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書法在哪些時期最興盛?

2006-12-06 5:39 pm
如題~
識的人快D答啦~~~~~
萬分X謝呀~><""

回答 (3)

2006-12-06 7:09 pm
✔ 最佳答案
甲骨文
  古漢字一种書体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于殷商。

金文
  古漢字一种書体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体的總稱。興盛于周代。此時期主要作品有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盤》《毛公鼎》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

石刻文
  石刻文產生于周代,興盛于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傳說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時的《嶁碑》,刻詩文体格調与《詩經》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說文解字》所載籀文。

簡帛墨跡
  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用牛筋、絲線、麻繩。考古發現最早的簡帛墨跡,有湖北云夢出土 的秦簡,山西侯馬出土的戰國盟書,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帛書。

秦代書法
  秦始皇統一國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 秦統一后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兩漢書法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
  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楊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
一類是草書家,張芝被后人稱之為"草圣"。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魏晉南北朝書法藝術:
1、三國時期
  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鐘繇所創。 《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2、兩晉時期
行書, 王羲之, 人稱"書圣"。王羲 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

隋朝書法:
分四种風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2、峻嚴方飭 如《董美人墓志銘》等
  3、深厚圓勁 如《信行禪師 塔銘》等
  4、秀朗細挺 如《龍藏寺碑》等。

唐朝書法
   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四家為書法主流。
隋唐五代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1)隋至唐初 以楷書為主流
(2)盛唐、中唐階段  狂草,李邕之行書。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宋朝的書法:
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元代書法藝術 :
   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俯 ,他所創立的楷書"趙体"与唐楷之歐体。
   元代書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還在行草書方面。至于篆隸, 雖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明朝書法藝術 :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明初
  盛行小楷 ,明初書法 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祝允明、文 徽明、王寵"三子"。
2、第二階段--明中
  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
3、第三階段--明末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 。"揚州八怪"以淡墨書寫,或改變章法結构等。
  金石考据成為清朝書壇的發民主流
2006-12-07 4:09 am
秦 兩漢 三國 晉 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參考: me
2006-12-07 12:06 am
1)
篆文又稱篆書,是中國書法樣式。中文書寫這古老樣式,現今仍然經常用在藝術家之印。
篆書,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大篆被認爲在周宣王期間以籒文的形式系統化。它們以垂直規則出現的瘦長字體描繪。
小篆在中國第一皇帝秦始皇的王朝期間由李斯系統化。透過中國評論之道李斯編寫了蒼頡篇,大約3300個小篆漢字認可名單的非現存作品。它們的形式較不長方形和更加似方形。
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公元100年—121年),在540部首之下顯示9353小篆字體,是許慎在漢代的畢生事業。

2)
籀文,又稱大篆,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春秋時期已在秦國流行。小學類序云:「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許慎《說文解字》收籀文二百二十三字。近人王國維認為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復,象形象事之意少,規旋矩折之意多」。
秦代的石鼓文也常被指為籀文,秦始皇時曾撰有六塊記功刻石:秦山刻石、瑯琊刻石、繹山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之罘刻石等。其中又以瑯琊刻石最著名,即山東諸城瑯琊台,由李斯撰寫,載秦初開國功臣列侯武城侯王離(應是王翦之誤植)、列侯通武侯王賁等人之事績。北宋時又發現三塊刻字石頭,內容是秦王詛咒楚王的文字,後人稱為「詛楚文」。籀文、石鼓文、詛楚文和部分秦國金文,皆屬同一字體,稱籀文或大篆。

3)
金文亦稱'銘文'或'鐘鼎文,是寫鑄於青銅器上的文字,承接甲骨文。
金文的內容與當時社會,尤其是王公貴族的活動密切相關,大多是關於當時典禮、祭祀、賜命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 以周宣王在位時期鑄造的毛公鼎金文為代表,毛公鼎銘文共32行,497字。

4)
石鼓文處於承前啟後的時期,承秦國書風,為小篆先聲。石鼓文刻於花崗岩石上,與金文有較大差別,具有明顯的動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現存的石鼓文是宋朝(出土的十個鼓狀石塊,上面刻有文字,當時認為是描述周穆王出獵的場面,後來的考古考證認為是秦穆公時代的作品,有的字已經殘缺不全。當時由於尚沒有發現甲骨文,所以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康熙曾經複製了十面石鼓,補刻文字,放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宮殿後面。

5)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一般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書筆法,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可以看出。東晉時期已經成熟,唐代達到高峰。楷書分為三個時期,即晉楷、魏楷和唐楷。

楷書是在紙和墨發明之後,因為書寫比用漆在木簡上書寫更流利,所以逐漸演變成更適合新工具的書寫方式,簡省了隸書由於漆濃稠而必須加上的波磔,字形也改成正方形,不必像隸書因為寫在木簡上,為儉省字間隔空間寫成扁形。由於這種字體可以作為「楷模」,故稱為楷體,成為直到現在漢字書寫的標準字體。直到印刷術出現後才出現了宋體。

希望幫到你
^_^
參考: 我+網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40: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6000051KK006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