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東
《說文解字》云: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從東。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云:木榑木也,日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
解釋:
動也,指陽氣動。榑木,生方東方的一種植物。
東字,太陽初昇至樹幹的位置,就是日出之時,意會為方向的「東」,也可從其他字比較。
杲字,太陽已高掛,解作明亮;杳字,太陽隱沒於山林之下,解作幽暗。
訓詁學者有不同見解,下舉部份說法。
一 . 按《文字源流淺析.釋例篇》,從甲骨文裏找到一些以「東」作意符的會意字中,可看到「東」是可攜帶的、可砍破的、可烹煮的、可高掛的,形似是鳥類的胴體。後假借為方向的「東」。
二 . 從束字孳乳而來,加上一橫與其區分,轉注為方向的「東」。轉注中的形轉。
兩個說法比較含糊,尤其是形轉字例大多不被學界接納,個人認為以《說文》之說最有理。
南
《說文解字》云: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是說南方主化育,生於南方的草木最為茂盛。
《說文解字》訓的是篆文,小篆的南字有草木的字符,故有此說,看似合理,可是與甲骨文的字樣有出入,非造字原意。研究甲骨文的學者眾說紛紜,不過結論大多是說,該字字義是假借而來。
一 . 按
http://www.zdic.net/,字形像鍾鎛之類的樂器,後假借為方向的「南」。
二 . 字形像占卜用的龜甲,上方為鑽孔的刺,後假借為方向的「南」。
應該會有更多說法,有待查考。
西
《說文解字》云: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為東西之西,凡西之屬皆從西。
普遍認同此說法,夕陽西降,鳥兒歸息時,會意為方向的「西」,甲骨文的西字是鳥巢象形。
北
《說文解字》云:乖也,從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從北。
依聲假借
普遍認同此說法。從甲骨文至小篆,都呈兩人相背之狀,本義為違背,後假借為方向的「北」,再另製一字,加上「肉」字符,成為背字,取代了「北」的原來意思。
陰陽之說
《老子》有云「萬物負陰而抱陽」,王力解釋:「山北為陰,山南為陽,老子的話等於說萬物負背而抱南。」
陰陽的哲學早在周朝之前已萌芽,因此這說法也值得參考。
甲骨文的陽字,「阝」為山的一邊,與日相對,意會為陽的一面。陰字,也從阜部,反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