉力和損傷,促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而這樣的骨骼退化性改變則導致骨質增生。故骨刺與身體過度的活動、運動、年齡是有直接的關係。研究證明,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常常使關節部位骨骼及軟組織過度損耗,引發關節受力不平衡而導致生骨刺。同樣情況,老年人的關節經過長期慢性損耗,使關節的骨質與軟組織出現不斷的輕度損傷,這一類的損傷,身體故然會作出修補。然而身體對這類損耗性受傷的修補,結果只會形成骨刺的生長。
當然實際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身上已經生長有骨刺,卻從不感到痛楚。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例如脊骨的骨刺如果生於脊椎體前面邊緣,雖然長得很大,很尖,但因未刺激神經,疼痛並不明顯。但如果骨刺剛好長在神經線通道上。雖然長得細小,卻可以引致出現手部、腳部的麻痛。如骨刺在脊椎椎管內,壓迫腰脊髓神經,會出現下肢無力,感覺障礙,肌肉張力升高,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問題。
脊椎骨是常生骨刺的地方,這與脊柱的生理和結構有直接關係。腰脊柱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部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產生損耗,刺激骨刺增長。脊椎的生理特點是活動幅度大,承受壓力大,是人體中載重的骨骼,受損傷機會多,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另外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線,也是我們脊醫常常診療的頸椎病。因為頸部神經組織眾多,故頸椎骨刺所引起不適或其他
圖片參考:
http://www.chiropractors.com.hk/osteophytes2.jpg
的症狀也較容易出現。故平日頸脊椎保健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頸脊椎錯位形象,引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刺增生。
圖片參考:
http://www.chiropractors.com.hk/osteophytes3.jpg
除脊椎外,膝關節 【如圖】及腳底【如圖】都是常發生骨刺的部位。這些關節在站立時,每一個都要擔負50%的身體重量,大約是六十磅。特別是當走路時,一腳抬起,另一腳著地,這時全身重量都放在著地的腳上。加上著地時的衝力,每每是體重的三倍,大約是四百磅左右的衝力,集中於每個關節上。加上如果患者腳部有扁平足的現象,膝關節及腳底所承受的拉力及創傷便會倍增,十分容易導致骨質的增生。
骨質增生的原因雖然很多,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拉上關係,生活的時間越長,年齡的增長,身體出現骨刺的現象也越普遍。看起來骨刺的增長好像不能預防,更有不少的病人把年老和骨刺的增長畫了個等號!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通過適當的預防及治療,人們是完全可使骨質增生的程度減輕,出現的時間延遲及防止症狀的出現。
在預防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在關節內循環流動,供應營養給關節內的軟組織,促進軟組織的新陳代謝。減輕關節軟骨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
當發現患上骨刺時,其實亦毋須過份恐慌。只要有適當的治療,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針對地改變平日生活上的習慣,改變了身體不良的力學運用模式及機制;調整出現錯位的關節,改善身體力學的機能及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健康狀態;注意平日飲食及營養的吸收,好等身體有足夠的養料,對日常的損傷進行適當的修補。那樣不但可以減慢骨刺的增長,更可把骨刺的出現的時間延遲。
預防骨刺運動
醫生提醒大家,骨刺會令關節活動受影響,動作變得不靈活,而當關節活動減少,其承受的壓力便更大,令骨質繼續增生,可說是一個惡性循環。因此,若要避免生骨刺,便要多活動關節,減少當中的壓力。
現在醫生便教大家幾招預防骨刺的運動,這包括關節活動及肌肉伸展運動,以減少關節的壓力。每當工作感到疲倦時,便可做此動作紓緩一下。注意每個動作之間停頓約三十秒,及重複三至五次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