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滅絕是指一個或一族物種的消失。滅絕的瞬間通常被認為是該物種最後一個個體的死亡。
在有性繁殖的物種中,當一個物種只有一個體,或者只有一個性別的個體,那麼這個物種的滅絕是不可避免的。
在地質年代,滅絕不是一個司空見慣的事件,物種通過物種的形成而出現,通過滅絕而消失。
目前,許多環境組織和政府擔心由人類的干涉導致的物種的滅絕。 可能的滅絕的原因包括污染,棲息地的破壞,新的捕食者的引入。瀕臨滅絕的物種是指存在滅絕危險的物種。野生滅絕是用於描述已經沒有野生狀態的個體,只有圈養個體的物種的術語。
生物大滅絕
參見主條目生物集群滅絕
生物在地球上有周期性的大滅絕,在大滅絕中,很多物種在地質時代的相對短的時間里滅絕。在滅絕事件條目中,會有更多的細節。最近的一次大滅絕是在白堊紀末期的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以恐龍的消失而為人所眾知。
一些人認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次大滅絕時期,全新世滅絕事件。雖然可以沒有疑問的說人類增快了生物滅絕速度,但是人類造成了多少的滅絕有很大爭議。
參見:第六次滅絕 : Patterns of Life and the Future of Humankind ,作者 Richard Leakey ( ISBN 0385468091 ).
大滅絕是史蒂芬·傑·古爾德和奈爾斯埃·爾德里奇提出的躍變平衡假說的關鍵部分。參見: Time Frames: The Evolution of Punctuated Equilibria ( ISBN 0691024359 )
[編輯] 滅絕是永久的麼?
直到最近,一種動物的滅絕還被認為是意味著它的時代在地球上的結束,可是,有人提出一種假定,通過基因複製過程,滅絕的物種可能會「起死回生」。 初期進行複製研究的的物種是猛獁和袋狼,但是目前還沒有一種滅絕的物種被複製。
生物集群滅絕是指在一個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在一個以上地理區域範圍內,數量眾多的生物突然死亡,從而造成生物物種數短時間突然下降。
生物集群滅絕要滿足四個條件:
量值:達到具有實質意義的絕滅量值。
廣度: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廣度。
幅度:涉及廣泛的不同分類單元。
時續:限於相對短暫的地質時隔。
造成生物集群滅絕的原因很多,如地外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冷或變暖、海進或海退(海平面上升或下降)和缺氧等。每次大的滅絕事件,都能在相對短時期內造成80%-90%以上的物種滅絕。但是,少數生命力或逃逸能力強的物種能夠忍受災變造成的極端惡劣的環境,或逃離災區至異地避難而留存下來。同時,災變引起的環境變化也給新物種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和機遇。大滅絕期間幸存的和新生的物種在滅絕事件後開始復甦和發展,併進而開創生物演化的新篇章,因此每次全球性的滅絕事件後,都伴隨著生物的復甦和發展。
根據化石記錄,地質歷史上曾發生過5次大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即奧陶紀末期、泥盆紀末期、二疊紀末期、三疊紀末期和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規模絕滅。白堊紀絕滅事件因恐龍的滅絕而受到關注,不過二疊紀生物絕滅事件卻是規模最大、涉及生物類群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