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有些寺廟會稱為『古剎』??

2006-12-07 11:29 pm
何解有些寺廟會稱為『古剎』??

回答 (2)

2006-12-08 5:16 am
✔ 最佳答案

『剎』一字乃是源自梵語“ks!etra”(音譯剎多羅,意為國土)及laks!ata^(幡竿)混合意義所成;此兩字皆有『剎』音在其中,故翻譯時皆為『剎』。兩者的解釋如以下:



(一)梵語刹多羅(ks!etra)︰音譯又作訖差怛羅、差多羅、掣多羅、刹摩、“剎多羅”,讀音簡略就成為漢文中的“剎”,意譯為土田、國土、處,又有佛國之意。如《法華經》卷一〈方便品〉雲(大正9·6a )︰‘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刹。’《無量壽經》卷下雲(大正12·273a )︰‘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以及舊譯《華嚴經》卷一雲(大正9·398b)︰‘佛說微妙總持門,如一切刹微塵等。’


因世界由土地而成,“剎”又可以當世界解釋,廣泛指佛救度眾生的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 故詞語語句有如「百千剎土」(亦即百千世界的意思),「塵塵剎剎」(微塵之數的無量世界),「譬如恆沙,諸佛世界,復不可計,無數剎土」(有兩層意思的:一是有佛住世的世界,多得像恆河數不可計數;二是還有無佛教化的世界,也多得不可計數)。


可見用“剎”一詞稱寺廟,指出了此地包含了“世界”,即這裡乃向世界頌揚佛法的地方。況寺院乃源自佛國,亦是佛家的“國土”,同時又是佛教向世人普渡眾生的地方,故寺廟亦因而稱為“剎”。



(二)梵語剌瑟胝(laks!ata^)之略︰意譯為標幟、記號。指幡竿。如《佛般泥洹經》卷下雲︰(大正1·169b)‘起塔立刹。’《法華經》卷三〈授記品〉雲(大正9· 22a )︰‘諸佛滅後,起七寶塔長表金刹。’以及《大寶積經》卷一二0雲(大正11· 682a )︰‘其宮殿前樹以刹柱。’《玄應音義》卷一〈切刹〉條雲︰‘案刹書無此字。即■字略也。■音初一反,浮圖名刹者訛也。應言剌瑟胝。剌音力割反,此云雲竿。人以柱代之,名為刹柱。以安佛骨義,同土田故名刹也。以彼西國塔竿頭安舍利故也。’同書卷六〈金刹〉條雲︰‘梵言掣多羅。案西域別無旛竿,即於塔覆缽柱頭懸旛。今言刹者應訛略也。’又,《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之一雲(大正46· 186c )︰‘言佛刹者具存應雲刹摩。此雲田也。即一佛所王土也。或雲表刹者以柱表刹,表所居處故也。’

梵語ks!etra及laks!ata^二字共音譯為‘刹’,故古來此二字即多被混同。由上引《法華經》〈授記品〉中‘金刹’之語,梵本作vai-jayanta(意譯為旗),可知‘刹’亦被泛用為‘旗’之譯語。又,以寺刹、梵刹等稱寺院者,系由幡竿(laks!ata^)之義而來。蓋寺院之前,自古有樹立幡竿之風。進入寺院內院落,通常有兩大旗杆,高高豎立在院中左右兩旁;其用處是沙門(梵語即出家修行者)得一法時,便建幡告四方,稱曰刹杆,故寺中恒有之。寺院亦因而以‘剎’得名。釋氏要覽:六朝人謂塔曰剎。唐朝以後,則稱佛寺曰剎。


http://bbs.foyin.com/dispbbs.asp?boardid=5&id=29168&star=1&page=14

http://tibetba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76&Itemid=56
http://www.fojiao.com/bbs/dispbbs.asp?boardid=2&replyid=8301&id=200&page=1&skin=0&Star=2
http://www.foyuan.cn/bbs/dispbbs.asp?boardid=4&id=2044&star=1&page=12
2006-12-08 1:50 am
『剎』是佛寺、寺廟。

那『古剎』自然就是年代久遠的佛教的寺廟的意思,衹是古剎特別的地方是裹面沒有僧侶而已。


收錄日期: 2021-05-01 23:05: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7000051KK018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