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與現在印刷術的轉變

2006-12-01 7:13 pm
古代與現在印刷術的轉變!!!

回答 (3)

2006-12-01 8:19 pm
✔ 最佳答案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

印刷術究竟是什麼年代發明的?根據現有資料,已經無法確定。但它是由拓石和蓋印兩種方法逐步發展而合成的,是經過很長時間,積累了許多人的經驗而成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從現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印刷實物來看,我國雕版印刷術是在西元7世紀出現的,即唐朝初期。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拓石和蓋印。
  早在西元前4世紀(戰國時代)時,已經有了印章。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物件,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是權力的象徵,當時都是刻成凹入的陰文,西元1世紀(兩漢時代)以後逐漸改刻成凸起的陽文,後簡牘改為紙張之後,封泥失去效用,印章改用朱色鈐蓋,陽文印章的流行更廣。

圖片參考: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images/evl11201_pic.jpg

明代印刷技術的概況

明代的印刷,不僅在印書的數量和品種、印刷的體系和分佈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宋元時代,而且在印刷技術和工藝方面,也有了發展和創新。因此,我們認為,明代是我國古代印刷業和印刷技術發展的高峰。

  (1)從印刷規模和印書數量來說

  宋、元時期印刷的大部分書籍,特別是儒家經典,在明代都有翻版或重新雕版印刷,有的一種書還出現不同的版本。再加上新出版的當代各種著作,其印刷的品種和數量已遠遠超過宋、元時代,印刷這樣多的書籍,就必須有相應的印刷規模。明代的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建有一定規模的印刷機構,還有相當數量的書院、家塾也進行書籍的印刷。隨著印刷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造紙業和制墨業的發展。

  (2)從印刷工藝和印刷技術來說

  明代是我國古代印刷發展的高峰時期。由於資本主義的萌芽,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印刷作坊中,已經出現工匠和作坊主之間的雇傭關係。在一些印刷較集中的地方,已經出現了較為明確的分工,各個工序各司其職,過去的自印自銷的生產方式,已被專業的書商所代替。傳統的家庭印刷作坊,到明代也開始有了分工,雕版、印刷、裝訂也往往分別由各家來完成。明代印刷發展的最突出標誌,是雕版、活字版和彩色印刷都有了普遍的應用。在活字版方面,不僅有木活字,而且出現了銅、錫等金屬活字。彩色印刷則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採用各色分版套印而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色印刷品。這一技術是在宋、元朱墨印刷和印後上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拱花印刷,則是明代的創舉。

清代印刷技術的概況

清代是中國傳統印刷事業發展的最後階段,印刷事業的發展達到頂峰。清代的印刷技術,主要是明代印刷技術的延續,沒有新的突破,仍然沿用宋、元、明以來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法,但印刷規模有所擴大,印刷工藝有所改進。

圖片參考: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images/evl621_0201_pic.jpg

  明滅亡後,清代統治者接收了明朝皇室的全部藏書,並著手對歷代書籍進行收集和整理,同時成立了中央的編輯和印刷機構,以及地方編書印刷機構,逐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作坊到私家的出版印書網。印刷業遍及全國廣大地區,印刷業的總規模已遠遠超過明代。
  在清代,我國古代發明和發展的印刷技術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一些技術進一步被發展。特別是活字版印刷,不但使用比例大大增加,而且各種活字都有使用,木活字、銅活字、泥活字等都達到很高的技術水準。這時的印刷字體、以及出版物的開本和版式逐漸規範化起來。雕版彩色印刷不但更為普及,而且印刷質量更好。特別是年畫印刷發展成一個規模很大的行業門類,印刷網點遍及全國很多地區,印刷產品進入千家望萬戶,印刷品的普及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

近代印刷術
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技術是用圖文與空白部分幾乎處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印版(平版)進行印刷的工藝技術,主要包括石版印刷、珂羅版印刷和膠版印刷三種印刷方式。膠版印刷的發明可以說是平版印刷術的一項重大改革,對平版印刷的進一步發展乃至整個印刷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參考: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images/evl72101_pic.gif

照相凹版:
1924年上海英美煙公司印刷廠派遣照相師奧司丁(Austin)等3人到荷蘭照相凹版印刷公司學習彩色照相凹版技術,並於次年購得照相凹版設備來華,後因故未曾實施,其設備轉售給商務印書館。照相凹版的引進之時,正處中國民族近代印刷業崛起之日,使發展中的中國近代印刷業猶如錦上添花。

數碼化時代

數位印刷所面對的正是最具活力的商業短版印刷市場。根據美國權威統計機構統計,這一市場容量每年大約有150億美元,並正以每年21%的增長速度遞增。而傳統印刷在同一時間的市場增長率只有4.5%。就印刷市場來講,這一數位反映了市場的實際增長情況。

  所謂個性化印刷指所印刷的圖像或文字可以按需求使印品的內容及版式不斷變化,每一張印刷品都具有不同的圖像和文字,可以針對特定的對象設計及印刷。據國外統計資料顯示,個性化印刷發展速度很快,由於客戶越來越多地強調個性,對印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它的市場空間很大。


圖片參考: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images/evla24_01_pic.jpg



  數位印刷是在最近一些年進入市場的,而且在今後幾年中,數位印刷技術將會出現重要的發展。今天的數位印刷在短版印刷方面具有它的優勢。

  對於讀者來說,數位印刷與傳統印刷是等同的。數位印刷品是油墨印在紙張上形成的,肉眼看起來完全是同一種效果。最大的不同在於印刷品的生產方式。對於傳統的印刷,印刷需要透過印版來完成,印刷中的每一印品完全相同,而數位印刷中,每一張印品都可以不同,因為印刷滾筒上的資訊可以隨時改變。由於數位印刷機是由計算機編程並控制,其工作量較大,並且要向印刷機傳送數據,因此數位印刷機比傳統的印刷機速度要慢。數位印刷品的優勢在於可以實現按需印刷,因此浪費較少。
2006-12-01 7:21 pm
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把這些活字用紙袋裝好,按韻目排列有序。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摻了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溶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因附著在鐵板上,可以像雕板一樣印刷。印完一版,將鐵板放在火上再加熱,使松脂蠟熔化,把活字拆下來,分別置放,以備再用。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畢昇發明的這種活字印刷術,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先前的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是為現代印刷業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


收錄日期: 2021-04-23 13:29: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1000051KK008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