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Disambig.svg/25px-Disambig.svg.png
本文講述位於中國北京市的明清皇宮。關於本條目名稱之其他意思,詳見「故宮 (消歧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宮
所在
北京市
分類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明、清
編號
1-100
登錄
1961年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宮殿建築
2.1 外朝
2.2 內廷
2.3 附屬建築
3 大事記
4 故宮保護緩衝區
5 參見
6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Forbidden_City1.JPG/200px-Forbidden_City1.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太和殿
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公元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設計師為木匠出身的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五百年間,共有明清兩代二十四帝在故宮生活過。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余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
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或「宮城」,現稱故宮。它的名字來自「紫微星」,紫微星屬土,在五方屬中,古人相信紫微星位於蒼穹的中心。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心,同時又是國家權力的中心,因而得名。
[編輯] 宮殿建築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四周為寬52米的護城河。城牆高12米,底厚10米,頂厚6米至7米。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編輯] 外朝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d/GuGongRichyLi.jpg/200px-GuGongRichyLi.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雨中太和殿
午門: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敦台,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掖門。上部正中為門樓一座,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兩側有重檐攢尖頂的方亭。
內金水河
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頂。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檐角有10個走獸,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為「前三殿」之第一殿。
中和殿:面闊、進深各3間。攢尖頂。
保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
文華殿
武英殿
內閣
[編輯] 內廷
乾清門:為內庭正宮門。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
乾清宮: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內有「正大光明」匾,清政府設「秘密立儲」制度後傳位詔書藏此匾後。故宮「後三宮」之第一宮。
交泰殿:面闊進深勻為3間,單檐攢尖頂。故宮「後三宮」之第二宮。
坤寧宮: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重檐廡殿頂。故宮「後三宮」之第三宮。
養心殿:清朝後期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東六宮
西六宮
齋宮
東西五所
御花園
寧壽宮
慈寧宮:太后居所,現未開放。
建福宮
壽康宮
壽安宮
英華殿
[編輯] 附屬建築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b/%E8%A7%92%E6%A8%93.JPG/200px-%E8%A7%92%E6%A8%93.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故宮角樓
太廟
太社稷
西苑
萬歲山(景山)
皇城
[編輯] 大事記
1416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臺灣。
1949年1月,北平穩定後,故宮得到了修養。
五六十年代,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
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 故宮保護緩衝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5/Hydrant.JPG/200px-Hydrant.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故宮的防火設備
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周邊環境,以達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對世界遺產周邊緩衝區的要求,2004年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對故宮保護緩衝區作出規劃草案,並經過市民評議確定了以1984年市政府批准(1987年修正)的舊皇城及北城區(含故宮)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為基礎,並結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皇城保護規劃要求的故宮保護緩衝區。緩衝區的範圍北至北二環中路,南至前三門大街東西至東西皇城根,占地面積780公頃;建設控制區占地面積597公頃;故宮占地面積86公頃;共計1463公頃。
該緩衝區方案將於2005年2月經批准報世界遺產中心備案後正式生效。
[編輯] 參見
皇城
世界文化遺產
瀋陽故宮
臺北故宮
明故宮
[編輯] 外部連結
故宮博物院
故宮平面圖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收藏文物之比較
200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合作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故宮》。
北京故宮 Google Maps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a/Commons-logo.svg/45px-Commons-logo.svg.png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中查找與此條目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Forbidden City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Nuvola_apps_kfm_home.png/30px-Nuvola_apps_kfm_home.png
這是一個與建築學或建築物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5%85%E5%AE%AB&variant=zh-tw"
頁面分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建築小作品 | 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世界遺產 | 中國明代建築 | 中國清代建築 | 中國宮殿 | 北京博物館 | 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