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希望可以幫到你喇:
----------------------------------------------------------------------------------
《母與女》(1960)
並不是很出色的電影,不過足見女性默默起變化的模式。
----------------------------------------------------------------------------------
《小兒女》(1963)
雖見張愛玲不了解香港都市生活,
但無損影片的現代感。
有趣在於她重寫粵語片通俗題材的後母故事,
加以改動:故事描寫尤敏和鄧小宇姊弟害怕父親娶後母,
怕會如鄰居那個後母一樣兇惡。故事發展下去,
那個未來後母(王萊)卻是個開朗的教師,形象與傳統後母不同,後母虐兒一類濫調亦沒有出現。是個現代版的後母故事。
------------------------------------------------------------------------------
《啼笑姻緣》(1966)
在改編後政治、社會成份削弱了,
男女愛情部份反而加強。
英文片名也說是三角愛情故事(The Story of Three Loves)。
張恨水原著是報上連載章回小說,結合時事、新聞、軍閥批評,
電影轉為集中男女感情發展:
刻意削弱姑(林翠飾)及其父那一線江湖義氣故事,
轉而加強熙鳳(葛蘭)那線,
包括心理發展,詳寫她後來嫁了軍閥後發瘋,
從較現代角度描寫女性心理。
取材取鏡亦多了許多男女重逢、相遇場面,
而葛蘭表演的大鼓也刻意簡化。
該片影響所至及於原導演王天林後來到電視台重拍同名電視劇,
一直繼承下去。另外,
裏面喬宏演得很出色的軍閥形象,
成了後來許冠文扮大軍閥形象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