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什麼***閃擊戰***?20分

2006-12-07 5:38 am
最好詳細一些,因我比較遲滯,唔知你地有沒有看上田信的*戰鬥聖經*.([email protected])

回答 (4)

2006-12-10 6:16 am
✔ 最佳答案
簡單地交代閃擊戰的理念與運用:

1.陸空立體聯合作戰,同時出擊。在敵軍猶在備戰狀態,以空軍摧毀敵軍機場或其他軍事目標,大大削弱敵軍抵抗能力。

2.大量運用摩托化和機械化部隊,利用兩者進軍快速的特點,於敵軍戰線不斷穿插迂迴,製造敵軍防線漏洞。

3.集中運用裝甲部隊,製造戰區局部優勢。

4.不拘泥全軍整體一同行動〈等待自軍行速較低的主力力量抵達〉,一判斷出敵軍未及整備戰線,果斷進攻。

不過閃擊戰並非萬試萬靈,德軍進攻法國之所以取得空前成功,是因為法軍主力部隊幾乎完全集中在德法邊境,這就正中閃擊戰戰術的下懷。而蘇德戰爭中段時期蘇軍所採用的「縱深防禦」戰術,正是剋制閃擊戰戰術的最有效方法〈事實上這才是唯一最有力的方法〉:避免完全集中兵力於最前線,設立前中後數條防線,杜絕德軍閃擊戰的穿插和迂迴,某程度來說,蔣介石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也是以消耗戰尅制閃擊戰的有力之法。

使用「機動防禦」戰術,進攻要機動,防守也要機動。機動防禦戰術是縱深防禦戰術的延伸,在戰線後方方設立「預備隊」,一旦某戰線出現危機,或是被敵軍突破戰線,可以立即作出強而有力的反擊,同時也能避免被敵軍空軍或大炮集中殲滅。

閃擊戰也有第二個弱點,就是有可能過度深入敵軍戰區,以致後勤、援軍接不上,最終落得反被敵軍包圍的下場。
2006-12-07 5:54 am
戰爭之初爆發---德國閃擊波蘭

1939年9月1日清晨,德軍入侵波蘭,這是歐戰的第一回合。波蘭本身有三十個正規師,十個裝軍師,十個騎兵團。開戰初期,波蘭政府更徵集了二百五十萬人。而德軍方面有四十八個師和六個後備師,從人數上來比較,其實波蘭未必不能與之抵抗,但在戰略上波蘭卻犯上重大錯誤。
因波蘭本身缺乏高射炮和裝甲部隊,過份依賴其騎兵團,以為騎兵可以阻擋德國的坦克和裝甲部隊。他們忘記了一次大戰的教訓,終要付上沉重的傷亡代價。波軍集中三分之一兵力部署在波蘭走廊(有一重要資源斯利西亞煤田),其餘的在南部和首都各地,他們派重兵於此是不智的,把戰線拉後或會較有利,但為了民族自尊和幻想盟國軍隊會迅速到達支援,他們這樣部署。
波蘭本身的地勢又對德國的閃電戰非常有利,廣闊的平原令德國的裝甲部隊能快速地進攻並深入敵陣。當戰爭一開始,德國在二天內便封閉了波蘭走廊;開戰後一星期,德國便快速前進了140哩,波蘭的李茲元帥才令波軍後撒,以圖長期的抵抗,可是大部份的部隊不是被俘就是在撤退時戰死,這時撤退已是太遲了。9月17日德軍進迫華沙,此時俄國更從東邊入侵,10月5日有組織的抵抗已完全停止,波蘭在歷史上第四次再受瓜分的命運。

歐洲的假戰---沒有戰事的戰爭
波蘭淪陷後,歐洲出現了出人意表的平靜。除了在芬蘭展開「冬季戰爭」外,八個月沒有新的戰爭。德軍將領正在檢討侵波戰爭,如果要開戰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西歐。希特拉雖然已迅速消滅波蘭軍隊,但是德國將領和他深知法英決不像波蘭,法國一開戰即可動員一百一十個師的軍力,法軍質素相當優良,擁有大量大炮和坦克,數字上甚至超過德軍,德國究竟是否有十足的把握?這是德國將領所憂慮而遲遲不敢開戰。希特拉曾想過和召開一次新的和會以避免一場持久的戰爭,另一方面則準備一個進攻計劃。10月9日他又主張提前進攻英法,避免一旦開戰受英法夾攻和蘇聯倒過來攻他(當時德俄關係並非太差,但互有心病)但其將領並不支持。雖經長時間的遊說,但希特拉仍一意弧行,故眾將只好唯命是從。計劃德軍主力從比利時作戰,而在亞爾丁森林進行側擊。本想在11月進攻,但因天氣問題而一再延遲。後因一空軍誤降在比利時恐其洩密而重定計劃。
新計劃由曼斯草擬,把德國主力集中在亞爾丁而分頭打比利時的中部(和前計劃相反),出奇不意從不可穿透的森林地帶突破,令盟軍受突襲,穿破薄弱的防禦直達海岸,使英法和比利時被分割。部份德將軍認為此計劃太冒險和難實行而反對,希特拉卻對此十分滿意,決定於春季發動進攻。當時英法因備戰不足而不敢輕舉妄動,而法軍的戰意甚低,一些甚至覺得戰爭不會來臨,當時只在準備防禦設施,當德國在1940年發動大攻勢時,他們即迅速被奇襲所擊敗。

下一個目標---丹麥挪威
1940年4月德國攻擊下丹麥和挪威,暫時停止攻擊西方的計劃。德國深恐瑞典運來的鐵礦因挪威封鎖挪威海峽而無法運來,所以就先發制人,入侵丹麥挪威。 1940年2月16日英國人在挪威搜查並扣壓一德國船隻,稱阿特瑪克事件所引發。希特勒認為撕威的中立既已被破壞,何不先發制人。
1940年4月9日04:00德國法肯斯將軍率領德軍越過丹麥邊境,德國大使向丹麥提出無條件投降,德國的轟炸機在阿姆斯特丹上空示威,丹王為了保存丹軍的性命接受了德國的投降,德國不傷一兵而佔領了丹麥。
德軍入侵丹麥一小時後便進攻挪威,德國以同樣的條件要求挪威投降,挪威政府卻拒絕,抵抗到底,國王逃出奧斯陸,在午後展開抵抗。德軍用大量登陸部隊和空降兵攻入了奧斯陸。而挪威內奸奎斯林出任偽政府首領。弱小的挪軍在英海軍的間接支援下倉皇在奧斯陸北與德軍對峙,可是這些並不能阻擋德軍。雖然盟軍在挪威北部登陸作支援,但4月底德軍已佔大部份挪威,5月中盟軍在北端的那維克等地仍有抵抗,因法國本土受攻擊敗陣而被迫撤退。6月10日德軍完全佔領撕威,從此丹麥挪軍就落入了納粹的控制之中。
.....

from http://hk.geocities.com/tonyhang2004/
進去後按左欄的歷史資料

http://hk.geocities.com/cdv_blitzkrieg2/indexweb

入面有齊所有既網~
2006-12-07 5:41 am
閃電戰,德語(Blitzkrieg (說明 · 關於))又稱閃擊戰,是一種行動級的軍事理念,採用移動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進攻,以避免敵人組織一致的防禦。它脫胎於19世紀普魯士參謀部的戰術Fire and Infiltration(開火滲透)。1917年4月加拿大在維米嶺戰役中的出色勝利是閃電戰的第一次使用。納粹德國國防軍在二戰中大規模運用此戰術,對波蘭、法國和蘇聯的入侵非常有效。但在此之後,閃電戰運用得很糟糕。閃電行動的方法主要用在機動戰中,而不是消耗戰。因此需要開發特別的支持車輛、通信的新方法和分散化的指揮方式。

[編輯] 特色
戰略上:
-降低敵人組織:在納粹德國進攻法國時,從法國陸軍弱處--阿登突破,將敵人分開兩部份,降低了盟軍組織。
-擾亂敵人:在德國裝甲部隊突破時,德軍從大城市旁掠過和路線迂迴,法軍不知在哪兒部署,結果德軍到達了英倫海峽旁,奪取沿海地區。
-爆炸性且快速:在納粹德國進攻法國時,德軍很少休息,甚至不休息(希特拉下令24小時進攻)。
-通常有制空權
-避免大會戰
戰術上:
-從敵人弱處突破(並非由中央突破)
-擾亂敵人:在德國裝甲部隊突破時,隆美爾下令他的裝甲部隊懸上白旗,令敵人目瞪口呆。
-恐嚇敵人:斯圖卡式轟炸機和偽報令敵人害怕。
-降低敵人組織:間諜散佈偽報並切斷電話線。

[編輯] 發展
閃電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國人富勒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提出的關於機械化戰爭的理論。裝甲車輛的出現,以及內燃機廣泛運用於戰爭,導致陸戰產生根本性變革。軍隊的運輸能力,行軍速度,防護能力,突擊能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所以軍事指揮、戰略戰術也必然將隨之發生變化。富勒提出組建以坦克為核心的,由職業人員組成的小型精幹的機械化裝甲部隊,集中靈活機動、防護力強、火力猛烈的特點;強調發揮裝甲快速機動能力,像火災初起時就撲滅火災一樣,在敵人尚未準備好的時候就通過迅速堅決的行動,攻佔戰略要地或切割敵人的防禦;以瓦解敵人的士氣,迫使敵人屈從於己方的意志為目的,而不是像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那樣強調從肉體上消滅敵人。富勒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可視為閃電戰戰術的理論雛形。
20世紀30年代,納粹德國的古德里安和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等軍事家進一步發展了機械化戰爭理論。提出了裝甲部隊必須獨立編成,並集中運用的原則,而不是分散配屬給步兵部隊。這期間,納粹德國和蘇聯開始出現較大規模適應的機械化作戰編製,各國普遍裝備了坦克和各種裝甲戰車。並且在作戰構想中開始運用坦克、飛機、步兵和炮兵的協同以達到快速致勝的目的。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序幕,德國充分運用其在航空兵、裝甲部隊上的優勢,快速突破波蘭部隊的防禦後縱深迂迴到波蘭防線的後方,分割包圍了大批波蘭部隊。合圍中的波蘭軍隊不僅喪失了補給和通訊交通,而且由於戰線後方被佔領,失去了退卻到國土縱深休整補充的能力,因而大批被德軍俘虜。僅僅28天後,波蘭首都華沙被攻克,36天後,波蘭有組織的抵抗被完全粉碎。
波蘭戰役被視為閃電戰的開山之作,其後德國入侵挪威和比利時、荷蘭、法國都採用了類似的戰術,即大規模集中運用坦克和機械化部隊、與航空兵和傘兵高度協同、實施突然攻擊、快速突破、縱深迂迴包抄。從而在精神上瓦解對方的戰鬥意志,這種作戰形式被稱為「閃電戰」。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時也採用這種戰術,在初期取得很大戰果.
美國進攻伊拉克時,曾採用閃電戰,只不過是以戰斧導彈代替斯圖卡式轟炸機,還有配合資訊戰使用,便攻克了伊拉克,可見閃電戰還未衰落,但游擊戰和巷戰卻能剋制閃電戰。
2006-12-07 5:41 am
戰爭之初爆發---德國閃擊波蘭

1939年9月1日清晨,德軍入侵波蘭,這是歐戰的第一回合。波蘭本身有三十個正規師,十個裝軍師,十個騎兵團。開戰初期,波蘭政府更徵集了二百五十萬人。而德軍方面有四十八個師和六個後備師,從人數上來比較,其實波蘭未必不能與之抵抗,但在戰略上波蘭卻犯上重大錯誤。
因波蘭本身缺乏高射炮和裝甲部隊,過份依賴其騎兵團,以為騎兵可以阻擋德國的坦克和裝甲部隊。他們忘記了一次大戰的教訓,終要付上沉重的傷亡代價。波軍集中三分之一兵力部署在波蘭走廊(有一重要資源斯利西亞煤田),其餘的在南部和首都各地,他們派重兵於此是不智的,把戰線拉後或會較有利,但為了民族自尊和幻想盟國軍隊會迅速到達支援,他們這樣部署。
波蘭本身的地勢又對德國的閃電戰非常有利,廣闊的平原令德國的裝甲部隊能快速地進攻並深入敵陣。當戰爭一開始,德國在二天內便封閉了波蘭走廊;開戰後一星期,德國便快速前進了140哩,波蘭的李茲元帥才令波軍後撒,以圖長期的抵抗,可是大部份的部隊不是被俘就是在撤退時戰死,這時撤退已是太遲了。9月17日德軍進迫華沙,此時俄國更從東邊入侵,10月5日有組織的抵抗已完全停止,波蘭在歷史上第四次再受瓜分的命運。

收錄日期: 2021-04-21 12:07: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6000051KK044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