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介紹(10)

2006-12-06 12:23 am
萬里長城介紹

回答 (3)

2006-12-06 12:29 am
✔ 最佳答案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

現今的萬里長城是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可以放眼望見的地球上建築物,它始建於戰國時代,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全長6700公里。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2006-12-05 20:20:29 補充:
建築材料與構築方法長城的修築從春秋到明末,持續了兩千余年。由於各個時代的生產力、技術水準不同,也由於各個政權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不同,歷代修建的長城在構造、建築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於各處地理條件的差異,即使同一時代所修的長城面貌也有不同。

2006-12-05 20:21:39 補充:
就不同歷史時期和築城技術的發展而言,北魏以前各朝所修的長城,以版築夯土為主,北魏時期出現了磚石結構的長城,明代長城則廣泛運用了石砌法、磚砌法、磚石混砌法。就長城沿線各地的地理條件之不同而言,建造長城所需的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則就地取材解決。在山地,則開山取石壘牆;在黃土地帶,則取土夯築;在沙漠,則用蘆葦或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此外,砌牆所用的磚、瓦、石灰和木料等,除就地設窯燒制或砍伐外,官府還設有專門部門供應。

2006-12-05 20:23:08 補充:
長城體系主要由關隘、城牆與樓臺、烽燧三部分組成,此外還包括其他附屬設施。城牆與樓臺又可以分為城門、城樓和城牆三部份。在出入長城的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設有關隘駐守。關隘一般建在狹窄的通道上,如兩山之間的最窄處,山水之間的狹長走廊,以及溪流、河谷的相交處。由於關隘於軍事的重要意義,此處的長城有著更為堅固、完善的防禦體系。關隘一般由關口的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瓮城組成。有的還有羅城和護城河。

2006-12-05 20:25:09 補充:
城門:城門是進出關口的通道。元以前多用木過梁,後來改用磚或 石塊砌成拱券形的門洞,稱為「券門」。門洞內裝有巨大的包鐵木門,門外側用巨釘嵌鑲,門內側裝有門閂及鎖環,有的還裝有機關。 城樓:城門上方築有城樓,是重要的觀察所、指揮所和戰鬥據點。城樓為三層以下的木結構或磚木結構建築。

2006-12-05 20:25:52 補充:
烽燧: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臺)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臺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臺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臺與王朝中央聯繫,還有一組烽火臺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繫。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2006-12-05 20:27:03 補充:
其他附屬設施:長城體系除了作為情報傳遞系統的烽燧以外,還建立了以城障等設施構成的縱深防禦配置。秦漢時各種設施得到完善,並且在長城內外設置了屯戍城作為屯駐重兵之所,而且向縱深發展,形成網路。在城牆、城堡的外側,還有特意設置的障礙物,如僵落、虎落等。秦朝在河套長城一帶,廣植榆樹以阻擋匈奴騎兵,人稱榆關。北齊時在長城內側設戍,險要之處置州鎮,築扎軍隊,形成前沿的線狀佈防。
2006-12-06 12:32 am
萬 里 長 城 (Great Wall)


------中國渤海之山海關到甘肅省之嘉峪關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萬里長城的作用: 由於北方遊牧民族擅長於騎射,於馬上作戰能收於自如,在開闊的地方上縱橫馳騁,勢不可擋,但攻堅步兵非其所長,故以堅固高聳城牆阻擋,能迫之捨長就短。當我國受外敵入侵,兵士便燃狼煙報警,數小時內便可將朋襲消息傳到千里之外,使防區和中央朝廷能掌握軍情,進行進一步行動。

萬里長城的材質: 建造長城的材質主要為土、木、石、瓦件等,而歷代皇帝都以”因地形,用險制塞”作築城原則,利用地勢,如在兩山之間的狹口、河谷會合轉折處、平川往來必經之處等,這麼一來就能控制險要,又能節省人力材料。

萬里長城的歷史: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後來為防御北方的匈奴侵擾,便派蒙恬領三十萬大軍收回黃河河套地區,繼而開始大規模的修建長城工程,把原來秦、燕、趙三個諸侯國的長城加以連貫修茸,連成西起甘肅,東至臨洮,約五千餘里的長城。而秦以後的一 些朝代對長城也曾加以修建。

漢朝

到後來漢朝,武帝因見匈奴強盛起來,便多次派青、霍去病遣大軍北伐,將之趕到大漠以北,又對黃河流域的秦長城修葺,向西延長數千里,直達西疆境內。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分裂,北方混亂之極,而北胡於中原建立政權後,為防其他外族,也會修築長城,如北魏為防柔然、契丹等族,曾新增兩道長城,而北周宇文鮮卑統一北方後,也曾修補長城。

隋朝

隋文帝時為防禦北方的東突厥,曾修築靈武至朔方的長城。隋煬帝時亦曾發丁百餘萬修築自榆林至紫河的長城。

唐朝

唐朝因其時局勢穩定,盛世大平,所以沒怎麼修長城。

宋朝

宋朝因重文輕武,最後都被外族進入中原,政權則到南方,據長江天險,長城失去防衛意義。

金朝
到了金朝,因蒙古在大漠的掘起,便開始大力修築長城,這樣對長城大規模的修築才重新展開。

明朝
當時,退到漠北草原的蒙古又再次南下侵擾,明室多次派兵征討,迫他們退回大漠,並接受明朝的冊封,萁後,明朝立刻大規模建築長城,增建煙墎、城堡,並將部分土垣改為堅固的石牆,修築重點主要在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城牆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邊隘。後來土木之變後,匈奴諸部又興兵再犯,明朝便再一次修築長城。明長城是中國費時最久(約200年)、工程最大、防禦系統最完整和結構最完善的長城,它橫跨八省,綿延一萬二千餘里,至今仍有很多保存下來。

2006-12-14 23:27:49 補充: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現今的萬里長城是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可以放眼望見的地球上建築物,它始建於戰國時代,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全長6700公里。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2006-12-14 23:29:51 補充:
秦漢的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將燕、趙、秦三國舊有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軍事防線。漢初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以緩和匈奴的南侵。及至漢武帝即位,一方面派衛青、霍去病征討匈奴,另一方面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展了中國與西域諸國的外交關係,並打通絲綢之路,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2006-12-14 23:30:33 補充:
魏晉南北的長城 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遊牧民族,先後建立了十六國。這些遊放民族越過長城,向中原農業區遷徙,日漸受漢文化影響。其中拓跋鮮卑族從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向西南遷移,建立北魏政權。孝文帝即位後,更遷都洛陽,大力推行漢化。北魏為了防範柔然、契丹等族,也曾修繕漢代的長城,並築起兩道新長城。

2006-12-14 23:32:09 補充:
遼金長城 遼為契丹族建立的國家。《遼史.太祖本紀》記,太祖二年(908年),“築長城於鎮東海口”。這段長城可能在今遼寧蓋縣、大連金縣一帶,其目的在於阻斷渤海國與唐朝的往來。 金為女真族興起滅遼後建立的國家,為了抵禦逐漸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修築了界壕和長城。金長城文獻記載不清楚,大約自太宗天會年間(1123-1135年)始至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左右先後修建,綿延數千里。金長城遺跡東起今內蒙古莫力達瓦大斡爾自治旗嫩江西岸,沿大興安嶺東南麓,到科爾沁右翼前旗。

2006-12-14 23:33:13 補充:
明長城 明長城是從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即位起,就開始興建的。當時,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蒙古貴族逃回到自己的故地。但是,他們仍然經常南下,騷擾搶掠。明英宗的時候,一度攻到北京城下。後來,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也逐漸強盛起來。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明朝建國伊始就開始大規模地建造長城,明太祖洪武初年(洪武元年為1368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修建北京居庸關一帶的長城關隘32座。

2006-12-14 23:35:12 補充:
現時長城的作用長城成為了中國的旅遊熱點,每人都有很多外國人到中國遊覽萬里長城,帶動了中國的旅遊事業及對外的文化交流。

2006-12-14 23:36:15 補充:
長城精神長城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的軍事、政治、經濟、民族交融、文化交流、中西交通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都有文人創作以長城為題的文學作品,對長城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在抗日戰爭期間,多套電影以長城為保家衛國的象徵,宣傳抗日救國。今日,長城已成為中國人增強民族自信和團結的象徵。

2006-12-14 23:39:02 補充: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朮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長城的工程量是十分驚人的。僅粗略地計算一下,修筑長城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牆,這道堵足以環繞地球一周而有余﹔如果用來鋪筑寬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環繞地球三四周。這還只是按一次修筑來算的,如果包括歷代的重修和補筑,那工程總量就要增加好多倍了。

2006-12-14 23:39:57 補充:
這一前后修建了近兩千年的古代工程,雖然早已失去了它原來的功用,但它作為我國悠久歷史的見証和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之一,仍然巍然屹立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使我們祖國的壯麗山河更為生色。

2006-12-14 23:40:28 補充:
【景點】目前,經過整修,對游人開放的北京長城有兩段。一是位于延慶縣境內的八達嶺長城﹔一是位于懷柔縣的慕田峪長城。兩段長城均有纜車直達山頂。

2006-12-14 23:43:12 補充:
長城,一般指現存中國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里(另據報導,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為6,700公里),合14,600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在西方也常被稱為中國長城。長城平均高6~7米、寬4~5米,是建於中國古代的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以長城為分界,長城以北常被稱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關外(東北部),而長城以南稱為關內。

2006-12-14 23:44:44 補充:
歷代長城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代的規模最大。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擊敗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宋朝時,失去燕雲十六州使得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僅僅起到盤查路人和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現代修長城,除了是對古跡的保護外,也部分程度上是處於旅遊經濟的需要,但在軍事上已經失去意義。
2006-12-06 12:32 am
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的長城,在時間長河無情的擊下,而在北京地區的長城,就是明代長城的精華部分。在北境,內由西向東,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金山嶺-司馬台長城。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居庸關的重要屏障。「八達嶺」指四通八達,另外一說為「把韃嶺」,即防禦韃靼之意。
慕田峪長城
這一帶長城,主要包括慕田峪關、黃花城關、箭扣等處。慕田峪長城西接居庸關,東為古北口,主要由城樓、敵樓、城關和烽火亭障等建築物組成,城牆兩面設垛口,雄城九曲,敵樓密集,有「兩望十八樓」之說。其關口處由三座樓台組成,中心樓為空心,兩側為實心,其狀如敵樓,上面都有望亭,這在長城中實屬罕見。黃花城關為明代長城昌鎮的重要關隘,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箭扣長城所在的山體有如刀削而成,非常險峻。
金山嶺--司馬台
北古口--金山嶺--
司馬台這段彼此相連的長城,是萬里長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工程。
北古口是萬里長城戰事最多的關隘之一,城牆寬處可容五騎並進,窄處卻只能讓一個人通過。敵樓的形狀有方形、扁形、圓形之分,平均每公里便有七座敵樓和烽火台。它是現存萬里長城最好的一段,被譽為「長城的精華地段」。金山嶺長城大部分地段在海拔400-600米之間,視野開闊;司馬台關的城堡堅固,城牆全為磚砌。


收錄日期: 2021-04-21 18:06: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5000051KK019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