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關係

2006-12-05 6:27 am
中國與俄國是否同盟??
那中國與美國又是否同盟??
中國還有與哪個國家是同盟??

如果中國真的要攻打美國,中國會否得勝(以現在軍事力量)??
如果中國與俄國一起攻打美國.美國會否很快投降??

作為十大強國中第三的中國,能否繼續提升~漸漸升到十大強國之首呢??

回答 (1)

2006-12-05 5:11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www.who.int/sysmedia/images/countries/chn.gif

國際政治是變化多端,從來沒有人敢說準的。
你提到「同盟」一個詞語,不過「同盟」也分很多不同層次的。事實上,中國從來沒有公開名義提到與那個國家「同盟」,因為這會引起別的友好國家反感,反而是得不償失的。
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大家從互相通商到軍事協作等,彼此交往甚為頻繁,而且層次不斷地提升。人們一般都會稱中俄關係為「戰略伙伴」,換言之大家的關係比起中國與日本及印度等國的關係為高層次的,雙方在國際事務都站在同一陣線,貿易往來也比較特殊,如涉及軍事武器、航天科技及能源等等。
而中美關係明顯遠不如中俄之間的友好關係,雖然中國都很想與美國的關係更好,不過美國人有他們自己一套,自鷹派政府當政以後,美國視中國為假想敵,較多地針對中國的崛起,主張對中國加強限制。不過,美國又不能完全漠視中國的存在,因為中國本身是一個龐大市場,美商可以找到無限的商機,而且美國需要中國支持她的反恐戰爭,以及在外交方面調停那些與美國為敵國家的關係,故此中美關係不論是競爭和友好都比中俄關係為矛盾及注目的。
其實以目前情況來說,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是最友好的。雙方的關係就有點像當年中蘇之間的「兄弟邦」﹗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特別多拉攏巴國,而且又積極及主動協助巴基斯坦,兩國的合作比中國與俄羅斯更高層次,而巴基斯坦又真的需要中國的支持以抗衡印度的威脅,故此雙方多年來的外交一直是很好的。
說到軍事力量來說,我需要作一個假設︰戰爭中不會使用任何大殺傷力武器,而且是一場局部地區性的戰爭。因為如果使用到核彈的話,那麼三國都會輸,沒有人勝出的。在這樣的假設下,即使是中俄合作之下,美國仍然有機會取勝的。因為今天戰爭不再是靠人多取勝的了,中國的武器水平近年確實有提高,不過美軍也有更快速度的提升,人家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當人家美國已經出了新世代武器,中國才剛剛研制到人家上一代的武器,怎樣追?俄羅斯的武器水平雖然高,但是不代表伙同了中國就天下無敵的,現代戰爭除了講武器本身的先進水平,還得看如何整合所有武器及人員的能力。美國電子水平遠遠超過了中國及俄羅斯,而且普及程度高,各個兵種,不論是海陸空以及太空,所有單位都是連網成為一個作戰系統,這樣做就可以方便統領,大大提高行軍調配以及作戰時的效率。
相反,中俄武器的整合程度一定不像美軍的高,而大家訓練軍軍隊的模式也不一樣,雙方的系統總有不協調的情況,這在中國購入俄羅斯武器之後以及多次的中俄軍演就知道了,更何況是兩國軍隊互相合作打仗?最基本一樣就是用何種語言溝通就已經夠煩了,你用普通話,我用俄文……美國人人都會說英語,你說那一個有利?
最後,我得說清楚,中國只不過是在面積上成為世界第三大國,而不是從國力排出第三強國。大國和強國是兩個不同的觀念﹗中國雖然有亮麗的經濟表現,但不難發現這是外強中干的,例如所謂的工業只不過替人作來料加工,核心技術掌握水平低,而且內地國民質素參差不齊,教育水平偏低,人民的收入差距是全球數一數二,我們可以見到中國是在不健康地發展中,故此實力排名一直在法國和德國以後的。按照中國自己的說法,中國要到2030年以後才會進入中等國家水平行列,即現時澳洲及加拿大,2080年以後才有機會進入美英法等先進國家水平。

圖片參考:http://www.bookschina.com/cover/8/8.04/562886.jpg


2006-12-05 10:40:37 補充:
邱吉爾說過︰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意思是大家能不能走在一起,視乎大家合作的時候能否找到益處。你看,越南與中國最初還是朋友,一起對抗美帝主義,三十多年後,越南反而主動與美國合作平衡中國帶來的威脅。

2006-12-10 00:50:29 補充:
那就得看你如何「界定」國力了。以現時經濟實力,雖然中國的外匯儲備以及GDP是很高,但是這只不過是一個總數而已,沒有意思的﹗要比的就比人均收入……全國有13億人,即使有亮麗的GDP總數,人均收入還不到3000美元,單看這點就遠遠排在歐洲很多國家以後了﹗所以只是表面繁榮而已。
參考: 100%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8 15:57: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4000051KK047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