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不甩的愛情故事

2006-12-06 3:35 am
唔該幫手搵下糖不甩的愛情故事~~~= ="
更新1:

i don't know 就唔好答啦~呃分

回答 (3)

2006-12-06 3:45 am
✔ 最佳答案
这“糖不甩”的由来,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清朝道光十九年,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滥,民不聊生,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劳动能力退减。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配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从街头到墟尾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煞住了鸦片流毒,体力、智力恢复。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九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未科进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糖不甩”因此又风光了一回,丁屋村尚有碑为证。

“糖不甩”甩不掉的情缘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更谈不上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于是大功告成,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愿意好事成双。

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知道这门亲事“散”了,那就知趣一点,以后别再纠缠了,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却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都非常清楚。

我们的上辈,50多岁的妇女,在东坑一般还经历过“妹间”生活。她们也离不开“糖不甩”。就是以前,因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家里的孩子又多,于是村里就出钱盖了一些专门给村里在自家没有地方住的又还没有出嫁的女人、女孩居住的房子,一般能够住下十多人,就是俗称的“妹间”。如果她们当中要是谁有了结婚的对象,姐妹们也会给她做“糖不甩”让她们的爱情、生活,甜蜜、幸福、美满。
2016-01-27 9:55 pm
自從失戀後,看到路上成雙成對,就格外放閃,嘴巴瀟灑說只是少一個人來愛,但不可否認還是希望可以多多認識新的朋友,
往認真爬文3個月以上,終於找到隱藏在網路中,傳說中的李姐,
在今年3月初就預約來找,果然是口碑相傳,不做廣告的,我排第3次就遇到雙方非常有感覺的,目前是暫停排約,
李姐那邊可以暫停排約1次,會員時間可以展延拉長時間,也在這段時間可以觀察對方.
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2006-12-06 3:59 am
相傳糖不甩的出現,是和發生於現今東莞的東坑鎮的故事開始:
清朝道光年間,廣東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者眾,在每年初春的農曆二月初二「賣身節」,受財主僱用的男丁大都是皮黃骨瘦,使勞動力大減。天上神仙呂洞賓聞說後,連忙煉製治癮靈丹,普渡界生。但良藥苦口,再者要祂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於是呂洞賓便將仙丹藏在熟糯丸內,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其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呂並將自己變身為一個挑擔叫賣的老伯,實行在街頭半賣半送,引得癮者轉吃丹子,恢復體力。從此,東坑糖不甩便聲名遠近。
糖不甩與婚嫁有關——相傳東坑﹑茶山﹑棋瀝各鎮的「埔田片」一帶,當時農村男婚女嫁很保守,沒有自由戀愛可言。當男仔隨同媒婆到女仔家中相親,如果女方家長有意這門親事,便會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到桌上的是「糖不甩」,便知道這門親事成功了!男方一吃便要吃滿兩碗,意謂「好事成雙」。但如果女方不同意這門親事,便會煮蛋花腐竹糖水,男方看到便知道事情「散」了。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31: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5000051KK034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