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香港飲荼既歷史 (plz講埋香港邊度有店舖係用黎歎茶) **快入!!!!

2006-12-05 4:45 am
香港歎荼既歷史系點既?

好耐之前d人對茶道好有研究

不過依家d人就飲得好求其

Q1.飲茶既歷史?

Q2.香港有咩地方系專門有關茶道(店舖)
咩地方都得 總之間店舖系好研究茶
俾人地慢慢享受茶既

thz哂!!!!
愈快愈好

回答 (4)

2006-12-07 3:46 am
✔ 最佳答案
飲茶是一種源自廣州的粵式飲食。在香港, 一開始是叫作「上茶樓」或者「上酒樓」, 後來就叫了「去飲茶」, 慢慢「飲茶」就變成了上茶樓喝茶吃點心的代名詞。飲茶主要包括了喝茶和吃點心,故此廣東話內形容飲茶為「一盅兩件」。飲茶在香港及廣東一帶非常流行,近年更流傳到中國其他省份及世界各地,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粵菜之一。在外國,飲茶差不多是點心的同義詞。飲茶的茶樓在歐美被稱為「Dim Sum House」。澳紐索性把飲茶的地方同樣稱呼為「飲茶」,而日常交談亦會說「Let's go to Yum Cha」。



[編輯] 飲茶的過程

廣州中國大酒店早茶的點心款色 及其開放式廚房
香港一家酒樓的「點心阿嬸」從前到酒樓飲茶,需要自己找座位。1980年代開始,香港的酒樓茶市,通常設有輪候制度,由知客負責。客人先到登記處登記並取一籌號,並等候知客宣佈。雖然如此,在周末、周日午市繁忙時間,登記處通常會人山人海,混亂情況仍然可見,到酒樓「等位」是飲茶文化的一部份。

飲茶時,茶客先挑選一種想喝的茶,例如:鐵觀音、普洱、香片、壽眉等。等茶泡好以後,才開始吃點心。侍應亦會把一些醬料給予食客。

點心分鹹點與甜點。如果是熱吃的多數會用竹製的蒸籠蒸熱。以前「茶樓」的點心工人,在胸前掛上一個大盤,把點心放盤上。之後工人一邊在茶樓四處走動,一邊高聲呼喊點心的種類,讓客人挑選。後來逐漸使用了點心車,取代工人胸前掛上的大盤。點心車可以盛載更多點心,部分點心車亦可以在車前放置寫上點心名字的牌子,不用工人不斷呼喊。而且有加熱的設備,如內置石油氣罐作為燃料,為蒸點心車內的熱水加熱以維持食物溫度,或為煎炸點心車即製點心。但由於曾發生多宗點心車內的燃料爆炸傷及員工茶客事件,與及在難以準確控制點心出貨數量,故現在香港亦有不少茶樓乾脆取締點心車。客人先在點心名單內挑選想吃的,由侍應(夥記)下單,從廚房內即叫即蒸。近年更配備電腦,由下單至結帳都自動化(資訊網路化),減少出錯的機會。反觀以前的茶樓連「點心記錄咭」也沒有。埋單算帳時,夥記會數數檯上空碟子的數目,然後用「心算」算出帳單的總數。

老人一般會在早上五點就到茶居等開門,相熟的就會坐在一圍,稱為「搭臺」,天天如此,約六點多就會喝完第一輪。年輕人多數九點才去,形成第二個高峰。在五邑一般過了十點早市就結束。喝茶時間也可以由早上6、7點一直到午餐。廣東人叫做"直落",意思是"連續"。

香港的茶市時間比較長,除了早市及午市外,一些酒樓在下午會有下午茶時段,約由下午2時至5時。部份酒樓會在下午茶時段提供優惠,例如特價點心或免茶、芥費用等。有酒樓更在晚上消夜時段提供夜茶。現在香港的茶市,有分大堂及雅座包箱房間,後者一般不容許「搭臺」,茶費比較多收一至兩元每位。


[編輯] 點心

飲茶常見的各式點心點心是區分於北方飲茶習慣的一個重大的標誌,廣東飲茶的點心種類非常多,大致分為鹹點及甜點兩類。大部分點心都是熱吃的,亦有小部分的冷盤。

常見的鹹點有蝦餃、干蒸燒賣、粉果,包類如叉燒包等,亦有煎製的糕點,如蘿蔔糕、芋頭糕,及腸粉、炸兩等。

常見的甜點,則包括馬拉糕,包類如蓮蓉包、奶皇包,其他如芒果布甸、擂沙湯圓等,蛋撻亦屬酒樓甜點之一。

在外國的唐人街,除了粵港常見的點心以外,還可以吃到不少街頭小吃,如魚蛋、臭豆腐、油炸鬼等。


[編輯] 茶樓和酒樓
傳統上,飲茶的時間是在早上,不過現在不少的地方飲茶已是無分日夜。以前專門提供飲茶的餐館被稱為「茶樓」、茶居,現在一般亦會稱為「酒樓」或「酒家」。


[編輯] 著名老茶樓
既然稱得上「老茶樓」,這些老店定必是由茶樓文化興起屹立至今,至少有近百年的歷史。

廣州(茶樓發源地)現存的老茶樓:
成珠樓(1745年始業)
惠如樓(1875年始業)
陶陶居(1880年始業)
蓮香樓(1889年始業)
泮溪酒家(1947年始業)
香港現存的老茶樓:
蓮香樓(位於中環)
得如茶樓
龍門大茶樓(1949年開始營業)
陸羽茶室 (1923年開始營業)
五邑
澳門現存的老茶樓:
龍華茶樓 (位於紅街市,1962年開始營業)
大龍鳳茶樓(位於十月初五街康公廟附近,該區是早年澳門茶樓集中地)
合記茶樓 (蔡瀾推介馳名蒸滑雞)
2007-01-19 9:48 pm
WELL DOUM~~~!!
2006-12-11 6:26 am
Q2.香港有咩地方系專門有關茶道(店舖)
咩地方都得 總之間店舖系好研究茶
俾人地慢慢享受茶既
專賣茶葉的英記茶莊. 福茗堂. 茶藝樂團等,你可入去試茶和買茶,試茶不收費.
間中還舉辦茶藝課程
2006-12-05 5:16 am
茶是早很早以前就生長的植物。人們對茶的名稱有著不同的見解,如荈、葭、葭萌、荈詑、檟、荼等等。茶樹在植物分類學上,屬山茶科。大部分集中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以雲南最多。中國古代,並無「茶」字,稱它為「荼」。由於荼字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人們避免「荼」的其他解釋跟「茶」混亂,於是將「荼」字去一劃成為「荼」。

喝荼的歷史以中國最早,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了。在商周時代,已有人懂得飲茶,到了唐朝,茶巳經成為中國人的日常必需品。

由西漢時代一直到唐代中葉之間,是茶飲經由嘗試而進入肯定的推展時期。秦漢時代,茶飲之風南漸,種茶地區隨之擴大,至兩晉南北朝時期。長江下游南北兩岸,都已大量產荼。

唐代期間,飲荼成風,而茶之傅往日本,也在唐朝,唐德宗貞無之世,日本僧人最澄來華學佛,回國時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

飲茶之風到了宋代,不但遍及全國上下社會,而且又有斗荼的遊戲。客來更以茶代酒招待親朋。宋代飲茶以餅茶為主,同時也有一些有名的散荼、如日鑄茶、雙井茶和徑山茶,散荼尤為文人所喜愛。文人雅士大量參與飲茶與斗荼,使宋代的飲茶漸趨藝術化。

明清時期的飲茶,無論在茶葉類型上,還是在飲用方法上,都與前代差異顯著。從明代開始,飲茶改以散荼為主,飲法改煎煮法為諭飲法。在茶葉發展史上,明代是繼唐後的又一個重要的時代,它不種發明了科學制茶法,而且還奠定了此後各種茶類形成的基礎。明代炒青法所制的散茶都是綠茶,當時有許多著名的綠荼。除綠茶之外,明代還出現了大量花茶。花茶的制作大多是代,蘇州開始文人雅士的清玩,尚未普及。到清生產茉莉花習慣。此外,茶,並大量銷往北方各省,自此形成北人嗜花茶的明清時期還出現了黑茶、白葉結構的基本茶等類茶,從而奠定了我國茶種類。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沿用明清時期法,所以可以說開創的飲茶方飲茶發展到清時巳致于完善,成為後世之宗。

到了今天,香港有很多途徑去飲茶。可以到茶樓、茶莊飲荼,一些為求方便的人會購買茶包。飲茶方法亦使用明清時期的方法。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3: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4000051KK039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