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並不是今天為錢而賣命的人,而是肩負偉大理想及抱負的,不仿參考下面文字,或許有些啟發
《刺客列傳》一共寫了五位刺客,皆人中豪傑之士,個性卻各不相同。
《史記》中記載了春秋、戰國時代五位知名的「刺客」:紀元前七世紀,在齊桓公面前揮舞短劍,逼其歸還強佔之領土的魯將曹沫;紀元前六世紀,因王位之爭而幫公子光刺殺吳王寮的一介平民專諸;紀元前五世紀,為舊主智伯復仇的豫讓;紀元前四世紀,刺殺韓相俠累的聶政;及紀元前三世紀,暗殺始皇帝不成的荊軻。
這幾個人,「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他們的俠義行為,所根據的,是「為知己者用」,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有一股慷慨之氣。好比千里馬遇到伯樂,必定大喊快哉,終於有大展拳腳的機會了。就是這種受重視的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而刺客們對於這份知遇之情甚至看得比生命還重,因此使曹沫不顧自身安危在敵軍環繞下劫持齊桓公;使專諸豁出性命刺殺吳王僚;使豫讓入宮塗廁,漆身吞炭,行乞於市,只為報智伯;使聶政刺死俠累後,「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以免連累嚴仲子和姊姊;使荊軻義無反顧,慷慨入秦赴死。「刺客本色」,莫過於那股視死如歸、豪氣干雲的氣勢。
連風格一向平淡的陶淵明,在讀完太史公的〈刺客列傳〉後,不禁也被刺客們悲壯慷慨的情懷所感動,而在其詠史詩〈詠荊軻〉篇中,露出了豪放的本相:「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在詩人簡勁的勾勒下,塑造出荊軻這一個剷強鋤暴的英雄人物。
《荊軻傳》
軻之刺秦,是出於一心繫國家安危、生靈塗炭的正義,出於反抗暴政、存亡續絕的公心,而不是什麼「報丹」的私義。明乎此,才不致扭曲荊軻高大的歷史形象,唐突古代英雄。
司馬遷傳寫此輩人物,總是飽蓄崇敬的感情;殘暴的統治者儘管有那麼多的屠刀,反抗者是殺不絕的。人民要報仇,要消滅他們的決心是阻止不了的。這是對荊軻刺秦的社會意義、歷史意義最好的概括──人民永遠不會饒恕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