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
現今的萬里長城是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可以放眼望見的地球上建築物,它始建於戰國時代,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全長6700公里。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2006-12-05 20:20:29 補充:
建築材料與構築方法長城的修築從春秋到明末,持續了兩千余年。由於各個時代的生產力、技術水準不同,也由於各個政權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不同,歷代修建的長城在構造、建築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於各處地理條件的差異,即使同一時代所修的長城面貌也有不同。
2006-12-05 20:21:39 補充:
就不同歷史時期和築城技術的發展而言,北魏以前各朝所修的長城,以版築夯土為主,北魏時期出現了磚石結構的長城,明代長城則廣泛運用了石砌法、磚砌法、磚石混砌法。就長城沿線各地的地理條件之不同而言,建造長城所需的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則就地取材解決。在山地,則開山取石壘牆;在黃土地帶,則取土夯築;在沙漠,則用蘆葦或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此外,砌牆所用的磚、瓦、石灰和木料等,除就地設窯燒制或砍伐外,官府還設有專門部門供應。
2006-12-05 20:23:08 補充:
長城體系主要由關隘、城牆與樓臺、烽燧三部分組成,此外還包括其他附屬設施。城牆與樓臺又可以分為城門、城樓和城牆三部份。在出入長城的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設有關隘駐守。關隘一般建在狹窄的通道上,如兩山之間的最窄處,山水之間的狹長走廊,以及溪流、河谷的相交處。由於關隘於軍事的重要意義,此處的長城有著更為堅固、完善的防禦體系。關隘一般由關口的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瓮城組成。有的還有羅城和護城河。
2006-12-05 20:25:09 補充:
城門:城門是進出關口的通道。元以前多用木過梁,後來改用磚或 石塊砌成拱券形的門洞,稱為「券門」。門洞內裝有巨大的包鐵木門,門外側用巨釘嵌鑲,門內側裝有門閂及鎖環,有的還裝有機關。 城樓:城門上方築有城樓,是重要的觀察所、指揮所和戰鬥據點。城樓為三層以下的木結構或磚木結構建築。
2006-12-05 20:25:52 補充:
烽燧: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臺)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臺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臺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臺與王朝中央聯繫,還有一組烽火臺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繫。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2006-12-05 20:27:03 補充:
其他附屬設施:長城體系除了作為情報傳遞系統的烽燧以外,還建立了以城障等設施構成的縱深防禦配置。秦漢時各種設施得到完善,並且在長城內外設置了屯戍城作為屯駐重兵之所,而且向縱深發展,形成網路。在城牆、城堡的外側,還有特意設置的障礙物,如僵落、虎落等。秦朝在河套長城一帶,廣植榆樹以阻擋匈奴騎兵,人稱榆關。北齊時在長城內側設戍,險要之處置州鎮,築扎軍隊,形成前沿的線狀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