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恐龍既資料((急急))

2006-12-01 4:59 am
我想要恐龍既資料同尼斯湖怪既資料...有冇尼斯湖怪??

恐龍要中同英文,尼斯湖怪都係...
更新1:

熊貓你係抄人唔係笞我既=.=

回答 (2)

2006-12-01 5:01 am
✔ 最佳答案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2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億5千萬年。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種恐龍有血緣關係。

恐龍(Dinosauria)這名字最早為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臘辭彙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和sauros(意為「蜥蜴」)組成。恐龍一詞為日本翻譯,後為中國引用。

恐龍的體型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龍只有雞那麼大(鼠龍(Mussaurus),其幼體僅有20公分),但大多數都體型巨大。最大的是蜥腳亞目恐龍(戈壁卡拉麥裡龍(Klamelisaurus gobiensis),體長超過30公尺,高10公尺),為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陸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僅次於鯨。

許多其他種類的爬行生物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某些種類同樣體型巨大,外形奇異,但它們不是恐龍。如蛇頸龍。

恐龍消失於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的解釋是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滅絕(最早為Walter Alvarez提出)。但這一理論尚有爭議。

一般隕石的說法乃指隕石撞擊地球後,大量的灰塵暴淹沒大地及大氣,造成陽光無法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各地氣溫逐漸寒冷,恐龍因無法在冷酷的氣候中生存及覓食,而死亡變成化石。另有一說法,指當時地球兩極因氣溫的急劇變化,造成海面水位上升,造成大陸與大陸間有河流阻隔,造成恐龍覓食困難而死亡。

恐龍分類

恐龍分為兩大類:蜥臀目和鳥臀目,以骨盆結構區分。

* 蜥臀目
o 獸腳亞目
+ 角鼻龍科(腔骨龍、原美頜龍、雙脊龍、阿貝力龍)
+ 棘龍科(棘龍)
+ 躍龍科(躍龍)
+ 暴龍科(霸王龍、阿爾伯脫龍)
+ 似鳥龍科(似鳥龍、似鴕龍)
+ 偷蛋龍科(偷蛋龍)
+ 鐮刀龍科(鐮刀龍、慢龍)
+ 傷齒龍科(傷齒龍)
+ 馳龍科(恐爪龍、迅猛龍)
o 蜥腳形亞目
+ 板龍科(板龍)
+ 梁龍科(迷惑龍、梁龍、馬門溪龍)
+ 腕龍科(腕龍)
+ 巨龍科(巨龍、薩爾塔龍)

* 鳥臀目
o 裝甲亞目
+ 劍龍科(劍龍)
+ 甲龍科
+ 結龍科
o 鳥腳亞目
+ 鴨嘴龍科(鴨嘴龍)
+ 禽龍科(禽龍)
+ 稜齒龍科(棱齒龍)
o 腫頭龍亞目
+ 厚頭龍科(厚頭龍、傾頭龍)
+ 平頭龍科(平頭龍)
o 角龍亞目
+ 鸚鵡龍科(鸚鵡嘴龍)
+ 原角龍科(原角龍、隱角龍)
+ 角龍科(加斯莫龍、三角龍、安琪角龍、刺盾角龍、尖角龍)

科學分類
域: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Vertebr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亞綱: 闊孔亞綱 Eurya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2006-12-01 5:46 am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西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係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能始發育。爬蟲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梁龍和雷龍,是最大的陸棲動物。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兇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能如更格盧(Kong aroo)之直立。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

恐龍(Dinosaur)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學者以希臘文的dino(恐怖的)和saur(蜥蜴)命名)。 正因為如此,使人們深信恐龍是一種巨大又恐怖的動物。人們當初發現恐龍的化石時,是一種巨大的恐龍化石,所以才取了「恐龍」這個名詞;後來又陸續地發現小巧且溫馴的種類,但是名稱沒有改,仍取之為「恐龍」。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

恐龍源自數十億年前生活在海洋裏的微生物。真正的動物和植物就是由這些微生物演化而來的。 在古代期間(大約五億七千萬至二億四千八百萬年前),柔軟無骨的生物演變出具有體內骨骷架構的魚類;魚類又產生了在陸地上行走的兩生類,並演變出爬行類。其中一支爬行類演化為主龍類。恐龍就是屬於統治中生代(大約二億四千八百萬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主龍類。

在侏羅紀出現的最古老鳥類。骨格結構很像爬蟲類,但前肢和尾部都長有羽翅,所以有人將其列為鳥類。一般認為,始祖鳥可能以鼯鼠般從樹上跳下的姿勢飛行。

最早的恐龍化石為西元一八二二年出土的『禽龍』骨骼化石,為一個叫做「蒙泰爾」的英國醫生的妻子所發現。嚴格來說,棲息於空中或海上的大型爬蟲類,例如翼龍類、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等,並不算是恐龍,只能算是恐龍的近親。所謂的恐龍是指生活在陸地上的中生代大型爬蟲類。


收錄日期: 2021-04-18 19:58: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30000051KK038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