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2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億5千萬年。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種恐龍有血緣關係。
恐龍(Dinosauria)這名字最早為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臘辭彙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和sauros(意為「蜥蜴」)組成。恐龍一詞為日本翻譯,後為中國引用。
恐龍的體型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龍只有雞那麼大(鼠龍(Mussaurus),其幼體僅有20公分),但大多數都體型巨大。最大的是蜥腳亞目恐龍(戈壁卡拉麥裡龍(Klamelisaurus gobiensis),體長超過30公尺,高10公尺),為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陸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僅次於鯨。
許多其他種類的爬行生物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某些種類同樣體型巨大,外形奇異,但它們不是恐龍。如蛇頸龍。
恐龍消失於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的解釋是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滅絕(最早為Walter Alvarez提出)。但這一理論尚有爭議。
一般隕石的說法乃指隕石撞擊地球後,大量的灰塵暴淹沒大地及大氣,造成陽光無法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各地氣溫逐漸寒冷,恐龍因無法在冷酷的氣候中生存及覓食,而死亡變成化石。另有一說法,指當時地球兩極因氣溫的急劇變化,造成海面水位上升,造成大陸與大陸間有河流阻隔,造成恐龍覓食困難而死亡。
恐龍分類
恐龍分為兩大類:蜥臀目和鳥臀目,以骨盆結構區分。
* 蜥臀目
o 獸腳亞目
+ 角鼻龍科(腔骨龍、原美頜龍、雙脊龍、阿貝力龍)
+ 棘龍科(棘龍)
+ 躍龍科(躍龍)
+ 暴龍科(霸王龍、阿爾伯脫龍)
+ 似鳥龍科(似鳥龍、似鴕龍)
+ 偷蛋龍科(偷蛋龍)
+ 鐮刀龍科(鐮刀龍、慢龍)
+ 傷齒龍科(傷齒龍)
+ 馳龍科(恐爪龍、迅猛龍)
o 蜥腳形亞目
+ 板龍科(板龍)
+ 梁龍科(迷惑龍、梁龍、馬門溪龍)
+ 腕龍科(腕龍)
+ 巨龍科(巨龍、薩爾塔龍)
* 鳥臀目
o 裝甲亞目
+ 劍龍科(劍龍)
+ 甲龍科
+ 結龍科
o 鳥腳亞目
+ 鴨嘴龍科(鴨嘴龍)
+ 禽龍科(禽龍)
+ 稜齒龍科(棱齒龍)
o 腫頭龍亞目
+ 厚頭龍科(厚頭龍、傾頭龍)
+ 平頭龍科(平頭龍)
o 角龍亞目
+ 鸚鵡龍科(鸚鵡嘴龍)
+ 原角龍科(原角龍、隱角龍)
+ 角龍科(加斯莫龍、三角龍、安琪角龍、刺盾角龍、尖角龍)
科學分類
域: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Vertebr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亞綱: 闊孔亞綱 Eurya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