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飲茶是一種源自廣州的粵式飲食。在香港, 一開始是叫作「上茶樓」或者「上酒樓」, 後來就叫了「去飲茶」, 慢慢「飲茶」就變成了上茶樓喝茶吃點心的代名詞。飲茶主要包括了喝茶和吃點心,故此廣東話內形容飲茶為「一盅兩件」。飲茶在香港及廣東一帶非常流行,近年更流傳到中國其他省份及世界各地,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粵菜之一。在外國,飲茶差不多是點心的同義詞。飲茶的茶樓在歐美被稱為「Dim Sum House」。澳紐索性把飲茶的地方同樣稱呼為「飲茶」,而日常交談亦會說「Let's go to Yum Cha」。
[編輯] 飲茶的過程
廣州中國大酒店早茶的點心款色 及其開放式廚房
香港一家酒樓的「點心阿嬸」從前到酒樓飲茶,需要自己找座位。1980年代開始,香港的酒樓茶市,通常設有輪候制度,由知客負責。客人先到登記處登記並取一籌號,並等候知客宣佈。雖然如此,在周末、周日午市繁忙時間,登記處通常會人山人海,混亂情況仍然可見,到酒樓「等位」是飲茶文化的一部份。
飲茶時,茶客先挑選一種想喝的茶,例如:鐵觀音、普洱、香片、壽眉等。等茶泡好以後,才開始吃點心。侍應亦會把一些醬料給予食客。
點心分鹹點與甜點。如果是熱吃的多數會用竹製的蒸籠蒸熱。以前「茶樓」的點心工人,在胸前掛上一個大盤,把點心放盤上。之後工人一邊在茶樓四處走動,一邊高聲呼喊點心的種類,讓客人挑選。後來逐漸使用了點心車,取代工人胸前掛上的大盤。點心車可以盛載更多點心,部分點心車亦可以在車前放置寫上點心名字的牌子,不用工人不斷呼喊。而且有加熱的設備,如內置石油氣罐作為燃料,為蒸點心車內的熱水加熱以維持食物溫度,或為煎炸點心車即製點心。但由於曾發生多宗點心車內的燃料爆炸傷及員工茶客事件,與及在難以準確控制點心出貨數量,故現在香港亦有不少茶樓乾脆取締點心車。客人先在點心名單內挑選想吃的,由侍應(夥記)下單,從廚房內即叫即蒸。近年更配備電腦,由下單至結帳都自動化(資訊網路化),減少出錯的機會。反觀以前的茶樓連「點心記錄咭」也沒有。埋單算帳時,夥記會數數檯上空碟子的數目,然後用「心算」算出帳單的總數。
老人一般會在早上五點就到茶居等開門,相熟的就會坐在一圍,稱為「搭臺」,天天如此,約六點多就會喝完第一輪。年輕人多數九點才去,形成第二個高峰。在五邑一般過了十點早市就結束。喝茶時間也可以由早上6、7點一直到午餐。廣東人叫做"直落",意思是"連續"。
香港的茶市時間比較長,除了早市及午市外,一些酒樓在下午會有下午茶時段,約由下午2時至5時。部份酒樓會在下午茶時段提供優惠,例如特價點心或免茶、芥費用等。有酒樓更在晚上消夜時段提供夜茶。現在香港的茶市,有分大堂及雅座包箱房間,後者一般不容許「搭臺」,茶費比較多收一至兩元每位。
[編輯] 點心
飲茶常見的各式點心點心是區分於北方飲茶習慣的一個重大的標誌,廣東飲茶的點心種類非常多,大致分為鹹點及甜點兩類。大部分點心都是熱吃的,亦有小部分的冷盤。
常見的鹹點有蝦餃、干蒸燒賣、粉果,包類如叉燒包等,亦有煎製的糕點,如蘿蔔糕、芋頭糕,及腸粉、炸兩等。
常見的甜點,則包括馬拉糕,包類如蓮蓉包、奶皇包,其他如芒果布甸、擂沙湯圓等,蛋撻亦屬酒樓甜點之一。
在外國的唐人街,除了粵港常見的點心以外,還可以吃到不少街頭小吃,如魚蛋、臭豆腐、油炸鬼等。
[編輯] 茶樓和酒樓
傳統上,飲茶的時間是在早上,不過現在不少的地方飲茶已是無分日夜。以前專門提供飲茶的餐館被稱為「茶樓」、茶居,現在一般亦會稱為「酒樓」或「酒家」。
[編輯] 著名老茶樓
既然稱得上「老茶樓」,這些老店定必是由茶樓文化興起屹立至今,至少有近百年的歷史。
廣州(茶樓發源地)現存的老茶樓:
成珠樓(1745年始業)
惠如樓(1875年始業)
陶陶居(1880年始業)
蓮香樓(1889年始業)
泮溪酒家(1947年始業)
香港現存的老茶樓:
蓮香樓(位於中環)
得如茶樓
龍門大茶樓(1949年開始營業)
陸羽茶室 (1923年開始營業)
五邑
澳門現存的老茶樓:
龍華茶樓 (位於紅街市,1962年開始營業)
大龍鳳茶樓(位於十月初五街康公廟附近,該區是早年澳門茶樓集中地)
合記茶樓 (蔡瀾推介馳名蒸滑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