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李登輝總統所寫的新書「台灣的主張」中的一小段話,提到關於未來中國最好分成七塊區域: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中原、江南及台灣,相互依照其地理、人文特性進行發展,不但有利所有中國人民,也可以避免中華帝國霸權心態對鄰近亞洲國家心裡及實質的威脅。不過李登輝總統的這一席話,卻引來極端兩造的嚴厲批判:
在中國及統派立場來看,李登輝總統的七塊論不但與中國固有大一統思想不符合,而且係採用美、日等世界反華亡華帝國主義者的理論,企圖透過支持疆獨、藏獨、蒙獨,分裂中國,以利李登輝總統台獨的進行。因此又一次證明李總統是破壞一個統一強盛中國的歷史及民族罪人。
而在建國黨及獨派人士來看,李登輝將台灣列入七塊裡,乃是與中國關係的一種糾葛,把自己納入中國,因此造成台灣無法與中國完全分割,從而造成北京打壓台灣的藉口及造成台灣獨立運動的困擾。
實在很有趣,一件相同事實,在統獨兩派的眼中,竟然解讀成了完全不同的說法,無怪乎陳文茜喜歡調侃李總統說他:「說什麼,錯什麼」。而這引發統獨兩派的激烈爭論的七塊論,實際上是18世紀以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所殘存的思想。
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中華帝國以來,中國人,或是準確來說,中國的知識份子大都接受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同時,隨著漢武帝獨尊儒術,更加強化這樣大一統的概念。因此中國歷史上雖然分分合合,但是每一個分裂的王朝,其立國第一件事就欲打倒對手,以獲得統一的正當性(道統)與合法性(天命)。所以一直到大清帝國極盛時,中國人大多對於大一統是視為當然的。
但是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人必須面臨對工業化及現代化的挑戰,但是當被統治的漢人知識份子在看到已經腐化的龐大滿清官僚幾次變法革新運動的失敗之後,對於日漸危隉的國事,產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在孫中山所領導的漢人民族革命中提到「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裡的中華,是不包括滿州、西藏、蒙古等異族的漢人地區,因此若依照孫中山先生當初的想法,革命成功後,中國至少會分裂:中國本部、滿州、蒙古、新疆、西藏等五部份,由此來看,孫中山先生才是中國分裂論的「具體實踐者」。(其中詳情,可見洪聖斐著「三井財團與孫文革命」)
而隨著革命勢力「奇蹟似」的推翻大清帝國,接下來的發展,卻陷入一個軍閥混戰與帝國主義勢力橫行的困局,在大小軍閥混戰與帝國主義者交相結合情況下,知識份子的大一統觀念不再是主流,而同時東洋、西洋帝國主義也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中國對其利益造成損害,所以許多分裂中國理論在此時就被提出或實踐:
—為了反制袁世凱稱帝美夢,雲南蔡鍔與唐繼堯提出雲南獨立,其中背後有英國、日本支持!
—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臨時政府,與北京的北洋政府搞南北朝,其中俄國人出力甚多。
—譚延闓提出聯省自治,企圖分裂中國為邦聯制國家。
—毛澤東早期也認為中國太大了,治理不易,所以應當依省而治,並企圖成立湖南共和國,不過沒成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蔣介石也曾依據軍閥勢力及帝國主義利益,勉強維持出一個名為統一,實際分裂的中國,並且企圖苟安。(中原大戰後的局勢即是其妥協的依據)
而這樣對中國定位模糊的想法,一直到國共內戰時,蘇聯、美國兩霸還是企圖搞國共隔江而治的南北朝政策,不過由於國民黨軍迅速潰敗及中共建政,大陸內部問題基本是確定了「統一」路線,但是由於國共隔海而治,加上美、蘇勢力的影響,所以中國分裂論雖弱但是不死。
主導近幾十年來中國分裂論的主力,是日本人。日本在十五年(1931—1945)對華戰爭無法取勝之後,面臨一個日漸強大強悍的共產中國,日本人的方法是運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早期,日本人不但提供台獨運動的庇護與援助,重要的是還提供「理論」,除了辜振甫、許丙等人領導的第一次台獨運動之外,之後廖文毅、彭明敏、史明、許世楷等人也接受了日本或多或少的協助。而除了台灣與中國的分離運動之外,日本人也對中國內部的分離運動十分感興趣,並且在李登輝時代開始之後,企圖將那些「思想產品」透過台灣輸入中國,以降低中國對日本的敵視及嫁禍台灣。
在日本分裂中國理論的領導者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的校長「中島嶺雄」,他首先提出「中國十二塊論」,之後許多日本學者也陸續接續這類的觀點,而台灣的王文山也拾人牙慧,提出「和平七雄論」,成為今日李登總統「七塊論」理論的濫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島嶺雄與李登輝總統的關係十分密切,至少,在「台灣的主張」一書中,我們知道「天安門事件中,李登輝與中島嶺雄曾經三天三夜在一起看電視」,而書中的照片,也可以看出李登輝與中島嶺雄之間「不對等」的交往關係,所以此次李登輝總統「七塊論」的提出,筆者認為,中島嶺雄在其中著力甚深。
拉拉雜雜的論述了「中國分裂論」的發展史,主要是提供大家一個更清晰的脈絡來思考相關問題,當然,如何有效妥善的解決兩岸關係及統治中國問題,是近一百多年來所有中國知識份子所深思的問題。台灣,雖然想自外於中國而治,但是沒辦法,我們離中國太近了,所以即使是想搞台獨運動,也不能不好好對中國問題作一番深入的研究,現下台獨理論者,往往對中國加以貶抑,或是視而不見,這些都是鴕鳥心態,不具備「開國元勳」的氣度。
所以雖然「台灣的主張」點出了中國現今的一大困境,但是,這又不是讓台灣自身又陷入另一個風暴之中嗎?分裂中國到底對於台灣有利有弊?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現下身為別人家務事的局外人,而道人長短,的確是不智的,台灣現下需要的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國內內政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不是一個屢屢被激怒的鄰居,特別又是比你大比你兇惡的鄰居。
李敖說的好「對付一個比你大、比你強的惡鄰國,不是正面跟他硬幹,而是擁抱你的敵人,跟他拖,拖死他」此言善哉!如果我們害怕跟他拖延,那不是證明我們「民生主義」比「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