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戰艦(Battleship,或又稱為戰鬥艦,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砲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過去又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但由於近代以來戰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戰略彈道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艦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
風帆時代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9/Victory_Portsmouth_um_1900.jpg/250px-Victory_Portsmouth_um_1900.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世界最古老之現役軍艦,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
「戰艦」一詞的英文原文為battleship,直譯為「戰鬥艦」。這個名字起源於帆船時代的「戰列線戰鬥艦」(Main Line of Battle Ships)。當時海戰方式為交戰雙方的艦隊在海戰中各自排成單列縱隊的戰列線,進行同向異舷或異向同舷的舷側方向火炮對射。凡是其規模足夠大,可以參加此種戰鬥的艦船均被稱作戰列艦(Ships of the Line)。17世紀70年代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準對艦船進行分類: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
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
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隻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艦。規模在此之下的艦船被歸類為護衛艦(Frigate)、巡航艦(Corvette)和單桅縱帆船(Sloop)。此時的戰艦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鐵甲艦
19世紀中葉後,隨著科學技術和造船工業的發展,風帆戰艦逐漸讓位給蒸汽戰艦。1849年,法國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機為輔助動力裝置的戰艦——「拿破崙號」,它成為海軍蒸汽動力戰艦的先驅。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奠定了蒸汽裝甲戰艦在近代海軍艦隊中舉足輕重的統治地位。1859年,法國建造了5630噸的「光榮」號戰艦(Gloire)。1860年,英國建造了9137噸的「勇士」號戰艦(HMS Warrior)。這兩艘軍艦外面包覆鐵質裝甲,被視作世界上最初的兩艘蒸汽裝甲艦。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北方海軍小型裝甲炮艦莫尼特號(USS Monitor)首次採用了封閉的迴旋式炮塔。它與南方邦聯海軍維吉尼亞號裝甲艦(CSS Virginia)之間發生了首次近代意義上的海上炮戰——1862年的漢普敦海戰。1873年,法國建成「蹂躪」號戰艦,該艦已廢除使用風帆的傳統,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戰艦。到19世紀70年代,世界各海軍強國的蒸汽裝甲戰艦已達到較高的水準。蒸汽機不僅為軍艦提供了推進動力,而且蒸汽還被用於操縱舵系統、錨泊系統、轉動裝甲系統、裝填彈葯、抽水及升降艦載小艇等。大型蒸汽裝甲戰艦的排水量達到8000至9000噸,推進功率達到6000至8000匹馬力。這時的戰艦在主甲板的中央軸線上或者艦體兩側裝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轉的裝甲炮塔,艦炮也都普遍採用了螺旋膛線,其攻擊力進一步增強。此時的戰艦大多被稱做「鐵甲艦」(Ironclad),清朝北洋水師的定遠號、鎮遠號鐵甲艦可以稱做是這一時期的戰艦代表。
前無畏艦
1892年,英國人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採用中軸線縱列方式佈置主炮塔的全鋼質戰艦「君主」號(HMS Royal Sovereign),該艦隨後成為各國戰艦設計的樣板。此後,戰艦普遍採用鋼質艦體,滿載排水量可達到12000噸,採用螺旋膛線的主炮口徑達到300至350毫米,艦體防護裝甲的厚度達到230至450毫米,航速為16至18節。此時,艦炮火力、裝甲防護力、航速和排水量等,成為各國公認的建造戰艦的四大要素。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義大利、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國的海軍紛紛建造或進口大批戰艦。此時的戰艦大多裝備兩種口徑的主炮,一級主炮佈置在中軸線上,用於對抗敵方主力艦,二級主炮佈置在兩側,用於對抗巡洋艦及輕型軍艦。動力多為往複式蒸汽機。1906年,一種全新的戰艦出現了。
無畏艦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b/b1/Dreadnaught_LD.JPG/200px-Dreadnaught_LD.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無畏號戰艦
無畏艦(Dreadnaught)的名字來源於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艦(HMS Dreadnaught)。它採用了統一型號的重型火炮,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輪機,排水量18110噸,最高航速達21節。無畏號的下水,加快了各國海軍的競爭。德國的拿騷級戰艦、美國的南卡羅萊那級戰艦及其後續艦紛紛採用無畏號的標準。此類戰艦被統一命名為「無畏艦」。其特徵可以概括為:統一口徑的主炮(通常為11至13.5英寸),主炮塔佈置於艦艏和艦艉,並交錯佈置於艦身舯部。使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排水量一般為20000噸以上,速度超過18節。這一時期,英國和德國展開了大規模的海軍軍備競賽。到1914年一戰爆發,英國共有戰艦和戰鬥巡洋艦73艘,德國則有52艘。
超級無畏艦
隨著戰艦的主炮口徑增加到13.5-15英吋,火炮有效射程不斷增大,主炮炮塔都佈置在艦體水準縱向中軸線上,排水量增加到25000噸以上,這種無畏戰艦通常被稱為「超級無畏艦」,日本稱為「超弩級戰艦」。英國的獵戶座級戰艦、伊莉莎白女王級戰艦、德國的巴伐利亞級戰艦、美國的內華達級戰艦、日本的扶桑級戰艦及其後續艦都可以視為典型的超無畏艦(Post-Dreadnaught)。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英德兩國海軍之間爆發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之一——日德蘭海戰。根據這次海戰的教訓,主要的海軍國家改進了無畏艦的設計。主要改進措施包括:增大主炮口徑,改進炮塔、火藥庫等部位的防護措施;內部劃分多層隔艙,改進水下防護水準;採取重點防護措施,加厚重要部位的裝甲,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裝甲,並加強水準防護;增大主機功率。這種無畏戰艦被稱為後日德蘭型戰艦(Post-Jutland Battle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