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第一章、社會學是什第一章、社會學是什麼?
一、社會學淺釋
二、對社會學的誤解
三、社會學的特殊性格
四、學習社會學的功用
五、學社會學可能的生涯角色扮演
六、社會學的範圍
七、社會學發展沿革史
八、社會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九、社會學中的理論典範
一、社會學淺釋:
(一)、「社會」的定義--
社會在解釋上指的是人群或共同體(community),主要討論的是公共生活的部份,也就是外在於個人,又對個人生活有重要影響的事物。在傳統社會中,所謂的公共事物離不開道德、倫理與規範,受家族、宗族、部落裡的長老,或地區性團體的首領所掌控。形成一種準道德或倫理性的集體表徵,透過所謂的傳統來維繫社會的秩序。Weber稱之為家父長制的威權統治。在這種意義下,社會有某種公家的味道,凡是個人之外的事情,都期望由公家(一種外在於個人的權威單位)來做。
從社會學看社會,尤其是現代社會,是西歐發展史中文藝復興、理性啟蒙及工業革命以來,透過資產階級革命,打破中古世紀封建體制,所成形的市民社會。其特色為著重人權、個人自由及私有財產的保障。因為特重個人權益的保障,社會被視為個人競爭角逐有限資源,背後那隻維持公平正義、看不見的手。社會因此是由眾多原子化個人聚集而成的有機體,社會的整體大於所有構成部份的總合,Durkheim稱之為社會事實,是影響、操縱許多個人行為的主宰。
社會學傳統上對「社會」的看法有:
「社會」是諸多社會交換行為匯聚成的總體。
「社會」是各式各樣有意義人際互動的總體。
「社會」各種社會關係模式(模式行為)的總體。
「社會」是由所有社會制度構成的總體。
「社會」是種結構的整體,不等於其構成部份的總合,有其自身運作的邏輯。
(二)、「學」的定義--
代表一種有條裡、有系統、言之成理的一門學問。可以用實際的例證來驗證某種思考上的假設,決不亂談高調、也不好高騖遠。
(三)、社會學的定義:
一般教科書大多將社會學的意義界定為:
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研究社會關係的,研究社會行為的,研究社會團體或團體生活的,研究社會組織或社會制度的,以及研究社會過程與社會互動的科學。
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社會學的對象應該是整個社會,而且必須以對社會的結構、功能、運行和變遷一般原理的探討為基礎,全面地研究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和方面,研究個人、群體、社會的相互關係;此外,它還應從客觀必然與主觀意圖相結合的角度研究怎樣對社會生活實行有效控制與科學的規劃、管理。
我們認為其實社會學是以人類社會為研究主題,以科學化、系統化、經驗化的研究策略,探索人類社會生活在時間演變過程中,各種不同層次之社會交換行為、人際間有意義的互動、模式化的社會關係形態、社會制度以及整體社會結構的結構化過程。
(四)、社會學的研究主題涵括:
社會學基本分析--
包括社會學的基本定義、特性、研究範圍及主要理論流派,社會研究的方法與方法論,人類文化與社會孕D題。
社會生活的基本分析--
包括社會化與人格的形成、社會互動與社會組織、社會團體與社會組織孕D題。
社會制度的分析--
分析社會中的基本制度,包括婚姻與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孕D題。
社會問題--
包括偏差行為與社會問題、社會控制與社會秩序。
社會過程--
包括不平等與社會階層化、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社會變遷與現代化、人口學與人文區位學、都市化孕D題。
、社會學的科學特徵:
社會學是經驗性的,以客觀的觀察與邏輯的推論為方法,不以直觀、玄想或超自然啟示為研究根據。
社會學是理論的,透過抽象、概化、合乎邏輯的關係命題,對複雜的經驗觀察作簡單、純粹化的撮要;這個命題系統構成理論,用來說明並解釋所研究社會現象間的因果關係。
社會學是累積的,通常透過不斷檢證、否證既有的理論與經驗,在此基礎上修正、說明並改善原有的社會學的知識。
社會學是價值中立的,它不是在尋求是非,而是在發現;不論所研究的社會學問題或社會行為是好是壞,研究者本身的價值立場為何,社會學只是嘗試說明之。
(六)、蔡文輝指出社會學對「社會」的研究包括以下幾項基本概念:
人類社會是建立在一個自然環境上(即地域),對此自然環境的適應會影響社會的生存與延續。
所有的社會有都有其律法與規範,用以維持社會秩序,人們的行為是一種模式行為,使常態的生活互動得以進行。
模式行為之創造與運用受社會團體之影響頗深,因此不同社會會有不同的模式行為。
人創造社會但亦為社會所約束。
社會規範有些是在無意中產生的,有些則是人們刻意設立的。
社會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那些為大多數人所遵守的社會規範、信仰與價值。社會學的主題著重於個人與社會結構兩者之間的關聯(社會學稱此議題為Macro--Micro Link)。
社會學對社會現象的解釋只不過是所有可能的解釋之一,無法亦無意概括全貌或以偏概全。
(七)、
韋伯認為社會學應抱持的問題意識為:
「我們所生存的時代,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其全體結構(全體像)而言,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其特徵是什麼?它將往那裡去?」
C. W. Mills提出的社會學想像力:
社會學想像讓我們能夠掌握歷史和傳記,以及兩者在社會中的關聯性。這是社會學想像的任務與前景籉韝@種社會研究,如果沒能回歸到傳記問題、歷史問題以及兩者在社會之中的交集,就不可能完成它的學術之旅。
社會學想像力莫不提出以下三類社會學問題:
這個獨特的社會的整體的結構為何?由那一些基本的成分組成?又是如何互相串連在一起的?又,這個結構和其他社會秩序有何差別?在這個社會裡,任一特徵對於社會的延續和社會的變遷有何意義?
這個社會站在人類歷史中的那一個位置上?它變遷的機制是什麼?對人類全體的發展來說,它有何地位與意義?我們所檢驗的任一特質,如何與這個社會所經過的歷史階段相互影響?而這個歷史階段──它的基本特徵又是什麼?它跟其他歷史階段有何差異?它創造歷史的獨特方式是什麼?
在這個階段與社會中,佔有優勢的是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那一類的人當道?依照什麼方式,他們被汰選、解放或受壓迫,而成為感性的人或遲鈍的人?在這個階段與社會裡,我們所觀察到的行為與個性,顯現出那一種「人性」?又,我們所檢驗的每一個社會特質,對於「人性」有何意義?
在社會學想像所運用的區分當中,最具成效的當屬「情境中的個人煩惱」和「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議題」之間的區分。
古典的社會分析是一組可以界定而有用的傳統;它的基本特色是關心歷史社會結構;它所處理的是,與迫切的公共議題和顯著的個人煩惱直接相關的問題。
(八)社會學的研究目標與任務
社會學之父孔德認為,社會學所進行的各項研究,最終目標在於解釋社會現象、預測社會現象,進而控制某種社會現象的發生或不發生。
社會學的任務如下:
找出有關社會的一套知識及原理、原則,作為控制及改進社會生活的參考與依據。
決定人類社會及社會制度的性質
探究社會生活中結構與功能的相互依賴性質
研究社會的動態過程
(九)社會學與常識
Giddens說:「社會學的研究發現並不必然和常識性觀點背道而馳M而必須強調的是,不管這些常識性觀點如何牢固,社會學家隨時都必須問:這些觀乎我們自身的信念果真如此嗎?」
(十)社會學的問題
事實性的問題
比較性的問題
發展性的問題
理論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