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

2006-12-04 5:50 am
如上題,陳橋兵變係咩呀??吾該詳細d話比我知.
我要急用..我要做專題,係講陳橋兵變ge??吾該你地幫幫我搵一搵陳橋兵變的歷史呀??
吾該呀!!好緊急嫁!!聽日就要就要交陳橋兵變個專題嫁啦!!
thx...15分

回答 (4)

2006-12-04 5:52 am
✔ 最佳答案
陳橋兵變是後周北伐大軍於陳橋驛造反,並擁戴趙匡胤為皇帝的的軍事政變。該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趙匡胤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於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而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8%E6%A1%A5%E5%85%B5%E5%8F%98&variant=zh-hk"
2006-12-05 8:38 pm
一個講述貌似忠臣的將軍成功篡位的故事~~很激動人心啊~~


陳橋兵變是在公元960年2月3日發生的,擁戴趙匡胤為皇帝的,目的在於取代後周的軍事政變。該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趙匡胤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於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而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元年,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趙匡胤也因為建立宋朝的緣故,被稱為宋太祖。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 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太夫人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等史實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事先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柴榮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質受顧命扶助柴榮幼子柴宗訓繼立為恭帝。這時恭帝年僅7歲(一說5歲),後周出現了「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勢,一個由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策劃的軍事政變計劃正在醞釀著。

翌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發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

這時後周宰相范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周恭帝退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敢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歷史上習慣把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王朝稱作北宋,趙匡胤死後被尊為宋太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HistoryEvent/SHL-DL/SHL-DL-549
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html/080502/20012/2001226_281.html
2006-12-04 5:52 am
陳橋兵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陳橋兵變)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陳橋兵變是後周北伐大軍於陳橋驛造反,並擁戴趙匡胤為皇帝的的軍事政變。該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趙匡胤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於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而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2006-12-04 5:52 am
陳橋兵變是後周北伐大軍於陳橋驛造反,並擁戴趙匡胤為皇帝的的軍事政變。該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趙匡胤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於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而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 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 今果然。」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8%E6%A1%A5%E5%85%B5%E5%8F%98&variant=zh-tw" 頁面分類: 五代十國 | 宋朝 | 960年 | 政變


收錄日期: 2021-04-23 16:24: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3000051KK055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