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父母的代稱很多,“嚴慈”、“庭闈”、“怙恃”和“考妣”之外,最為人熟知的是“椿萱”這個名詞。 萱草象徵慈母,椿樹則喻指父親。故『椿萱』是代表父母之意;也作椿庭萱室。
『椿萱』可見於以下典籍:
唐˙牟融˙送徐浩詩:『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
醒世恆言˙卷十九˙白玉孃忍苦成夫:『萬里十六歲時,椿萱俱喪。』
至於『椿/萱』解釋分別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萱』指萱草(金針花) - 母親花
圖片參考:
http://tnl.org.tw/article/column/hanwen/01052/金針3.jpg
在中國社會裡,金針花是母親花,古名叫萱草。
萱草乃百合科萱草屬,是一種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全世界有十四個原生種,中國占十一種,而“黃花萱草”原產于中國,黃檸檬色花朵,莖長脆嫩,肉厚味香,花蕾可採收曬乾食用,就是廣東人所說的金針菜。
萱草花色繁豔,抗寒力強,可觀賞,可食用,深受人們喜愛,但花期頗短,有“朝開暮謝”、“暮開翌晨凋謝”及“暮開翌日午後凋謝”三種類型,正因如此,外國人對它,遂有一日花和日百合的稱謂。
萱字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而「諼」與「萱」同音,故以諼為萱草名。詩中的「背」則為北堂,也就是古代婦女/母親居住的地方,後世遂以“北堂”借指母親。
春秋時,衛宣公攻伐鄭國,出征將士的家人,思夫情切,遂作出了《伯兮》的詩句。譯成白話文就有以下解釋:“那裏找到忘憂草,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來想,痛到心頭化不開。” 《伯兮》描述婦女思念遠行的丈夫,希望找到忘憂的萱草,種在北堂上,以解憂思。後世以“萱堂”指母親的居室,喻指母親(“萱堂”也作“萱室”和“萱闈”)
通常北堂都較陰涼,所以適合種萱草,例如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另一稱她忘憂,則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
在古時候每當遊子在赴異鄉求學或工作,不能按時回家問候母親時,就在母親居處的北堂種幾叢金針花,希望母親沒見著孩子看看花也好,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例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陶潛的飲酒詩:「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由於民間有一傳說:懷孕女子佩帶金針花,會有宜男之兆,因而也叫「宜男草」。唐玄宗時,興慶宮中栽種了多種萱草,有人作詩譏諷說:「清萱到處碧鬖鬖,興慶宮前色倍含;借問皇家何種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萱草多栽於北堂(母親之居所),又為母親者解去思念離鄉遠去的兒女之愁;再者,傳說懷孕女子佩帶金針花,會有宜男之兆。故數者皆連繫到母親之意,故可解釋為何萱草為母親花,而萱草亦成為母親的代名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椿』指椿樹 - 代表父親的植物
圖片參考:
http://tpbg.tfri.gov.tw/Portals/0/07-1-15_l.jpg
【香椿】Cedrela sinesis Juss.
椿樹俗名香椿,落葉喬木,嫩葉香甜可吃。特產於中國,材質堅硬而花紋美麗,為傢俱良材,國際間有「中國桃花心木」之稱;葉有刺鼻辛香,嫩芽及葉可炒食。
落葉喬木,嫩芽有毛。葉具長柄,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疏細鋸齒緣,時有近全緣,長9-18公分。花排成圓錐形。蒴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
椿此字出自《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因椿樹高齡,後世用以隱喻「長壽」。例如中國人常以椿年(椿樹的年齡。比喻長壽),椿齡(祝人壽考之詞),椿壽(大椿的壽命。比喻長壽,高齡)祝福長輩高壽。
世稱父親為“椿庭”,其中“椿”即為壽考之徵,“庭”則是“趨庭”﹑“過庭”(語出論語*,為父教訓兒子,兒子接受教訓的代名詞);後人綜合兩者,以“椿庭”指代父親。
粵曲《孔雀東南飛》,有“椿萱與親兄,冷淡如寒冰”這兩句;而早期由靳夢萍先生撰曲,李少芳小姐獨唱的一闕《泣椿花》,則屬遊子于客途所唱,憶念父親的哀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椿萱”﹑“椿庭萱室”現已成為父母的代稱;“椿萱並茂”則喻父母健在。
附:趨庭/過庭。據《論語·季氏》記載。有一次,孔子一人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疾走而過。孔子問孔鯉:“你學習‘詩’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教訓兒子說:“不學‘詩’,是無法把話說好的。”孔鯉就遵教學“詩”。又一日,孔子一人站在庭院裏,孔鯉又疾走而過。孔子問孔鯉說:、你學習‘禮’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又教訓兒子說:“不學習‘禮’,你怎麼會處世呢?”孔鯉就遵教學習‘禮’。因此,後來,“趨庭”一詞就成為父教訓兒子,兒子接受教訓的代名詞。
參考網頁:
http://tnl.org.tw/article/column/hanwen/01052/01052.htm
http://edu.stuccess.com/knowcenter/ClassicPoem/scby/00000012.htm
南投縣政府Nantou County Government
http://www.ntl.gov.tw/vrs/question_view.asp?id=4486
吃香椿念父恩
http://www.hktree.com/tree/Toona%20sinensi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