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植物有冇思想?

2006-12-01 2:36 am
佢地又識保護自己,又識自己搵野食,應該有啦..

回答 (4)

2006-12-01 2:41 am
✔ 最佳答案
大部分人都認為植物沒有感官..但是仍有學者提出看法.認為植物也是有感覺的.
下面有篇文章~~~你可以好好看看~這個作家的認知.......
有感覺的植物
想像一下,如果你自己是一棵植物,根部留在花盆裡。沒有眼睛、耳朵,甚至沒有鼻子,你如何找到你必須知道的東西以存活下去或繼續繁榮茂盛。首要之務是,能夠定位於太陽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光線從那裡來?你在陰暗的角落裡嗎?那你將如何成長下去?你要長多高?何時你開始停止伸出葉子,從事另一個較羅曼蒂克旅程,長出漂亮的花朵來,然後結出果子?有危險來了怎辦?若有一隻毛毛蟲早就虎視耽耽地想吃掉你,你該怎麼辦?
這是你要成為一棵成功的植物所需要知道的一連串問題(我的意思絕不是植物人!)。這些你可以不具有任何地位、金錢,或借助富有的親戚就可獲得必要的資訊,只要你自己具有初步的五種感覺。而這種感覺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實際上,大部份的植物已具有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甚至聽覺呢!
植物會「看」
有關植物感覺的研究以前斷斷續續地在進行,研究的對象為一種脆弱而短命的水芹草(Arabidopsis thaliana)。由於其壽命短,故在極短的時間可以進行不同世代的研究。基因學者利用一種所謂的零突變(Null mutants)的方法,將Arabidopsis所屬之相關的個別基因關閉,使植物體在無法執行該功能下顯露所需要的特徵。
這種植物在給予重要的光照後,即可顯示其可以「看」的功能。雖然他們沒有眼睛,但在其體內的確有蛋白鏈接至感光的化合物上,可以收穫光子,接受光能。實際上,植物所能接受的光譜比我們人類還多。有些波長他們「看」得到,但是我們看不到,而且其敏感度比人類的眼睛還高出許多。
藉著「視覺」,植物因此可以調整最佳成長的速度,並因而能得以存活。科學家發現,植物必須感覺到許多與光有關的不同事物,諸如其強度、品質、方向及週期性。而且植物在早上也必須被叫醒,否則它會不曉得何時開始工作。
大體而言,有兩種蛋白家族負責為植物監督光源。五種存於植物中之蛋白色素負責接受紅外線端的光譜,其波長約為600至750nm。他們使植物從事於高品質光下的工作,亦即當其面對鄰近植物體競爭時,會顯示出生命上必有的智慧,以獲得高能量的光。而隱藏性蛋白色素1及2則會被光譜的另一端的波長激動。這段光譜包括由500nm附近的藍綠可見光至320nm附近的紫外光。這些色素族協助植物決定工作的時段是否在晚上或者在白天,一天的長度,光的量度及光源的方向。
學家們同時發現,在種子由土壤中發芽出土的一剎那,蛋白色素A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會將芽體的基因打開,使其從原先「異養狀態」,轉變為「光合性狀能」。前者植物體僅能利用保存在種子內的養分過活;後者則由光合作用使其繼續成長。當莖部穿透表層時,一個小子葉便會探出頭來,開始展開它燦爛的一生。小子葉探出頭時是黃色的小芽芽,當補獲得陽光時,立即製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小芽芽因而立即轉成綠色。這就是蛋白色素A的基因打開,使光合作用開始。
蛋白色素B則在避免植物被其他鄰近競爭著遮掉光線。其所用的方式是將光合作用所需之紅光分成不同的相對水準。當鄰近高大的身影擋去良好的光線,只剩下一點點可憐的遠紅光可用時,植物會「感覺」到情況不對,因而產生競爭壓力,於是會將體內所有的功力或資源集中到莖部上,使莖部儘量長高,以期能壓過對手。科學家為瞭解這五種蛋白色素的功能,乃利用突變的方法,將這五種基因的功能關閉,暫時廢掉其武功。
隱性蛋白色素在正常的狀況下,主要可以激發一種組成色素的酵素,它可以控制許多基因的功能。科學家們發現,隱性蛋白色素2主要功能在量測日長,並且解除植物繼續成長的信息,開始進入開花的青春期。

最近,也有兩種其他屬於「藍端」的基因被發現,這些基因則與蛋白色素的功能無關。這是因研究植物如何偵測到紫外線B時發現的。紫外線B是一組極短而具有傷害性的光波,其波長約在290nm至320nm之間。目前仍未發現有關UVB分子的接收子。但科學家說,這種接收子雖可以影響色素酵素,但UVB則能激發兩種可以產生無色色素的基因,這種色素可以過濾UVB。在UVB存在下,植物會製造出暗黑色的乳狀體,保護自己。

植物會「品嚐」



即使植物無法單獨靠陽光而生存,當其要獲得營養平衡時,你的晚餐對它也沒什麼幫助。而它要「品嚐」,則須靠地面下的感覺來進行,完全跟著感覺走。首先,其根部會使其礦物質及營養的吸收達到最佳狀況。科學家發現,在Arabidopsis中的一種基因可以使根部「品嚐」土壤,以尋找何處有生命中需要的氮化物及氨基鹽。它會節衣縮食,讓根部優先成長,以找到營養源,而不是隨意滋長,浪費資源。看來植物還是蠻聰明的。

為鎖定那種基因負責這項工作,科學家們也傷透腦筋。後來他們還是採用突變的方法將某些基因關閉,然後觀察那一個基因在被關閉時,無法對氮化物吸收,並由主根延伸其側根。最後發現一種基因叫ANR1,可以偵測氮化物。

植物不僅尋找簡單的鹽類而已,科學家們最後發現:一種存在根表面叫Apyrase的酵素,可以「品嚐」由土壤微生物如黴菌所產生的三磷腺核甘(ATP)。這是一種無所不在但能短暫儲存能量的地方。這個酵素會讓植物偷走ATP,然後將其轉換成磷化物營養分,並加以吸收。這種由植物回收並利用細胞外ATP的觀念尚屬新的發現。

植物對人體有興趣大部份應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有些植物屬於素食者,會將其綠色的同族吃掉。有一種巫婆草,可以主動掠食地下的其他植物,侵入其根部,竊取其水分及養分。在非洲及亞洲地區,這種植物可以催殘40%以上之可耕地,使其荒廢而不得耕作。巫婆草喜歡品嚐穀類如高梁或玉米發芽時,根部所產生之化合物。它會利用這些化合物作為小辮子,尋找這些植物之所在,然後像吸血鬼一樣將其吸乾。最後你會發現整塊田地的農作物完全枯乾,而旁邊卻長出妖艷不已的紫色花朵,這就是巫婆草另一番魅功。

植物有「嗅覺」



「品嚐」的功能亦可用於防衛外來的攻擊,這是不可思議的現象。有些植物可以因嚐到昆蟲的唾液而辨識出毛毛蟲正在吃它的葉子,因而會作出適當反應。科學家發現,玉米、甜菜及棉花之葉面要隨時反應到一大隊毛毛蟲的侵襲,因而發出求救的信號。這是當葉面偵測到昆虫的唾液時,會暗中揮發出一種香烴氣體到空中,吸引寄生黃蜂,吃掉毛毛蟲要孚化的卵。

問題是當植物偵測到唾液時,植物本身已受到攻擊。植物最需要的是在受到攻擊之前先能偵測出來,例如味道之類。


最近的研究則發現:植物可以嗅到煙的存在,而且煙可能因而能刺激埋在土中的種子發芽。在森林中,每有大火後,可以使埋在土中很久的種子開始發芽,這可能是因為種子嗅到煙味的結果。而科學家在萵苣、芹菜與油菜子的試驗中發現:當種子在黑暗中曝露在含有煙化合物的飽和水溶液時,即會發芽。這項發現也許可以應用在雜草控制上,因為經過煙處理的草種子會發芽,然後可以利用殺草劑或用犁耕的方式一舉消滅它,如此這般的處理可以讓下一作免受雜草之苦。目前也有廠商開始銷售注入煙藥劑的過濾紙,作為催化發芽的方法,真是有趣。

植物有「觸覺」



對於發芽的反應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有些植物對這種反應則是立即的。如含羞草,輕輕一碰即刻凋萎,非常柔弱無骨地塌了下去。亦有些肉食性植物如捕蠅草可以立即將昆蟲關閉在籠子裡,任其自由自在地享受。爬縢植物如豌豆、豆科植物等均具有極微細的觸覺,可以將其觸鬚繞在固定的支撐上。這些植物均有特殊的機構,但並不是僅僅這些植物有觸覺而已。科學家認為,這些具有特殊觸覺的植物,實際上只是將植物具有的功能加以放大而已,幾乎所有植物均有類似的特性。番茄外表看起來蠻斯文,沒有爬縢的個性,偏偏人類硬是要他站起來,靠著拐扙或繩子,煞費苦心。

一般的植物需要觸覺,其目的在反應風力加諸其身的緩衝能力,以免造成其枝葉損傷。植物本身不喜歡被風搖動,因而設法以延伸其驅體的方式阻止搖動,所以有些詩人描寫植物體態阿羅多姿,其實是錯誤的,有些誤解植物的本意。植物為使其驅幹組織伸直亦消耗許多能量,對農民而言將會增加其栽培成本。有一個實驗是將玉米植株每天搖動30秒,結果發現與不搖的比較,其產量也被搖掉30至40%,至為可觀。故住在溫室裡的植物產量應比戶外的高,也許你下次訪問一座溫室時,可以對裡面成長中的植物這樣打打氣。

植物會「聽」



植物可能會看、會品嚐、有嗅覺、有觸覺,但是它到底有沒有聽覺呢?有一次科學家進行一次試驗。他將矮種豆科植物置於不同聲音中,利用顫音的方式將選定的頻率上下5%的範圍進行試驗。結果在正常人說話2kHz的頻率下,音量比一般人說話略高一些,約70-80分貝,其成長的速率約為沒有加聲音的兩倍!同時儲存在冰箱中的胡蘿蔔種子,在聲音的處理下,其發芽率也比較高。一般正常的發芽率約為20%,但當加入顫音處理之後,其發芽率為80-90%!原來植物耳根子也軟,聲音對它竟也如此重要。
參考: 秋天落葉子
2006-12-01 4:12 am
美國電子專家斯科特在測謊器試驗中發現植物有思想、情感及社會聯繫。

植物同樣有思想。好象迄今為止人類並沒有找到植物的思想中樞。於是就又有一些妄自尊大的人否認植物有思想。試問植物如果沒有思想,又如何會向著陽光生長?植物的思想能量應該比動物更弱,所以較難察覺。
可以說,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有思想的,但能量有強有弱。人有思想,動植物有思想,水、氣、星、宇宙都是有思想的。只不過由於能量強弱的差距太大,頻率相差過多,人類無法接收或接收到而不知情而已。
這就如同人耳接收聲音,頻率極高或極低的聲音都是人類聽不到的。但我們決不能因為自己聽不到就否認這些聲音的存在。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教授與紐約大學幾位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植物亦會製造類似神經介質感受器的蛋白,令科學界不得不重新剖析植物與動物間的關係。
動物神經細胞會分泌出榖氨酸(一種氨基酸)及其他神經介質,這些神經介質利用鄰近神經細胞外層的特別感受器,把訊息傳到身體各部分。在人的腦組織內,榖氨酸感受器影響多項生命功能,例如記憶的形成和儲存。一些神經系統的疾病亦相信與感受器是否能正常操作有關。研究曾發現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腦組織內有過量的榖氨酸。此外,阿爾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亦相信與榖氨酸訊號失控有關。

林教授等在科學權威刊物《自然》雜誌的十一月號內發表文章,報告他們在植物中發現穀氨酸感受器的有關研究。他們在擬南芥菜(Arabidposis thaliana, 一種植物遺傳學研究常用的野草)中分離出榖氨酸感受器的基因編碼,並發現這些感受器直接影響植物內的訊息傳遞 ─ 當植物種植在含有榖氨酸感受器抑制劑的培養基內,植物的感光反應即受影響,其下胚軸會增長而葉綠素的合成則減少,由此證明植物內光的訊息傳遞受榖氨酸感受器調控。

這些實驗結果亦為植物製造的神經毒素的進化提供一個新理論。林教授指出以往生物學家相信植物製造神經毒素純是為了防禦草食類動物的侵襲,但這項植物榖氨酸感受器的研究卻指向另一可能性,即神經毒素最初可能是植物用來作訊息傳遞的分子,通過榖氨酸感受器和其他類似的感受器來調控植物本身的生命功能。部分植物大量製造神經毒素作防衛用途很可能是植物受環境(如草食動物的出現)的影響而演化成的特質。

此項研究除了在生物學理論方面開闢新門徑外,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林教授指出利用植物生長的特性,有關人類神經感受器的新葯物,可以先用植物來作大規模的初步測試,相比於動物測試便宜及簡單得多。另一方面,科學家亦可利用植物神經介質感受器對訊息傳遞的影響來操控農作物的發育及生長,達到增加及改善農產的目的。
2006-12-01 2:45 am
我覺得未必有啦
就好似細菌咁
只會為生存而活
2006-12-01 2:39 am
有的嘛!
植物有思!!
參考: 我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59: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30000051KK027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