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的起源及歷史係點架??

2006-12-07 1:51 am
聽聞頭髮是最早期的信封,是否屬實??

回答 (3)

2006-12-07 1:56 am
✔ 最佳答案
想 不 到 最 原 始 的 信 封 是 如 此 殘 酷 的 ── 古 希 臘 人 如 要 傳 遞 秘 密 訊 息 , 他 們 先 會 剃 光 奴 隸 的 頭 髮 , 再 在 頭 皮 上 寫 字 , 待 頭 髮 重 新 長 出 後 , 將 「 信 」 送 給 對 方 , 收 信 人 剃 掉 奴 隸 的 頭 髮 後 就 可 閱 讀 訊 息 。

後 來 人 們 懂 得 用 較 「 文 明 」 的 方 法 將 書 信 保 密 , 例 如 用 布 、 動 物 皮 、 蘆 葦 和 木 板 等 製 造 信 封 。

頭 皮 信 封
巴 比 倫 人 的 信 封 可 謂 十 分 「 保 密 」 , 他 們 用 陶 泥 包 著 訊 息 , 然 後 將 陶 泥 燒 烘 至 乾 硬 , 防 止 被 人 竊 看 。 後 來 有 人 想 到 在 封 口 上 滴 蠟 , 趁 蠟 油 未 硬 化 時 蓋 上 印 章 , 收 信 人 可 確 保 信 封 未 被 開 啟 。

至 於 紙 造 的 信 封 的 起 源 則 有 兩 說 法 , 且 看 看 這 兩 個 有 關 信 封 誕 生 的 故 事 。


獨 家 發 售 信 封
第 一 個 故 事 發 生 在 17 世 紀 中 的 法 國 , 一 名 商 人 獲 准 在 巴 黎 發 展 郵 遞 服 務 , 該 名 商 人 想 到 一 個 推 銷 方 法 , 就 是 他 的 公 司 會 免 費 替 市 民 傳 遞 書 信 或 其 他 物 件 , 但 條 件 是 要 使 用 他 獨 家 發 售 的 信 封 。

第 二 個 故 事 發 生 在 1820 年 的 英 國 , 書 商 布 魯 爾 發 現 女 士 們 很 喜 歡 寫 信 , 但 她 們 又 很 怕 別 人 會 偷 看 信 中 的 內 容 , 布 魯 爾 看 出 她 們 的 需 要 , 於 是 推 出 紙 製 信 封 , 大 受 歡 迎 。


借 信 封 逃 郵 費
信 封 除 了 用 來 保 密 和 盛 載 書 信 外 , 信 封 曾 被 英 國 人 用 來 逃 付 郵 費 。 在 19 世 紀 英 國 的 郵 寄 制 度 是 要 求 收 信 人 付 郵 費 , 部 分 狡 猾 的 市 民 想 到 在 信 封 上 寫 上 簡 短 的 訊 息 密 碼 , 當 收 信 人 從 郵 差 手 上 接 過 信 件 後 , 迅 即 閱 讀 密 碼 , 然 後 將 信 件 退 回 給 郵 差 , 這 樣 他 們 便 不 用 付 郵 費 。 郵 票 出 現 後 , 這 個 「 逃 費 」 手 法 便 不 得 要 領 了 。


到 現 在 信 封 的 用 途 跟 以 前 的 分 別 不 大 , 但 款 式 上 則 加 添 了 不 少 新 的 特 色 , 例 如 自 動 黏 貼 、 透 明 「 窗 口 」 等 等 。 不 過 話 說 回 來 , 信 封 的 發 明 還 是 始 於 人 與 人 之 間 不 再 互 相 信 任 罷 了 。
2006-12-07 2:42 am
要解答這個疑問,就必須說明中國的古代書信封緘制度。古代在紙張未發明或未普及的時候,文書大多是寫在竹簡(古代稱「簡」)或木簡(古代稱「牘」)上的。傳輸的時候,把簡牘文書捆紮或以囊盛裝,在封口處以繩扎之,以泥團封護,並在泥團上按公私璽印。這樣一來,就可以起到信用標識和保密的作用。這種封緘的泥團,被稱為封泥,封泥又分為封貨物和封文書兩大類別,在這裡只探討封護文書的類別。封泥在春秋戰國時代到魏晉南北朝時代都有廣泛的應用,到紙張廣泛應用之後,才發展到今天的鈐印於紙的習慣。封泥自清代道光年間至今陸續出土,前人及今人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及考證。

據考證古代的信函,是寫在比較寬的竹簡(或木犢)上的,稱為函,也就是今天信函的「函」字的來歷;寫完後,上面再蓋一枚同樣寬度的竹(或木)片,稱為「檢」;如信的內容較多,「函」上寫不完的話,也可繼續寫在「檢」的背面。「檢」的正面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信封正面,在「檢」上題書收發人的地址稱謂等,叫做「署」,也就是今天的署名的「署」。那麼古代是用什麼來密封信函的呢?在西漢出現了上部刻有缺口或凹陷方槽的「檢」,這種「檢」既可以有效地防止封泥的脫落,又在下部留出題署的空間。在刻有缺口或凹陷方槽的地方,以繩結實地捆紮後,填上軟泥,鈐上印章,這樣就密封好了。《說文解字》中的「檢」字,徐鉉註釋:「書函之蓋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後填以泥,題書其上而印之也。」

這裏細說一下竹簡如何成為今天的信封稱謂。
竹簡,主要是用來寫文章,寫書的長篇經典論著,每根竹簡一般是一尺左右長,最長有二尺多,最短七八寸.每根竹簡上寫一行字,一般寫20來個,多的寫三四十字,小的只寫一二個字. 版讀,主要用來寫短篇的東西,如公文,名冊,記賬,畫圖和寫信.一般長二尺左右,寬五六寸,也有見方的.古時通信就用木牘,在木版上寫了字,即信正文再在上面加一版,版面寫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叫做"檢".這就是現在信封的起源和形式.

而這兩塊版用繩子捆好並打上結,然後在結上糊上一塊粘土,粘土上用陰文(即凹進的字)的印章一捺,便在粘土上顯出凸出的字來,這叫做"封".這粘土就叫做封泥.這就是古時用木牘寄信的辦法.由於木版一般是一尺長短,所以叫做"尺牘",後來人們把書信叫做"尺牘"就是沿用這個名稱。


http://www.chinabadminton.com/ball/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10001&ID=1013449
http://cache.baidu.com/c?word=%D0%C5%B7%E2%3B%B5%C4%3B%C6%F0%D4%B4&url=http%3A//jy%2Exaonline%2Ecom/sjlz/indexresouce/update/051118/dushu/dushuhuodong%2Epdf&b=0&a=9&user=baidu
及整理
2006-12-07 2:35 am
想 不 到 最 原 始 的 信 封 是 如 此 殘 酷 的 ── 古 希 臘 人 如 要 傳 遞 秘 密 訊 息 , 他 們 先 會 剃 光 奴 隸 的 頭 髮 , 再 在 頭 皮 上 寫 字 , 待 頭 髮 重 新 長 出 後 , 將 「 信 」 送 給 對 方 , 收 信 人 剃 掉 奴 隸 的 頭 髮 後 就 可 閱 讀 訊 息 。

後 來 人 們 懂 得 用 較 「 文 明 」 的 方 法 將 書 信 保 密 , 例 如 用 布 、 動 物 皮 、 蘆 葦 和 木 板 等 製 造 信 封 。

頭 皮 信 封
巴 比 倫 人 的 信 封 可 謂 十 分 「 保 密 」 , 他 們 用 陶 泥 包 著 訊 息 , 然 後 將 陶 泥 燒 烘 至 乾 硬 , 防 止 被 人 竊 看 。 後 來 有 人 想 到 在 封 口 上 滴 蠟 , 趁 蠟 油 未 硬 化 時 蓋 上 印 章 , 收 信 人 可 確 保 信 封 未 被 開 啟 。

至 於 紙 造 的 信 封 的 起 源 則 有 兩 說 法 , 且 看 看 這 兩 個 有 關 信 封 誕 生 的 故 事 。

2006-12-06 18:36:23 補充:
獨 家 發 售 信 封第 一 個 故 事 發 生 在 17 世 紀 中 的 法 國 , 一 名 商 人 獲 准 在 巴 黎 發 展 郵 遞 服 務 , 該 名 商 人 想 到 一 個 推 銷 方 法 , 就 是 他 的 公 司 會 免 費 替 市 民 傳 遞 書 信 或 其 他 物 件 , 但 條 件 是 要 使 用 他 獨 家 發 售 的 信 封 。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3 14:43: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6000051KK026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