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藍鯨?

2006-12-01 5:46 am
什麼是藍鯨?
(要有資料來源)

回答 (7)

2006-12-01 6:04 am
✔ 最佳答案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英文blue whale)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動物,長可達30米,重140噸或更多。

直到20世紀初,世界上許多海洋中的藍鯨還是很豐富的。20世紀的前40年,它們被捕鯨者獵殺幾乎滅絕。1966年國際社會將捕獵這一物種定為非法。現在世界上的數量在三千到四千頭之間。這些藍鯨位於四個(也許五個)群體中。最大的群體在東北太平洋。有兩個群體在北大西洋,一個在南極水域。在印度洋發現的藍鯨可能是,或者不是南極群體的一部分。

分類和進化
藍鯨是鰮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於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後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鰮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一些權威把該物種分為三個亞種: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種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種群;B. m. brevicauda (也稱侏儒藍鯨),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種群。更早的權威把把印度洋種群單獨列為一個亞種稱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個亞種不同的是,最後一個亞類的名稱並未出現在瀕危物種紅色列表上。目前兩種分類方法仍舊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置疑;遺傳分析卻表明只有兩種亞種。

物種名稱musculus來源於拉丁語,有「強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開創性著作中完成了該種類的命名,他可能知道這一點,然後幽默的使用了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雙關語。藍鯨還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Sibbald's Rorqual(鰮鯨的近親), Great Blue Whale(大藍鯨)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鰮鯨),近幾十年來這些名稱漸漸被人們遺忘。

體格描述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藍鯨共居。共居的藍鯨是共居許多年,還是形成更鬆散的關係,目前尚不知道。在食物密集的區域,能看到多大50頭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區域內。但是不會形成其他鬚鯨物種常見的組織嚴密的團體。

大小
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牠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more go to this website: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7%8D%E9%AF%A8&variant=zh-tw
2006-12-01 6:02 am
藍鯨需是鯨魚的一種但體積大於一般的鯨魚
2006-12-01 6:00 am
藍鯨
保護現狀:瀕危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藍鯨區域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英文blue whale)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動物,長可達30米,重140噸或更多。
直到20世紀初,世界上許多海洋中的藍鯨還是很豐富的。20世紀的前40年,它們被捕鯨者獵殺幾乎滅絕。1966年國際社會將捕獵這一物種定為非法。現在世界上的數量在三千到四千頭之間。這些藍鯨位於四個(也許五個)群體中。最大的群體在東北太平洋。有兩個群體在北大西洋,一個在南極水域。在印度洋發現的藍鯨可能是,或者不是南極群體的一部分。
分類和進化
藍鯨是鰮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於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後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鰮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與藍鯨相關的動物種系樹一些權威把該物種分為三個亞種: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種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種群;B. m. brevicauda (也稱侏儒藍鯨),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種群。更早的權威把把印度洋種群單獨列為一個亞種稱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個亞種不同的是,最後一個亞類的名稱並未出現在瀕危物種紅色列表上。目前兩種分類方法仍舊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置疑;遺傳分析卻表明只有兩種亞種。
物種名稱musculus來源於拉丁語,有「強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開創性著作中完成了該種類的命名,他可能知道這一點,然後幽默的使用了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雙關語。藍鯨還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鰮鯨的近親), Great Blue Whale(大藍鯨)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鰮鯨),近幾十年來這些名稱漸漸被人們遺忘。

體格描述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藍鯨共居。共居的藍鯨是共居許多年,還是形成更鬆散的關係,目前尚不知道。在食物密集的區域,能看到多大50頭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區域內。但是不會形成其他鬚鯨物種常見的組織嚴密的團體。


大小
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牠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鐘。潛水20分鐘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膩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魚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


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察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複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察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

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同類和個體識別
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保持群體聯繫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地貌特徵定位
食物定位
2006-12-01 5:56 am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英文blue whale)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動物,長可達30米,重140噸或更多。

直到20世紀初,世界上許多海洋中的藍鯨還是很豐富的。20世紀的前40年,它們被捕鯨者獵殺幾乎滅絕。1966年國際社會將捕獵這一物種定為非法。現在世界上的數量在三千到四千頭之間。這些藍鯨位於四個(也許五個)群體中。最大的群體在東北太平洋。有兩個群體在北大西洋,一個在南極水域。在印度洋發現的藍鯨可能是,或者不是南極群體的一部分。

藍鯨是鰮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於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後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鰮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藍鯨共居。共居的藍鯨是共居許多年,還是形成更鬆散的關係,目前尚不知道。在食物密集的區域,能看到多大50頭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區域內。但是不會形成其他鬚鯨物種常見的組織嚴密的團體。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牠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
[編輯] 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鐘。潛水20分鐘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編輯] 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膩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魚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察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複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理察森等人(1995年)提出原因:

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同類和個體識別
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保持群體聯繫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地貌特徵定位
食物定位
(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

藍鯨不易捕殺和保存。藍鯨的速度和力量意味著它們通常不是早期捕鯨人的目標,他們選擇捕殺抹香鯨和露脊鯨。當這兩種鯨數量減少後,捕鯨人選擇捕殺鬚鯨的數量增加,包括藍鯨。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專門設計捕捉大型鯨魚的魚叉裝配了他的輪船。雖然最初很麻煩,但這種方法很快流行起來,19世紀末,北大西洋的藍鯨數量開始減少。

藍鯨的捕殺量在世界範圍內快速增長,到192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跟隨挪威,加入了捕殺藍鯨的行列,他們用「捕鯨船」捕殺後將藍鯨升到巨大的「工廠船」進行處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殺了28,325頭藍鯨.二戰末期,藍鯨種群已接近滅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國際鯨魚交易配額限制。這些配額是無效的,因為約定並沒有考慮到不同物種的區別。數量稀有的物種可以和數量較多的品種進行相等程度的捕殺。到1960年代,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此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全世界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

種群及分佈
禁止捕鯨以來,全球藍鯨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大概3000-4000頭。從受脅物種紅色列表創立開始,藍鯨就已經被列為紅色列表上的瀕危物種。位於太平洋東北部的藍鯨種群是最大的,由大約2000個體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之間,但在夏季常見於加利福尼亞。這個種群是長期以後藍鯨數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時候他們會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記載出現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端之間。

南大洋藍鯨種群的數量在750-1200頭之間,該種群遷移的方式還沒良好理解。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區別於斯里蘭卡東北沿海時常出現不確定數目的種群。南大洋種群的一部分藍鯨接近南太平洋的東海岸。在智利,人們發現了藍鯨聚集於智魯島沿岸覓食,因此智利鯨類保護中心,在智利海軍的支持下,對其進行廣泛的研究和保護。

人類對藍鯨種群的恢復造成威脅,多氯聯二苯化學品會在藍鯨血液內聚集,導致藍鯨中毒和夭折,同時日益增加的海洋運輸造成的噪音,掩蓋了藍鯨的聲音(見鯨歌),導致藍鯨很難找到配偶。
2006-12-01 5:53 am
藍鯨
保護現狀:瀕危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學名
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 1758)

藍鯨區域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英文blue whale)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動物,長可達30米,重140噸或更多。

直到20世紀初,世界上許多海洋中的藍鯨還是很豐富的。20世紀的前40年,它們被捕鯨者獵殺幾乎滅絕。1966年國際社會將捕獵這一物種定為非法。現在世界上的數量在三千到四千頭之間。這些藍鯨位於四個(也許五個)群體中。最大的群體在東北太平洋。有兩個群體在北大西洋,一個在南極水域。在印度洋發現的藍鯨可能是,或者不是南極群體的一部分。

分類和進化
藍鯨是鰮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於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後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鰮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與藍鯨相關的動物種系樹一些權威把該物種分為三個亞種: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種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種群;B. m. brevicauda (也稱侏儒藍鯨),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種群。更早的權威把把印度洋種群單獨列為一個亞種稱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個亞種不同的是,最後一個亞類的名稱並未出現在瀕危物種紅色列表上。目前兩種分類方法仍舊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置疑;遺傳分析卻表明只有兩種亞種。

物種名稱musculus來源於拉丁語,有「強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開創性著作中完成了該種類的命名,他可能知道這一點,然後幽默的使用了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雙關語。藍鯨還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Sibbald's Rorqual(鰮鯨的近親), Great Blue Whale(大藍鯨)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鰮鯨),近幾十年來這些名稱漸漸被人們遺忘。


體格描述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藍鯨共居。共居的藍鯨是共居許多年,還是形成更鬆散的關係,目前尚不知道。在食物密集的區域,能看到多大50頭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區域內。但是不會形成其他鬚鯨物種常見的組織嚴密的團體。


大小
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牠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鐘。潛水20分鐘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膩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魚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


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察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複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察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

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同類和個體識別
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保持群體聯繫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地貌特徵定位
食物定位
(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
2006-12-01 5:52 am
世界最大的動物- 藍鯨
  

藍鯨,因為太龐大而無法離開大海生活。因為牠們的體重會將它們的骨架給壓垮的。
  藍鯨也是世界上最吵的動物,比噴射機還大聲。牠們的聲音可以傳到1500哩遠。所以當藍鯨發出聲音時,別忘了塞上您的耳塞喔。
  藍鯨沒有嗅覺。不過牠們的聽覺絕佳。聲音在水底傳得比在空氣中還快許多,所以鯨魚可以聽見許多哩以外的聲音。
  藍鯨真的能拋轉自身的體重!就像所有鬚鯨一樣,牠躍上空中﹝稱作衝浪﹞,可能是想將皮膚上的寄生蟲甩掉,或是試著與其他鯨魚溝通。
長而流線型的藍鯨是地球上最巨大的動物。曾有報導指出其超過 100 呎長,160 噸重。兩性平均體重 90 到 144 噸重。幼鯨,在 4 或 5 月出生,出生時約 20 到 23 呎長、8 噸重。
  藍鯨進食蜉蝣生物,且胃口很大。海洋生物學家估計它們一天可以進食4噸浮游甲殼生物。
  由於大量捕殺,藍鯨的數量在近 60 年來大量銳減。在北大西洋,幾乎絕跡。在全球,估計數量在7千到1萬3千隻之間。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爲2400-3400釐米,體重爲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恒定的體溫。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迴圈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髒壁厚達60多釐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爲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爲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爲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隻,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饑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佈于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裏沒有支援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遊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裏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裏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矽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爲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遊戲,也可能是爲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爲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只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只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爲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鬚鯨科、長鬚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隻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只了。儘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


網友 iloveyou925925 曾提供以上答案
2006-12-01 5:49 am
體格描述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藍鯨共居。共居的藍鯨是共居許多年,還是形成更鬆散的關係,目前尚不知道。在食物密集的區域,能看到多大50頭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區域內。但是不會形成其他鬚鯨物種常見的組織嚴密的團體。

大小

大小比較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牠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8: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30000051KK042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