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關於《背影》既資料....

2006-12-03 4:40 am
作者都要埋牙唔該^^””

回答 (5)

2006-12-03 5:33 am
✔ 最佳答案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中國現代詩人、散文作家。

生平
1916年,他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並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同年底遵父母之命與武鐘謙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於家庭經濟狀況惡化,為減輕家庭負擔,乃改名“自清”,以“清”字自勵 (意指清賬、清償、清楚也)。因為家貧的關係,他要盡快讀完大學,當時的大學一般是四年,但他三年便讀完了。
1919年,加入《新潮》詩社為創社成員,參與五四運動,亦曾參加平民教育演講團。其間兩名兒女出生。
1920年,大學畢業,其後任教中學,五、六年之間,教過七所學校,生活不穩定,年紀輕輕,家庭負擔便很重,而造成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創辦《詩》月刊。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壇引起強烈反響。
1929年11月26日,妻子武氏病逝。
1931年在倫敦修讀英國文學和語言學,次年回國,不久後與陳竹隱結婚。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長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教授。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文影》,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他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會,並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跡。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簽名《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份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8月6日胃病復發,8月12日11時40分在貧病交迫下病逝於北平,享年51歲。

朱自清的文字風格樸實、自然、灑脫,看似寡淡實則豐腴,表面軟塌塌實則硬朗。那樣的風格迥然不同於魯迅的劍拔弩張,郭沫若的豪蕩爽利。朱自清的文字對讀者的感動不是棒喝的頓悟,而是修習的漸悟。乍讀之下,你可能感受不強,而是像一根針灸師手中的細針,在你不經意間,猛一下針尖就穿越了你敏感的皮膚,進入了你的肌肉,其療效慢慢地蔓延到你的神經、精神,可謂沁人心脾。朱自清對春雨觀察極細、體驗極深、描繪極靈。他把春雨比成牛毛,而回春妙手指縫間的藥針就如同牛毛,刺得我們的肌膚癢癢的、酥酥的,在心上留下經久不滅的印痕。由於朱自清的散文名聲太大,很多人已不曉得他跟他那一代的許多文人一樣,是從寫詩起家的。在二十左右的年齡,他寫了相當數量的詩,大約在四十歲時,他已貴為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曾自白說:“我的興趣本在詩,現在是偏向宋詩;我是個做散文的人,所以也偏愛散文化的詩。”這話既說出了他跟詩的淵源,也說明瞭他的詩的特點。如果說聞一多是唐詩的現代傳人的話,那么朱是宋詩的現代傳人。因為宋詩的主要路數承自韓愈,是韓文公所說的“以文為詩”——像寫散文一樣地寫詩。有些人把中國現代詩歌的散文化歸功於艾青,其實有更早的朱自清的貢獻。

朱自清最感動人的還不是他的文字,而是他的氣節。
他長期患有嚴重的胃病。由於得不到良好的照顧和治療,稍不注意,就會引起徹夜的疼痛和嘔吐。中年以後,他就是在病魔的折磨中,堅持進行大量繁重的教學、寫作和社會工作的。他的體重於1984年去世前的6月已經下降到了不足39公斤。但他仍然積極認真地上課、參加會議、伏案工作。最感人的是,朱自清雖然是資深教授,工資很高,但國民黨政府時常缺額發放,由於嚴重的通貨膨脹,政府為了籠絡知識份子,故意給他們發放可以低價買“美援麵粉”的配給證。朱自清當時貧病交加,家裏孩子又多;這配給證可以說是救命稻草。但他深明大義,洞悉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政府的邪惡用意,出於一個愛國知識份子的良心和氣節,於1948年他在他的學生送來的《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莊重地簽了自己的名字,並當即命令兒子退還配給證。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邊緣,他勉強睜開眼睛,看著守在身邊的三個孩子,握住坐在床邊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頓地說:“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的美國麵粉。”這臨終遺言的價值勝過了他所有的著作,使許多所謂著作等身的作家的意義等於零。在朱自清逝世一年後,毛澤東在名文《別了,司徒雷登》中,鄭重頌揚了他,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作品列表
雪朝(1922年;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的合集)
毀滅(1923年;長詩)
散文:
蹤跡(1924年;朱自清首本詩與散文集)
背影(1928年)
歐遊雜記(1934年)
倫敦雜記(1943年)
你我
語文論述:
新詩雜話
經典常談
詩言辨志研究
標準和尺度
語文零拾
論雅俗共賞
書評與議文

背影
作者: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北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925年10月在北京

《背影》寫盡了相隔千里相互關心的父子情,據說《背影》一出版,朱自清就請在上海的出版商給在揚州的老父親先寄了一冊。朱小坡當時已相當老弱,行動不便,讓家人把自己連同椅子搬到了窗前,戴上老花鏡,一字一句地讀著兒子專門寫給自己的文章,感動得老淚縱橫。
2006-12-03 5:04 am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顧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006-12-03 4:57 am
http://home.pacific.net.hk/~peikin/ushiro.htm (文章內容)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8/c3434.htm
對作者有着深厚的意義,他亦能夠用[背影]來抒發對父親的感情。
自從他看見爸爸即使自己身體肥胖,仍然為他買橘子,令他對父親有所改觀。作者收到父親寄來的信,父親就自己大去之期已近,作者仍不忘父親的[背影]。

全文記敘了幾件事件,幾件事亦有提及過父親的[背影],可見[背影]對作者的意義。而每一次他想起[背影]的時候,心情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作者要選為全文描述和抒情的重點


朱 自 清(1898-1948)
朱自清先生(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移居江苏扬州,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著名学者。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至1932年留学英国。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对抗战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教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較學態度認真嚴肅,每次上課都要點名,下課前佈置預習作業,下次授課時檢查。有時發紙,讓學生當堂筆答,答卷必認真批閱、評分,作為平時成績。在蒙自分校時擔任過南湖詩社的導師,在昆明多次參加新詩社舉辦的詩歌朗誦會,並在會上朗誦一些譯詩。


他與葉聖陶合著《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對閱讀教學的指導作出了貢獻。

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藏《背影》、《讀寫指導》、《朱自清散文精品》、《古詩歌箋釋三種》、《荷塘月色》、《經典常談》、《論雅俗共賞》、《傾聽朱自清》、《朱自清》、《十四家詩鈔》、《詩言志辨》、《宋五家詩鈔》、《溫靜人生》、《文言讀本》、《我們的六月》、《新詩雜話》、《憶》、《與朱自清遊歐洲》、《中國歌謠》、《朱自清代表作》、《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經典作品選》、《朱自清論語文教育》、《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散文選集》、《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文集》、《朱自清序跋書評集》、《朱自清絮語》、《朱自清選集》、《朱自清自傳》、《自朱清作品集》等三十七本。

朱自清事略


与其同时代人一样,他幼读私塾,后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16年毕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吴凇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第六师范、温州浙江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5年8月,受聘为清华学校中文教授,此后,直到1948年8月病逝,再未离开过清华,即使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始终和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同呼吸、共命运,伴随清华大学走过了二十一年的历程。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等。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等。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述。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6日,胃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朱自清的一生,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生,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后留下著作二十余种,约二百万言,这是留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其實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刻畫偉大的父愛,當中卻沒有出現過一個『愛』字,我們欣賞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透過朱自清的文筆,去體會一個父親如何在細微之處為兒子做一點小事情,仍能身同感受。


背影對作者有着深厚的意義,他亦能夠用[背影]來抒發對父親的感情。
自從他看見爸爸即使自己身體肥胖,仍然為他買橘子,令他對父親有所改觀。作者收到父親寄來的信,父親就自己大去之期已近,作者仍不忘父親的[背影]。

全文記敘了幾件事件,幾件事亦有提及過父親的[背影],可見[背影]對作者的意義。而每一次他想起[背影]的時候,心情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作者要選為全文描述和抒情的重點
2006-12-03 4:50 am
朱 自 清(1898-1948)
朱自清先生(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移居江苏扬州,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著名学者。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至1932年留学英国。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对抗战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教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較學態度認真嚴肅,每次上課都要點名,下課前佈置預習作業,下次授課時檢查。有時發紙,讓學生當堂筆答,答卷必認真批閱、評分,作為平時成績。在蒙自分校時擔任過南湖詩社的導師,在昆明多次參加新詩社舉辦的詩歌朗誦會,並在會上朗誦一些譯詩。


他與葉聖陶合著《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對閱讀教學的指導作出了貢獻。

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藏《背影》、《讀寫指導》、《朱自清散文精品》、《古詩歌箋釋三種》、《荷塘月色》、《經典常談》、《論雅俗共賞》、《傾聽朱自清》、《朱自清》、《十四家詩鈔》、《詩言志辨》、《宋五家詩鈔》、《溫靜人生》、《文言讀本》、《我們的六月》、《新詩雜話》、《憶》、《與朱自清遊歐洲》、《中國歌謠》、《朱自清代表作》、《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經典作品選》、《朱自清論語文教育》、《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散文選集》、《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文集》、《朱自清序跋書評集》、《朱自清絮語》、《朱自清選集》、《朱自清自傳》、《自朱清作品集》等三十七本。

朱自清事略


与其同时代人一样,他幼读私塾,后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16年毕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吴凇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第六师范、温州浙江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5年8月,受聘为清华学校中文教授,此后,直到1948年8月病逝,再未离开过清华,即使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始终和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同呼吸、共命运,伴随清华大学走过了二十一年的历程。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等。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等。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述。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6日,胃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朱自清的一生,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生,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后留下著作二十余种,约二百万言,这是留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背影]對作者有着深厚的意義,他亦能夠用[背影]來抒發對父親的感情。
自從他看見爸爸即使自己身體肥胖,仍然為他買橘子,令他對父親有所改觀。作者收到父親寄來的信,父親就自己大去之期已近,作者仍不忘父親的[背影]。

全文記敘了幾件事件,幾件事亦有提及過父親的[背影],可見[背影]對作者的意義。而每一次他想起[背影]的時候,心情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作者要選為全文描述和抒情的重點
2006-12-03 4:44 am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顧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5: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2000051KK045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