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陸上交通工具的歷史或資料

2006-12-04 3:29 am
給一些陸上交通工具的歷史或資料

回答 (2)

2006-12-04 3:30 am
✔ 最佳答案
香港電車公司自1904年起已為香港市民服務,是九龍倉集團成員之一。多年來,我們在服務質素和設備上不斷求進,致力為乘客提供高質素的電車服務。我們的目標是令每位乘客,不論遠近,都能享受經濟實惠、方便及安全可靠的電車旅程。


世界最大雙層電車車隊
電車公司成立之初,只有26輛單層電車。經過百年的努力,今天我們擁有163輛雙層電車(當中包括兩輛充滿懷舊氣息的古董觀光電車),被譽為世界上仍在服務中的最大雙層電車車隊,每日平均接載24萬人次的乘客。

我們現有:

員工700人
161輛載客電車
兩輛古董觀光電車
兩所廠房,分別位於為西環屈地街和西灣河
六條主要路線連接筲箕灣、跑馬地和堅尼地城,路軌全長30公里
由筲箕灣到堅尼地城,共有123個電車站;平均每250公尺一個電車站


於2000年,電車公司推出千禧新電車,該款新電車的設計及整個製作過程皆在香港進行,由電車公司工程部負責;除了外形及車廂的設計與現於市面行駛的電車截然不同之外,新電車為乘客提供更寬敞舒適的電車旅程。新電車的成功不但標誌著電車服務邁向新里程,並且加強了我們不斷努力提高服務質素及設施的決心。


安全可靠的電車服務
一直以來,電車公司非常重視電車服務的安全可靠性。因此,我們於多年前已開始進行多項電車車身及路軌的改善工程,以進一步提高車務運作的效率和服務的可靠性。這些改善工程包括:

更換所有電車內絕緣電線;低煙無毒耐燃的絕緣電線可有效減少火警的發生
引入無人操控自動緊急剎車系統以備緊急時提高安全效能
採用漸進式車速控制器及牽引力接觸器(並附自動剎車掣),以取代舊式鼓型車速控制器
引入電流控制器,避免電流負荷的問題發生
安裝電腦化自動選軌系統提高路軌接合的安全程度
引入轉換雙臂轉向系統以避免及減少脫軌意外發生


除了以上硬件裝備的改善之外,電車公司更舉辦多項安全駕駛訓練及重溫課程予前線車長和稽查員以加強他們駕駛的警覺性。

環境保護
電車不產生任何污染環境的空氣,是香港眾多交通工具中最環保的。

除此之外,電車公司更致力減低噪音問題,透過應用鋁熱燒焊的技術,改善路軌接合的問題,有助減低昔日「魚尾板」接合方式所產生的噪音。在全長30公里的路軌中,多於8公里的路軌已使用此技術焊接路軌,而其餘的路段亦計劃於短期內進行。

電車公司更推行定期進行維修工程於電車的齒輪裝置加上特製的持久性橡膠,從而減低齒輪於行駛中因磨擦所產生的噪音問題。


顧客服務
電車公司深明顧客服務的重要性,定期安排前線服務員接受由有關專業機構舉辦或電車公司培訓組舉辦的顧客服務及安全守則之課程,從而提高顧客服務的質素。

電車公司更透過不同的渠道與乘客建立互動的關係,與乘客交換對電車服務的意見,讓我們更了解乘客的需要,使我們提供的服務更切合乘客的期望。

我們不斷改善電車服務,為公眾提供可信賴、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工具,而且更藉著本身的傳統特色推廣香港旅遊事業,為香港作出貢獻。服務香港已差不多一個世紀,電車公司確立了不少重要的里程碑,見證了香港興旺發展,伴著這個城市的轉變,引以為傲;我們將繼續展望未來,令電車的服務邁向新紀元。我們期望繼續得到乘客的支持和寶貴意見。
公共運輸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1826年。當時法國一位退休軍官在西北部的南特(Nantes)市郊興建公眾浴場,並提供接駁市中心的客車服務。當他發現人們只於沿途使用他的客車線,便改變主意,增辦穿梭旅館之間的客車路線,讓乘客和郵件於沿途自由使用。

巴黎是公共汽車的先行城市,倫敦繼之。1829年7月4日,英國人George Shillibeer的公共汽車(Omnibus)出現於倫敦街頭,沿新建的『新路』(New Road)往返Paddington與銀行地帶,經停Yorkshire Stingo,每日每個方向4班。不到十年,這一服務法國、英國及美國東岸各大城市(如巴黎、里昂、倫敦、紐約)得到普及。

公共汽車對社會影響巨大,對城市發展起著最基本的推動作用。公共汽車使市民體驗到彼此間前所未有的接近,也縮短城市和鄰近村鎮間的距離、往來頻繁。

19世紀的公共汽車以馬匹拉行。當時的路面使公共汽車的舒適度受到限制。有軌電車的發明使公共汽車遇上了面世以來的第一個勁敵,因為公共汽車行走於凹凸不平的石路上,電車卻在平滑的鐵軌上運行。

至20世紀初,機動交通的試驗取得成功,公共汽車亦開始改以引擎驅動。現在絕大部份公共汽車仍以柴油引擎為動力。

近年有些國家開始研製使用石油氣、天然氣甚至電力驅動的公共汽車。
2006-12-04 7:54 am
*版權所有,只供參考,請勿用作其它用途(節錄自本人的舊網頁)

香港巴士發展簡史

當大家看見「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的字樣時,千萬不要以為九龍巴士是由 1933 年開始運作。同樣地,亦不要以為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一開始就是在港島服務。因為……

一切從九龍開始

早在 20 年代,香港已有巴士行駛。當時在香港島已有電車行駛,市民可以乘搭電車來往港島北岸各區,但在九龍方面並無電車,所以來往九龍各區,只能靠步行,富裕人家就可以乘人力車代步。商人認為在九龍投資巴士服務應有利可圖,於是便集資組成一間巴士公司,向英國 Thornycroft 公司訂購了一部 Boadicea 型的巴士在九龍行駛。這間巴士公司的股東全是中國人,於是便命名為「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公司的巴士行走尖沙咀至深水之間,而港島區之巴士服務則由三間巴士公司承辦,分別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及香港仔街坊汽車公司。

專利權的開始:1933

1933 年,英國政府實施專利權制度,而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也要跟隨實行。香港政府把九龍及新界巴士的專利權交給九巴,而香港島的專利權就交給中巴,於是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及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便正式成立,接手兩個地域的巴士服務。

踏入雙層巴士的時代:1949

1949 年,由於大量新移民湧入,當時的單層巴士已不敷應用,於是九巴便決定購買雙層巴士,而九龍的第一部雙層巴士就是於這時引入的 Daimler CVG5。當時,為了讓雙層巴士行駛,便要修葺街道上的樹木及把招牌升高至 4.8 米的高度等。

縱使九龍在 1949 年已有雙層巴士行走,由於受到道路狹窄曲折的情況限制,香港島一直只能使用低載客量的單層巴士行走各路線。直至 1963 年,才有第一部雙層巴士行走,而當時購入的是 Dennis Loline III。當這部巴士行走成功後,中巴決定大量使用雙層巴士。於一九七五年,所有剩餘於車隊內之單層巴士均已退役。

一人控制一部巴士

於一九七一年前,除了少數的單層巴士外,其他巴士均需由兩名控制員操作。於是,一人控制 One-Man-Operated (OMO) 模式的概念開始出現,將巴士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OMO 的概念是取消售票員,讓乘客於上車時自行將車資放入錢箱內,而此模式亦續漸被乘客所接受。但由於不是所有巴士皆適合 OMO,所以要到 80 年代才全面推行「一人控制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貫通港九兩地

一九七二年八月,第一條貫通港九兩岸的海底隧道正式通車,除了顯示出香港交通進一步改善外,亦標誌覑巴士服務邁向一個新紀元。

流動冷氣機

隨覑科技進步及市民要求日高,九巴於 70 年代中開始研究冷氣巴士,而中巴亦於一九八八年至九零年間,開始試驗空調巴士。直至現在,香港已有數百部各式各樣的冷氣巴士行走。

改善服務質素

1992 年,由於中華汽車有限公司的服務未合乎公眾要求,政府決定將原本屬於中巴的其中 26 條路線,交給一個新的經營者 ─ 城巴。這是自 1933 年實行專利權制度以來,首次在同一地區上,有兩間專利巴士公司競爭。城巴於 1993 年 9 月 1 日正式接管中巴 26 條路線,並逐步將中巴的其它路線交由城巴接管。城巴以良好的服務質素去吸引乘客,為香港的巴士業帶來新景象。

北大嶼山的發展

為配合香港赤躹角新機場及東涌新市鎮的發展,九巴將新界至東涌及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交由其附屬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經營。而九龍及港島區的機場巴士線則由城巴開辦。兩間巴士公司均為機場巴士線添置多部新款的冷氣巴士,並在車箱內增設行李架,以方便轉搭飛機的乘客。

中巴專利權的結束

由於中巴的服務質素仍然未有改善,在 1998 年 3 月 31 日,政府正式宣佈將中巴剩餘的 88 條巴士路線的專利權批予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並於 9 月 1 日開始提供服務,同時亦代表覑中巴在香港巴士業務的結束;而新巴亦添置多部全新的冷氣巴士繼續為港島區的市民服務。
參考: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車主」及「壹本便利」雜誌提供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56: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3000051KK045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