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英文: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的部門,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責香港的氣象觀測、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工作,並向香港公眾發出相關的警告。現任天文台台長為林超英。
發展歷程: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後,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適合研究颱風等氣象,1879年英國皇家學會建議在香港設立氣象觀測台。當時在東亞,只有上海徐家匯、馬尼拉、北京及荷屬印尼雅加達四處有專業的氣象觀測台。前兩者是由耶穌會修士運作,而香港正好位於二者之間。由於颱風常對香港造成破壞,香港政府亦支持皇家學會的建議。1883年夏季,香港天文台正式創辦,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任天文台首長天文司。天文台最初的職責包括:授時、氣象、磁場及水文觀察,與天文毫無關係,可是當時負責翻譯的華人卻錯譯為「天文台」,一直沿用至今。1912年,英皇喬治五世對香港天文台頒賜皇家香港天文台的稱號,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為止。
天文台在1948年加入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前身),開始進一步使用高技術的儀器進行天器預測,天文台於1949年開始利用無線電探空儀及雷達探空系統預測氣象資料,並於1959年引入第一座天氣雷達。於1964年後接收極軌衛星的自動圖像傳送信號。在1973年,天文台首部電腦系統啟用,在兩年後的1975年,天文台使用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電信系統,建立了三組專用電路交換氣象資料,包括香港至東京(1969年)、香港至曼谷(1970年)及香港至北京(1975年)。
在1980年,天文台設置第一套套銫原子鐘報時系統,為香港提供準確的報時訊號。天文台亦分別在1984年及1985年建立兩個位於赤鱲角、沙田的自動氣象站及位於京士柏的輻射測量室。在1992年,天文台建立一套以紅色及黑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在1998年再加設黃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天文台在1996年在網際網路成立網頁,是最早成立網頁的香港政府機構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高效能伺服器,提高氣象數據處理的能力。在1年後,天文台增強網站服務,開始提供文字版及有聲版網頁,讓視障人士也可以在網上獲得天氣資訊。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網站的「無線應用系統規約」(WAP)版本,供行動電話用戶使用。
總部:
香港天文台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建於1883年,建築物本身已被列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每年3月都以舉辨開放日來慶祝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天文臺道亦因香港天文台的建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