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電話的歷史和影響

2006-12-07 1:36 am
我想問下呢. 手提電話既歷史/發展史`
同埋佢既好處同壞處`

回答 (2)

2006-12-07 1:39 am
✔ 最佳答案
行動電話,通常稱為手機,是便攜的、可以在較大範圍內移動的電話終端。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3/39/DSCF4979.JPG/180px-DSCF4979.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手機(OKWAP A361)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使用最廣的手機是GSM手機和CDMA手機。在中國及台灣以GSM最為普遍,CDMA和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這些都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2G),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體簡訊)、無線應用協議(WAP)等。
手機外觀上一般都應該包括至少一個液晶顯示屏和一套按鍵(部分採用用觸摸屏的手機減少了按鍵)。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0/Mobile_phone.png/180px-Mobile_phone.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手機模型,外觀設計類似於西門子手機
部分手機除了典型的電話功能外,還包含了PDA、遊戲機、MP3、 照相機、攝影、錄音、GPS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帶有手機功能的PDA發展的趨勢。





目錄[隱藏]

1 手機發展歷史

1.1 1G
1.2 2G
1.3 3G
1.4 未來手機
2 手機制式
3 安全使用
4 手機滲透率
5 參看



[編輯] 手機發展歷史

[編輯]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製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頻寬利用不充分。此中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臺,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臺就可以竊聽通話。

[編輯] 2G
第二代手機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準,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準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編輯] 3G
用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的手機也已經研製出來了,但是由於相關網路沒有普及,並未得到廣泛的應用。第三代手機的開始的目標之一是開發一種可以全球通用的無線通訊系統,但是實際最終的結果是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制式,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在競爭。這些新的制式都基於CDMA(碼分多址)技術,在頻寬利用和數據通信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

[編輯] 未來手機
未來的手機將偏重於安全和數據通訊。一方面加強個人隱私的保護,另一方面加強數據業務的研發,更多的多媒體功能被引入進來,手機將會具有更加強勁的運算能力,成為個人的信息終端,而不是僅僅具有通話和文字消息的功能。
手機會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

[編輯] 手機制式
所有目前的手機都通過無線電波進行通信,雙波段手機、三波段手機和四波段手機是可以用於同一制式的兩個、三個或者四個不同頻段的手機。
雙模手機和多模手機是可用於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移動網路的手機,如GSM和PHS,GSM和CDMA,2G和3G等。儘管這些手機在價格上稍遜於單模手機,但是給用戶多了一種選擇,提供更好的靈活性。他們作為現在標準過渡階段的產品,在提高網路效率方面,對客戶和運營商都是比較划算的選擇。

[編輯] 安全使用
由於手機發射了一定的無線電波,因此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輻射,對人體特別是頭部接近大腦部分的組織產生一定的影響,故其安全性經常受到質疑,儘管但前還沒有確切的科學數據證明手機與某些腦部疾病有確切的因果聯繫。
但為避免影響儀器的正常操作,很多地方禁止使用手機。例如:

在飛機起飛和降落過程中,放置對控制系統產生干擾加大產生空難的機率,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
在加油站,天然氣加氣站,存放易燃易爆化學品的倉庫地區,為了防止無線電信號在金屬上產生打火導致爆炸事故,禁止使用手機撥打和接聽電話。
在醫院有很多對電子設備比較敏感的儀器(心臟監控,心電圖,腦電波監控,電子起博器)和高純度氧氣,在這裡為了保證這些一儀器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考慮也不允許使用手機。

[編輯] 手機滲透率
香港是世界上擁有手提電話比率最高的地方:127.4% (2006/06) (即平均每1,000名香港人擁有1274部手提電話) [1]

[編輯] 參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1/Wiktionary-logo-zh.png/45px-Wiktionary-logo-zh.png

您可以在維基詞典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詞義解釋:
cell phone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1/Wiktionary-logo-zh.png/45px-Wiktionary-logo-zh.png

您可以在維基詞典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詞義解釋:
mobile phone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a/Commons-logo.svg/45px-Commons-logo.svg.png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查找與此分類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Category:行動電話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9/Portal.svg/32px-Portal.svg.png
Mobile phone主題首頁


行動電話發展: 0G, 1G, 2G, 2.5G, 2.75G, 3G和4G.
信號強度
行動電話歷史
日本手機文化
照相手機
電話運營商
衛星: 銥星,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
Location based service and GSM定位
GSM
GPRS
CDMA
CDMA2000
UMTS (通用無線通訊系統 3G平臺)
移動通訊開發平臺

Java ME
MIDlet
BREW (無線二進位運行環境)
Push to talk
iDEN (智能數字增強網路)
Over The Air Programmable
固定電話
無線電通訊
消息: SMS, MMS
有線和無線連接: 藍芽, bluechat, bluedating, WiFi, USB
移動電源: 電池, 汽車點火器, 太陽能
Marine and mobile radio telephony
Dropped call
Microbrowser
電子垃圾
Cellular repeater
moblog - 移動博客
Wireless Village - cell phone instant messaging protocol
WAP (無線應用協議)
智能電話
Music Porter X
數位相機
GPS integration
SIM 用戶身份卡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基站
蜂窩網路
無繩電話
行動電話輻射和健康
公共陸基移動網(公用陸地移動網路)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BB%E5%8A%A8%E7%94%B5%E8%AF%9D"
2006-12-07 1:41 am
一九八八年,德國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了一些實驗,證明了能量可不須經由有線方式來傳送,之後陸續有人確定了電磁波可用來供遠距離傳送訊息並申請了世界第一個無線電報系統之專利,而幾乎在同時,蘇俄也有人發表了無線通信系統。

二十世紀初,是無線通信演進的關鍵時期,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通信建設計劃、設立無線電報公司、在商船上設置無線通信設備以及在世界各地建立海岸無線電台等相繼實現。

一九一二年的鐵達尼號沉船悲劇引起各主要國家重視並開始在其戰艦上裝設無線通信系統,此時無線通信正式進入軍事用途。

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末期,空軍亦開始投入發展無線通信技術,並在世界各地建立無線電台。當時的無線通信不但是遠洋艦隊主要連絡方式,更是聯軍和德國統帥用來和戰地指揮官通信的主要方法,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對無線通信技術之提升可謂貢獻極大。

一九二○年,無線廣播開始在世界各國進入商業運轉。

一九四七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所提出手提電話系統的觀念,但是由於技術問題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

一九八○ 年北歐的瑞典、丹麥、挪威和芬蘭四國,首先開放全世界第一套公眾手提電話系統,接著迅速漫延到北美、歐洲、亞太地區和澳洲等地,其應用也從原來的汽車行動電話擴展到提供個人通信之應用。

一九八○年,GSM系統被提出,並且被採用為歐洲數位手提電話之標準,目前至少有七十個GSM流動電話網路在全世界四十七個國家採用。GSM除可提供語音通信之外,尚可提供內建式數據、傳真以及簡短訊息服務,除此之外,GSM需配合用戶識別一起運作,它可提供用戶在國際間漫遊能力以及更多的安全和加密功能。 第一代手提電話正式出現。
 

隨後的數十年,手提電話根據生活的需要,通訊技術不斷地改良,從而產生出第一代(1G),第二代(2G),第二點五代(2.5G),第三代(3G),甚至第四代(4G)的手提電話。他們的分別如下表所示:

  第一代 (1G) 第二代 (2G) 第三代 (3G)
系統 模擬 數碼化 數碼化
主要系統 AMPS、NMT及 TACS GSM、CDMA及TDMA WCDMA*, CDMA-2000 及TD-SCDMA
聲音應用 聲音 聲音+小電路交接系統 聲音+小包交接系統
本地用戶人數 少於50萬人 約590萬人 (預測) 500萬人以上
速度 取決於模擬信號 9.6kbps至14.4kbps 流動環境:384kbps
穩定環境:2Mbps
特性 不穩定、覆蓋範圍不全面、聲音傳送質素低 比較穩定、覆蓋範圍較全面、更安全、可提供數據服務、能容納更多用戶、聲音傳送質素較佳 多媒體資料傳送、有定位能力、可長期接通互聯網世界

 第一代流動電話
八十年代初在香港出現
使用蜂窩無線電技術
以模擬無線電方式收發
在800-900兆赫頻段操作
 
第二代流動電話
香港在九二年開始引進第二代流動電話
仍以蜂窩技術, 在800-900 兆赫操作
採用數字式無線電技術代替第一代的模擬技術
提高網絡的容量,改善通話的音質
提供國際漫遊服務
香港現在使用的流動電話系統都屬於第二代
包括有九個GSM一個DAMPS及一個CDMA等十一個網絡
其中包括六個在九七年引進, 採用GSM標準及在1700-1800兆赫的PCS(個人通訊系統)網絡
 

第二點五代流動電話
2.5G是夾在2G與3G中間、手機通訊技術規格的過渡期。用來形容比2G連線快速、但又慢於3G的一種通訊技術規格。

2.5G系統能夠提供一些在3G才有的特別功能,如包交換技術。也能共用2G所開發出來的TDMA與CDMA規格。最常見的2.5G系統就是GPRS系統;GPRS系統的正式中文譯為「整體封包無線電服務技術」。

另外還有一些通信系統的草案協定。包括了GSM規格的升級版EDGE 、和cdmaOne的升級版CDMA2000 1x-RTT。它們已具有3G標準的1秒達144K的速度,但這已經是它們的極限,而真正的3G速度可達1秒以MB所計。故只能將它們列為2.5G。

第三代流動電話的特點
提供全球漫遊服務
提供高速率的數據通訊能力
在不同的環境靈活應用, 同時適合陸地及衛星通訊
第三代流動電話的服務

基本話音服務
流動互聯網上服務
流動視像電話
流動數據
互動服務
 
第四代流動電話

4G 有時寫做4-G,是指移動電話系統的第四代,也是3G之後的延伸,是一個成功的無線通訊系統,描述了下列兩種不同但有所重疊的概念:

高速的移動電話網絡,速度如同電腦網路ASDL的帶寬,一秒能達10 Mbit/s或更多。此概念曾被用來描述在無線網路上,如Wi-Fi。也是目前成功的3G系統提供商所提出來的願景。
無限網路(Pervasive Network)技術,一個比較抽象的說法是「彌漫型」、「無定型」、「整體」的無線技術,讓用戶完全融入系統當中。有可能會利用Wi-Fi、UMTS或其他未來會導入的系統。這個概念也包括了聰明收音機﹙Smart Radio﹚的技術,並能夠高效率的處理光譜用途﹙spectrum use﹚和傳輸力量。此外,也能過濾、傳輸大量資訊等以造就無限網路的新世代


收錄日期: 2021-04-12 02:01: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6000051KK024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