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佢係 李惠堂...
球王李惠堂生平:
嶄露頭角
李惠堂為1905年出生於香港大坑村的粵籍客家人,是香港20世紀初的建築鉅賈李浩如之第三子。1912年,6歲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中國梅縣接受基礎教育,並在該地自學足球球技。1917年,返回香港,於皇仁學院接受西式中學教育,不過仍繼續參與校內足球活動。
1922年香港學校之「夏令營杯」足球賽中,17歲的李惠堂展現了高超足球技巧,帶領學校球隊獲得佳績。擔任前鋒的他因進球數驚人,賽後即被吸收為香港南華體育會甲級足球隊隊員,並參加該地的甲級足球聯賽。
中國球王
1923年,自學校畢業的他開始展開職業足球生涯並以稱職的前鋒角色幫助所屬足球隊獲得滬港埠際賽、上海甲級聯賽等賽事冠軍。1925年年初,他加入上海樂華足球隊,為早期的上海職業足球球員。
同年5月,第七屆遠東運動會於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在足球項目賽事方面,陣內包含李惠堂諸多足球名將的中華民國足球隊一路挺進決賽。而在稍後的與菲律賓對決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戲法的獨進三球﹔讓中國球隊以五比一懸殊比數獲得該屆冠軍。事實上,以他為隊長的中國球隊亦於稍後的第八,九,十屆獲得該賽事冠軍。這裡面,1934年的遠東運動會的中日足球決賽中,29歲的李惠堂更踢進關鍵一球,使中國球隊以四比三的分數獲得勝利。也因為他優異表現,讓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語說「睇(看)戲要睇梅蘭芳,睇波(球)要睇李惠堂」,自此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別號不脛而走。
除了代表中國球隊參與重要比賽外,他對於推廣足球風氣也極為熱心。1929年,他以兼任復旦大學體育教練與中國足球協會主要成員身分提出「足球即國球」的概念。根源於此概念,他在許多場公開演講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進中國體育風氣,也認為中國人的體型絕對適合於發展足球的這項世界主流運動。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足球隊以亞洲第一的身分進入會內賽,不過在單淘汰預賽中以零比二敗於英格蘭。
1948年,43歲的李惠堂宣告掛靴退休,並在港創立華人足球裁判委員會。此後定居香港的他轉任足球教練,並從事寫作及電台、報刊等媒體的體育評論工作。
李惠堂同時於1965年起擔任國際足球聯合會副主席一職,並成為首位擔任該會副主席之華人。
貢獻與著作
因在將近20年的賽球經歷中,於各項公開賽事進球超過2000球,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雜誌,曾將李惠堂評選為20世紀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與巴西比利、英國史丹利·馬菲士、西班牙迪史蒂芬奴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