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文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原始社會時期,人群、部落之間交流較少,有聲語言已能滿足需要。後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的社會交際日趨頻繁,人群、部落之間交流較少,有聲語言就已足夠。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交際日趨頻繁,光靠語言是不足夠,所以人們便開始使用結繩和刻契的方法來記事。但是有些人相信文字是由倉頡所造,又有些認為文字的起源和八卦有關。
最早既字係由圖畫中演變出來的, 叫「象形」,許慎的定義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意思是按照物體的外形用簡單的筆畫描摹出字形。有的描摹整體,有的描摹局部,有的描摹正面,有的描摹側面。
「指事」,許慎的定義是:「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句是指這一類漢字的字形,一眼看過去就可以大致認識;下句說明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它的真正字義。比如要記錄「木(樹木)」這個意義,簡單幾筆畫一棵樹就可以了( ),但如果要記錄「末(樹梢)」這個意義,就很難用簡單幾筆畫出來。聰明的古人就在樹木上加一條短橫,用這個記號指明真正字義的位置( )。
「轉注」,許慎的定義是:「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意思是歸於同一部類的字,它們的字義可以互為訓釋。歷來各家對轉注的解說不一,主要有兩種:
(1)形轉說,認為「建類一首」指用同類部首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類意符的字義連類相承,如「考」「老」同屬「老」部而又可以互訓(「考,老也。」「老,考也。」)。
(2)音轉說,認為「一首」指詞源上同韻或同聲的字,如「考」「老」同屬一韻,「顛」「頂」同屬一聲,即意義相同而聲韻也相同或相近的字。
「假借」,許慎的定義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意思是指語言中有音無字的詞,借用同音字的字形來記錄。如「往來」中的「來」,語言中有音,漢字中無相應的字,就借本義為小麥的「來」來記錄;「請求」的「求」,是借本義為皮衣的「求」(後又加形旁「衣」作「裘」)來記錄;「黃豆」的「豆」,是借本義為盛肉(或其他食品)器皿的「豆」來記錄;「花錢」的「花」,是借本義為「花草」的「花」來記錄。
「會意」,許慎的定義是:「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意思是比合字形所畫的事物,就可以看出字形所指的字義。它跟「象形」的區別在於「會」:把兩個字的字形及字義「會」在一起,而得出一個新的字義。有了這個「會」「意」的過程,字形就能記錄比較抽象的字義。會意字大致可分為以形會意和以義會意兩類。
仲有形聲 相信形聲字歷史無咁長遠 :「形聲」,許慎的定義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意思是依事物的類別,拿一個字作為形旁(意符),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比擬字音(聲符),組合而成形聲字。也就是說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 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意義類別,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
http://www.chiculture.net/0602/html/a00/0602a00.html << this website is quite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