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答40分:晉文公【退避三舍】有何實際作用?

2006-12-01 4:12 am
春秋時期,晉文公受楚成王之恩,當楚成王問他會如何報答楚國,他答應若日後不幸與楚國為敵,會命令軍隊退避三舍。
問題:在日後的晉楚城濮之戰中,晉文公軍隊退避三舍,後一舉纖滅楚軍,
1.那麼【退避三舍】還是報答嗎?
2.那對於【退避三舍】,晉文公是如何的想法?
3.楚成王當初面對這樣的回應,為何不了了之?
* * * * * * * * * * * * * * * *
希望有人能提供詳細闡述,我定必選出實至名歸的最佳者。
我會就問答者的解答作出必要的補充,譎務必對問題跟進,好讓我釋疑。
複製網上資料者,請確保在針對我所問的問題。
更新1:

仍未正面的回答到我的問題。

更新2:

親愛的Schwarze Eule君:   首先很感謝你詳細的解答,但有一點我仍想請教閣下。   晉文公軍隊退避三舍,但楚將子玉不知好歹,窮追不捨,那晉軍自然是要反擊了。但假若楚軍依舊後退三舍,那晉文公不是還是要按照本來意願進攻嗎?那退避三舍對楚國作用還是不大,甚至沒有用吧?   同時,按理來說,楚成王當初應可想像重耳這個「報答」日後根本沒有作用,那為何楚成王不要求重耳作出一些更實在的報答呢?

回答 (2)

2006-12-01 8:05 am
✔ 最佳答案
1 楚成王如何面對重耳的反應:

《左傳》:「子玉請殺之.楚子(楚成王)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晉惠公)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

《史記》:「楚將子玉怒曰:『王遇晉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孫,請殺之.』成王曰:『晉公子賢而困於外久,從者皆國器,此天所置,庸可殺乎?且言何以易之!』」

兩段記載,都提到重耳承諾退避三舍時,楚將子玉向楚成王請求殺死重耳。楚成王不是不了了之,只是回應說重耳賢明,其屬下也有才能,是天命所歸,自己不敢違抗天命,殺死重耳。這段話也令人摸不著頭腦,似乎信服力不足。如果要想出別的解釋,我認為,可能是楚成王欲向重耳賣人情,以便他日從晉國取得好處。


2 晉文公對退避三舍有何想法:

《史記》:「晉師退.軍吏曰:『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約退三舍,可倍(背)乎!』」

《左傳》:「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以晉國國君的身份逃避楚國大臣子玉).辱也.且楚師老(疲憊不堪)矣.何故退?」子犯(狐偃)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根據《史記》,晉文公退避三舍,理由在於守信。
根據《左傳》,狐偃作出解釋。他認為,己方是否理直氣壯,與軍隊的銳氣成正比。如果沒有楚國的恩惠,重耳不能登上晉國國君之位。退避三舍,是要報答楚國的恩情。如果辜負楚國的恩惠,則「我曲楚直」;如果晉國國君退避三舍,而子玉以楚國臣子的身份追擊,「曲在彼矣」。
我相信閣下提出這個問題,似乎懷疑晉文公的目的是否在於守信。由於我們根據的是記載詳細的《左傳》,而《左傳》是儒家的典籍,那麼要從儒家的角度去加以解釋。儒家講求內在的道德修養,不是要鼓吹虛偽的行為。儒家相信,只要推廣內心的道德,就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晉文公顯示自己的誠信,理直氣壯,自然能夠得到士兵的信服,士兵併死一戰,晉國的「正義之師」因此能夠打敗楚軍。從這一個理想化的角度解釋,晉文公退避三舍的原因真的在於守信。
然而,這個觀點能否成立呢?我自己也提到,這是一個理想化的解釋。只不過,根據《左傳》的角度,晉文公戰勝楚軍是一場「義戰」,晉文公絕對不是有機心的虛偽小人,這是《左傳》顯示的形象。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那麼,在沒有實際證據的情況下,晉文公是真情還是假意,就留待後人自己想像。我個人覺得這故事不會全是謊話,因為根據歷史記載,春秋時代確實著重禮義,因此才有宋襄公的典型故事。在社會重視禮義的前提下,晉文公也有可能真心相讓。


3 退避三舍還算是報答嗎:
從結果來看,晉軍擊敗楚軍,當然不是報答。
然而,楚將子玉不知好歹,窮追不捨,晉文公退避三舍,已經仁至義盡了。我可以評論說:晉文公嘗試報答楚國,但楚國不領情,這樣不能指責晉文公恩將仇報。

2006-12-02 00:40:46 補充:
謝謝梧桐雨君繼續提問,刺激在下和大家的思維。閣下在第一問提到,如果楚軍退去,晉文公也會依舊攻擊,這應當是一個假設性的想法。假設不一定不對,但我認為,如果根據狐偃所說的道理,晉文公並不可以背信棄義,否則會降低將士的士氣。如果當時的社會真的講禮義,晉文公亦不可能攻擊。我這裡也用了兩個「如果」,同樣是假設性。但我認為相信這個故事就要相信《左傳》,相信《左傳》就要相信狐偃與《左傳》反映的社會風氣。據此,我認為假若楚軍後退,晉文公也不會追擊。如果晉楚兩國在當時形勢上必須交戰,自然會另找機會;否則,兩國是否有和平並存的空間呢?後者是在下天真的想法。

2006-12-02 00:41:22 補充:
2. 楚成王為甚麼不要求更實際的報酬首先,楚成王未必須要重耳承諾實際的報酬。例如宋襄公助齊國公子昭得位,好像也沒有問他要報酬。從政治上考慮,一個國家協助他國的公子得位,這個國家的威望也能提升。單是拉攏晉國為盟友(如果成功的話),已經獲益不少。其次,重耳這種有大志、有才能、懂計算的人,得到別國的恩惠,不會輕易恩將仇報,否則必然遭受國際的指責,在政治上陷於不義。再者,直接送重耳回國的是秦穆公,穆公也不要求甚麼大報酬。此外,楚成王可能相信「天命」,認為協助重耳也是天命,因此不要求報酬。

2006-12-02 00:42:06 補充:
最後,當時楚成王問重耳說:「如果公子你回到晉國,會用甚麼報答我呢?」從語氣上判斷,楚成王「有可能」是開玩笑、說說而已,未必真的希望重耳如何報答他。綜上所述,楚成王當時不要求別的報酬,是合理的。閣下的問題很著重個人思考,較難從史實中找出實際證據,請恕在下單憑推測作為回答。歡迎提出進一步的問題。
參考: 《史記》、《左傳》
2006-12-01 4:16 am
... 晉文公採納了這項斧底抽薪、圍魏救趙的戰略,並將晉獻公時擴編的二軍再增加到 ... 後撤九十里(約三舍之距離),此即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 晉軍的退後,自然引 ... 「晉文公『作三行以禦狄』和『蒐于清原,作五軍以禦狄』的性質是一樣的,只增 ...
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35810 - 55k - 網頁紀錄 - 更多此站結果
參考: 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35810 - 55k


收錄日期: 2021-04-23 16:24: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30000051KK035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