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的問題

2006-12-03 7:13 pm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標准詩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中第一句,「明」字該仄而平,「漢」字該平而仄,「關」字該仄而平﹔第二句「人」字該仄而平﹔第四句「教」字該平而仄,「胡」字該仄而平。需要拗救嗎﹖如果要,怎樣救﹖

回答 (2)

2006-12-04 1:54 am
✔ 最佳答案
唐詩七言音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是說每一句的第二、四和六個字,才會講究平仄。這是唐詩音律的基本常識。

標準詩譜是給初學者看的,入門者可依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寫作,只要不是孤平孤仄或三平聲,問題不大。

唐詩首句有分為入韻與不入韻,即是說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以不押,如果押韻,第一句最後一字與第二句最後一字的平仄就會一樣,也是唐詩音律的基本常識。

因此第一句中,明、漢是毋須對平仄的。關字由於本詩為平起入韻,所以合律。三個字都無錯平仄!

第二句的人字是第五個字,亦可不論平仄。

第四句問題大點。先說胡字,由於是第三字,所以不論平仄。至於「教」字,在唐詩中會讀成陰平聲,應該是「交」音(這個字在唐詩中經常如此讀成平聲,例如「悔教夫婿覓封侯」),因此是平聲字,而非用錯音。

拗救是非常深的學問,以你目前的水平,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教字讀平聲等唐詩常識都未知,應該只是初學者,無謂在此講了,等你學多一點時才說吧,免你吸收不到,反而失去學習興趣!
2006-12-04 7:40 am
寫詩或分析一首律詩的平仄,先要由選擇、辨別句式開始。一首詩的起句決定了整首詩的平仄格局,所以寫詩時要先選擇採用那種起首句,讀詩時亦要辨別它屬何種起首句模式。分析律詩的句式,主要看兩點,一是收句平仄,二是起句平仄。以七言句來說,就有如下的組合:

起句種類:

仄起式(仄仄頭)- 可配(1)仄仄腳(仄收);(2)仄平腳(平收)
平起式(平平頭)- 可配(1)平仄腳(仄收);(2)平平腳(平收)
從上表可見,仄平腳是不會與平平頭並存,平平腳亦不會與仄仄頭並存的。再者,仄仄腳亦不會在平起句式中出現,平仄腳也不會在仄起句式中出現。
要辨識一首律詩屬那種平仄定格,可先看首句是否入韻,若然是入韻,則必屬平收,七言平收句式,從上表可知,一是仄平腳,二是平平腳,前者是仄聲起句,後者是平聲起句。題目所問的一首七絕,由於首句入韻,所以是平收式,再看起句平仄(看第二字),「時」字是平聲,所以句式斷定是「平起平收」,句腳定式是平平,配合句頭定式也是平平,首句定式就該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以這起句格式,按「相對」、「相黏」的規則,就可排出這首七絕的平仄譜定格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看詩中實際平仄與定格比較:
(一)秦時明月漢時關【平平平仄仄平平】『定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第三字「明」,應仄用平,拗了,未救,但單數位不是大問題。留意這種句式,由於是兩平夾三仄,第三與第五字都同屬仄聲,同聲不相救,故無法改動第五字以救第三字,若改動第一字雖然可以,但就應理解為三位救一位,而非一位救三位了(請參考第四句的解說)。簡單說,一個單數位拗了,不救也是慣常。
(二)萬里長征人未還【仄仄平平平仄平】『定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次句第五字「人」,應仄用平,拗了,也未救,同樣道理,不救也不成問題。
(三)但使龍城飛將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定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三句完全是基本格式,可以不論。
(四)不教胡馬渡陰山【仄平平仄仄平平】『定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四句,第一字「不」,該平用仄,拗了,但有作拗救,就是在下一個單數位,即第三位,原應用仄而改用平,補回一平聲字,即「胡」字。所以「胡」字之改仄用平是為救而不是拗。至於第二字「教」字,在本詩是讀平聲,合乎定格。請特別留意一點,就是每一句的第二字,平仄是不會偏離定格的,因為是要倚靠它來斷定句子是屬於平起或仄起式樣的。
律詩句中每一字的平仄都是要計較的,但為了讓創作有較多彈性,所以在影響較少的單數位(一三五位),容許酌量的自由,但並不是任何情況都可不計較,須要看是那種句式及具體情況如何而定。而在詩中每一聯的對句中(偶數句),通常是要「論」多於「不論」的。至於雙數位(二四六),也並非完全不可改動,只是相關規則,更為嚴格而已。
希望這個簡單的解說可幫到你吧。
參考: 個人理解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7: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3000051KK012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