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資料
please help me to find 花木蘭的資料 !!!
回答 (7)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1] (約作於北魏,中經隋唐文人潤色。最初錄於南朝陳《古今樂錄》,長300餘字。)中,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
《木蘭辭》描述,北朝可汗徵兵抵禦北方民族入侵,女子花木蘭之父亦在受召之列;木蘭不忍見其年邁的父親從軍受苦,又沒有年長的兄弟可以代替老父,她於是自己喬裝成男人,購買鞍馬,代父從軍。
多年後戰事結束,木蘭因軍功彪炳得到可汗召見;可汗雖授以高官厚祿,木蘭卻只請准予解甲返鄉。木蘭獲准返鄉後,回復女性裝扮,昔日同袍才驚覺原來木蘭實為女子。
目錄[隱藏]
1 歷史考據
2 以花木蘭傳說為本的表演藝術
2.1 中國傳統戲曲
2.2 動畫
[編輯] 歷史考據
木蘭的姓氏有朱、魏、花三種說法。亦有說木蘭即是北朝胡人姓氏。時代則有漢、北魏、隋、唐初等說法。
出生地有河北(直棣完縣)、河南(河南商丘或潁州譙郡城東魏村)、陝西延安、甘肅武威、安徽亳州、山東曹縣、湖北黃陂等數種文獻記載及傳說的地點。其中湖北黃陂與河南商丘保存最多的相關遺跡與鄉野傳說。
[編輯] 以花木蘭傳說為本的表演藝術
[編輯] 中國傳統戲曲
劇目:《木蘭從軍》(亦名《花木蘭》、《代父徵》),在京劇、豫劇、秦腔、粵劇、評劇均可見到。
[編輯] 動畫
1998年美國迪士尼公司製作推出動畫電影花木蘭(Mulan);劇情主線雖依據《木蘭詩》所述之故事發展,但劇本經過大幅擴充改編,加入許多原詩所無之細節,以及若干新創之角色,以符合商業電影劇本長度之需求,並增加劇情之娛樂性。
原文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 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1] 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 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 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 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花木蘭: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1] (約作於北魏,中經隋唐文人潤色。最初錄於南朝陳《古今樂錄》,長300餘字。)中,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
《木蘭辭》描述,北朝可汗徵兵抵禦北方民族入侵,女子花木蘭之父亦在受召之列;木蘭不忍見其年邁的父親從軍受苦,又沒有年長的兄弟可以代替老父,她於是自己喬裝成男人,購買鞍馬,代父從軍。
多年後戰事結束,木蘭因軍功彪炳得到可汗召見;可汗雖授以高官厚祿,木蘭卻只請准予解甲返鄉。木蘭獲准返鄉後,回復女性裝扮,昔日同袍才驚覺原來木蘭實為女子。
歷史考據
木蘭的姓氏有朱、魏、花三種說法。亦有說木蘭即是北朝胡人姓氏。時代則有漢、北魏、隋、唐初等說法。
出生地有河北(直棣完縣)、河南(河南商丘或潁州譙郡城東魏村)、陝西延安、甘肅武威、安徽亳州、山東曹縣、湖北黃陂等數種文獻記載及傳說的地點。其中湖北黃陂與河南商丘保存最多的相關遺跡與鄉野傳說。
花木蘭傳說為本的表演藝術
中國傳統戲曲
劇目:《木蘭從軍》(亦名《花木蘭》、《代父徵》),在京劇、豫劇、秦腔、粵劇、評劇均可見到。
動畫
1998年美國迪士尼公司製作推出動畫電影花木蘭(Mulan);劇情主線雖依據《木蘭詩》所述之故事發展,但劇本經過大幅擴充改編,加入許多原詩所無之細節,以及若干新創之角色,以符合商業電影劇本長度之需求,並增加劇情之娛樂性。
參考: WIKIPEDIA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26: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1000051KK017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