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螞蟻是一種十分細小的動物,雖然牠們被分類為無脊椎低等動物,可是牠們的智慧卻絕非低等。牠們那完整的社會結構,妥善的福利制度和忘我的合作精神,可能在很多方面比人的社會更完美。別看牠們好像馬不停蹄的在泥土上,在樹枝上,在你家中的廚房裏爬來爬去,不知在忙甚麼,其實牠們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功臣。聖經說螞蟻沒有元帥,卻像軍隊的整齊步伐向目的地邁進。從來沒有聽說牠們有叛亂,反叛,流血衝突或擅自奪權等事件發生,人類卻時常發生慘痛的流血事件,難道人連一隻蟻也不如?究竟這些小動物有甚麼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效法的呢?
按動物分類學來說,螞蟻是屬於節肢動物門和昆蟲綱的動物。昆蟲佔所有生物品種的70%,估計有七十萬個品種之多。但這數字可能是昆蟲總數五分之一而已,牠們的數目也是最多的。昆蟲綱又分有29目,包括膜翅目,例如蟻和蜂;半翅目,例如蟬,蚜蟲,鞘翅目,包括甲蟲,單是甲蟲,已有二十二萬個品種之多,而每一目又分出更多的屬和種。昆蟲通常分佈在陸地上,在淡水生長的只是一些昆蟲的幼蟲,例如蜻蜓,蜉蝣,在海洋裏是沒有昆蟲的,不然整個海洋都被牠們佔據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覺得這些昆蟲都被列為害蟲,侵蝕農作物,破壞家具,弄污食物,尤其是當你正在郊野公園享受大自然風光時,一定要帶備“蚊怕水”(實際上是你怕蚊子),因為那些討厭的蚊蟲會慕“味”而來,使你的情緒大受干擾。家居也常配備捕蠅紙或紫外光燈,使蠅,蚊上當,種種防蟲方法都要花大量的金錢。可是昆蟲在自然界的主要功用,並不是破壞,乃是建造,控制生物的數目,傳播花粉,撒播種子,更是碎屑食物鏈的主腦人物,是自然界最有效的清道夫。牠們任勞任怨,沉默無聲地工作,但牠們所作的,人們從不會欣賞,也總是不覺得牠們的重要性,只把牠們視為討厭的動物,和捕殺的對象,或者把牠們活捉,使牠們受盡折磨,然後才將牠們弄死。近代生物學在熱帶雨林不斷發現更多的昆蟲品種,對牠們在生態環境中的功用有更重要的發現。因此科學家仍努力不懈,研究這些小動物在自然界的角色,也呼籲人不要隨便濫殺這些軟弱的動物─神的奇妙創造品。
蟻后
螞蟻是屬於膜翅目的動物,因為牠們的翅膀是呈膜狀和透明的,屬於蟻科。有一萬多個品種,分布全球各地,由最寒冷的北方到炎熱的沙漠,都有牠們的蹤跡。在這目之內,還有大家所熟悉的蜜蜂和黃蜂,不少是群居昆蟲,但也有不少是孤獨的。在群居螞蟻中通常只有一個雌性的蟻后,一生不必工作,只會在蟻穴中產卵,受工蟻四周包圍保護,她的壽命也較工蟻長,可以活3年至5年,最高有到15年的。工蟻在夏天只有數十天的壽命,在冬天生長則可以捱過冬天。蟻后是受精卵長出來的,當她從蛹出來的時候,有兩隻翅膀,飛離巢穴。在這一次婚飛中,可以從一隻或幾隻雄蟻受精,然後她此生不再交配,但可以將精子貯藏在體內,在適當的時候,使卵子受精。她回到蟻巢,翅膀脫落,鑽入洞穴,開發一個新的巢,和一個新的群體。她首先產下來的卵子大都成長為工蟻,因為工蟻是不育的雌性,當牠們成長之後,便立刻開始巢內的一切日常工作。例如:出外覓食,建造巢穴,餵養幼蟲,服侍蟻后,看守洞穴等。那蟻后每天的工作只是吸啜工蟻送來的食物和產卵,又因為她的身體過分肥大,以致連行動也有困難,唯有一生躺着不動,但工蟻卻要日夜工作,忙個不停。
雄蟻是由未受精的卵長出來,因此牠們全部都是同型同種 ( Homozygote ),牠們的主要功用是使蟻后受精,然後死去。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螞蟻生存在世上已有五千萬年的歷史,而牠們的社會制度十分獨特,是其他生物群體所沒有的,因為在脊椎的動物中,例如獅,狼,虎和海豹,每一成員在外表,在構造上和生理上都毫無分別,牠們的社會制度並不是因為身體上有任何差異而形成的,乃是按年齡,經驗,侵佔慾而形成。例如獅群有獅王,一旦獅王逝世,牠的地位由另一雄獅取代。在海豹群中,α雄性的地位也由β雄性取代。另一方面,高等動物要不斷學習,記憶,才能練得更精明。但群體昆蟲的智慧卻不需要經由學習得來,牠們各階級都有自己的本能和本分,天生便會採花蜜或製造六角形的蜂房。因此,昆蟲學家對於牠們智慧的來源大惑不解,究竟牠們的各種本能或犧牲精神是從甚麼東西“進化”而來的呢?
1. 房屋建設
因為蟻后每天都要產卵,幼蟲則不斷需要餵養和照顧,牠們的居所必須是舒適和安全的,不至受敵人(尤其是食蟻獸,例如黃猝)的襲擊,在千百種螞蟻中,牠們的巢穴比人類的建築物更多樣化和更為實用。因為螞蟻分布在地面不同的地區,有些在熱帶雨林,有些在寒帶的草原,有些則在乾旱的沙漠和濕度極高的雨林。不同品種的螞蟻會按照地理環境建造合適的巢穴,不但是要隱蔽的,寬敞的,不太深,還要有無數的通道和密室,以及貯藏室,更要溫度濕度適中,結構視乎當時所有的建築材料而定。牠們可以在石底下,腐木內,泥土中建造,牠們挖了洞穴之後,外人是無從分辨出來的,因為牠們將挖出的泥土搬運至離巢一段距離的地方,不像蟹或蚯蚓,在泥土和沙土上留下一堆雜碎的泥土,輕易被敵人發現蹤跡,可以在洞外守候獵物出來。蟻巢外面卻沒有絲毫的形跡,不易被敵人發現。
在旱季,蟻巢會有脫水的危險,但工蟻很快便察覺到濕度逐漸降低,足以危害幼蟲的性命,牠們會盡快出外覓水源,將水用前足逐滴抬回來放在洞穴的牆壁,以保持通道和內室的濕潤。下雨過後,蟻巢又有水浸之虞,牠們又會將水逐滴抬出洞外以防止幼蟲被淹死。蟻后因為壽命最長,又加上她終生足不出戶,她的寢室必須是舒適和最安全的,因此她的群臣唯有日夜24小時不停地在她四面八方巡視照顧她。此外,若蟻巢的情況日趨惡劣,或遭受外界干擾,以致有倒塌的危險,工蟻群會總動員另外建造一個新的洞穴,將全群幼蟲和龐大的蟻后遷徙到新居。
2. 食物分配
因為蟻群在大自然的主要功用是清除陸上的腐物,所以牠們的工作是十分忙碌的。隨着氣候的轉變,例如雨季,旱季,夏天,冬天,樹上的葉子和果子的脫落時間都有定時,群蟻便要忙於將腐物清除,牠們首先用下顎將較大的物體剪碎,然後將它們搬運到洞穴。若發現可口的食物,是平時吃不到的,首先發現佳餚的會立刻奔跑回洞穴呼朋喚友,知會同伴,在一瞬間,一大隊蟻兵便麇集在食物的四周,盡快把這些罕見的美味搬入洞穴。根據估計,螞蟻可以搬運比自己體重重70倍的東西,若以現在奧運會的紀錄,遠遠打破任何重量級的舉重,因為在健力士世界紀錄最高紀錄只不過是四百公斤。牠們將食物運返洞穴以後,便開始分給上下各成員,當然首先吃飽的必定是那蟻后,她從伺候她的群臣口中吸啜液體食物。群蟻又將食物分配給正在發育中的幼蟲,最後才分到那些在巢內工作的工蟻,直到每一成員都得到均等的食物。若任何一隻蟻吃得不夠,牠會用觸鬚輕輕觸及攜帶或貯藏食物者,後者便將食物吐出給牠吃。因此在蟻的社會是沒有飢餓或營養不良或暴飲暴食,營養過量的,因為每一成員的胃內所藏的食物都是相同的。若食物來源不足,牠們會同甘共苦,以求達到平安度過飢饉期。科學家曾作過以下這個實驗:用同位素C14的糖水給黑工蟻喝,發現牠們喝了之後,在24小時之內吐出來分給巢內所有的蟻,結果在一週內,每一隻蟻胃內的C14糖水量是相同的。實驗證明蟻的胃囊是一個群體胃囊( Social Stomach ),每成員都知道自己有多少食物,若覺得肚子餓了,牠們立刻分頭去找尋更多食物,不須要甚麼最高指示吩咐牠們在甚麼時候增加產量,甚麼時候工作,甚麼時候休息。一種稱為“Harvester Ant”的蟻(可譯為“收割蟻”)會在草中收集草的種子,大批的搬運到地下倉庫,然而由一群下顎特別大的蟻專門負責將種子的穀咬碎,留下一些為過冬之用,其餘供給其他成員享用。
在沙漠地區,這情況更特別。某些蟻群社會竟然有專門貯物的這一個階級( Storage Ant ),稱為“貯藏蟻”,牠們的主要功用是把胃充滿食物,在乾旱季節將食物吐出來供養其他成員的需要,以致每一隻蟻都無欠缺。因此在蟻的社會裏,是不會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餓死或過飽的情況,因為牠們的配搭是十分公平和有效的,更不會浪費食物。
3. 食水供應
水是生命的必需品。陸地上的生物所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怎樣獲得足夠的水分,供應身體每一個細胞新陳代謝和其他活動的需要。另外一個問題是排泄。生長在水源附近的兩棲動物或水中生物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牠們隨時有水供應,但生長在其他地區的動物,除了要貯蓄水之外,還要盡量減少排泄所失去的化謝水。兩棲類和哺乳動物的排泄物──尿,都含有大量的水分。雀鳥的尿和糞的含水量則視乎牠們生長地方之水的供應來源而定。爬蟲類的尿是以尿酸狀態排出的,省了不少的水;在無脊椎動物中,昆蟲也是排泄出尿酸,形態是粒狀和乾的,因此不必耗費任何代謝水,另外,牠們的外骨骼也可以防止水向外蒸發,身體上面的氣門會溜掉一些水氣。螞蟻的洞穴必須保持適當的濕度,才能提供幼蟲一個舒適的環境;萬一水分不夠,工蟻便千方百計地去尋覓水源,用下顎將水逐滴地抬回來。兩隻螞蟻相遇的時候,又可以將水從胃囊裏吐出來傳給同伴,這樣逐個傳遞下去,直到所有成員都得到足夠的水分。雖然牠們“人口”眾多,牠們曉得分頭去喝水,又將水“分配”給巢內的幼蟲,食水匱乏的情形就不致發生了。
2006-12-02 20:33:43 補充: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eID=e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