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解-韓愈的問題

2006-12-01 1:53 am
當中「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
《 》裡面的是什麼?

回答 (2)

2006-12-01 2:42 am
✔ 最佳答案
《 》裡面的是書
周《誥》=《尚書》入面既《 周書 》,當中有《大誥》、《康誥》等篇
殷《盤》= 《尚書》入面既《商書》,當中有《盤庚》三篇

《春秋》:《春秋左氏傳序》
《左氏》:《左傳》
《易》 :《易經》
《詩》 :《詩經》
《莊》 :《莊子》
《騷》 :《離騷》
參考: 青木出版預科中國文學
2006-12-01 2:17 am
韓 愈《 進 學 解 》


《進學解》之主旨

韓愈作《進學解》之主旨大約有三點: 其一是嗟怨有才不得用, 有司不得明。韓愈在文中指出自已博學能文, 致力於發揚儒家之精微, 又「業精」、「行成」, 學業精進, 行為品德又有所成就, 可是卻不為世所用,「投閒置散」, 更「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韓愈把這一切都歸咎於有司的不公不明。

其二是自述為學為文已達閎中肆外之地。韓愈在文中指出自己文章的精微,更吸收了各家的精華, 所以文章的內容廣博豐富, 形式又恣肆雄放。而在為學方面則以儒家為標準, 載道斥佛老。

其三是自嘲, 實自負為孔、孟、荀之傳人。韓愈在文中處處自嘲以反映諷刺現實, 發洩不平。通篇表面上是讚美在位者, 但諷刺之意味卻十分重, 韓愈更通過孟、荀之不幸, 襯托自己的懷才不遇, 實自負為儒家之傳人。

《進學解》之內容

本文共分三段, 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段寫國子先生教誨生徒, 提出「進學」的主張:「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 勉勵學生應該經常注意學業與品德的修養。跟著韓愈把學生的學習和朝廷的用人聯繫起來:「方今聖賢相逢, 治具畢張, 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 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 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 孰云多而不揚」, 說明政治清明, 聖君賢相很重視人才的提拔和培養, 稍有才能之士都會全被任用, 從而指出多才多藝之人是不會被埋沒的。最後更點出官員之賢明和公平,「諸生業患不能精, 無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 無患有司之不公。」

第二段寫學生對國子先生所提出的「進學」主張表示懷疑, 指出了先生在「為學」、「於儒」、「為文」及「為人」四方面皆有所成績, 但在政治上還是不免動輒得咎, 屢遭貶謫。「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 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廣泛閱讀六藝和諸子百家的著作, 又勤學不倦,「焚膏油以繼晷, 恆兀兀以窮年」, 指出先生為學之勤,「先生之業, 可謂勤矣。」

接著點出「先生之於文, 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意思是說國子先生的文章內容宏博而形式恣肆雄放、暢達。這都是由於先生能適當地吸取前人的精華,「上規姚姒, 渾渾無涯。周誥殷盤, 佶屈聱牙。春秋謹嚴, 左氏浮誇。易奇而法, 詩正而葩。下逮莊騷, 太史所錄, 子雲相如, 同工異曲。」故此先生之文章也十分精妙, 可以媲美前人。最後, 學生再稱讚「先生之於為人, 可謂成矣。」指先生的品格完美, 通曉事理, 待人處事各得其宜,「少始知學, 勇於敢為。長通於方, 左右具宜。」以上四點皆是學生對先生的讚揚, 可達「業精」和「行成」之境地。然而學生立刻提出疑問, 先生既然學問、行為都有所成, 但卻「公不見信於人, 私不見助於友」, 既得不到朝廷的信任重用, 又得不到朋友的幫助, 又處處碰壁, 每個舉動都容易得到罪咎,「跋前躓後, 動輒得咎」, 更被流放到邊遠之地, 雖為國子博士, 但閒散, 無表現, 多次遭遇失敗, 運氣甚差。「三年博士, 冗不見治。命與仇謀, 取敗幾時。」以至「冬暖而兒號寒, 年豐而妻啼饑」, 兒子和妻子都沒有安定、舒適的生活。最後學生更以詰問的語氣說:「不知慮此, 而反教人為?」通過生徒這番質詢, 作者含蓄地諷刺身居高位的權貴不辨賢愚, 以發洩自己大才小用的牢騷和憤慨。

第三段從寫國子先生回答學生的疑問, 進一步申論自己的進學主張。作者用木匠取材建屋、醫生施藥治病為喻:「大木為杗, 細木為桷。施以成室者, 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 赤箭青芝, 牛溲馬勃, 俱收並蓄, 待用無遺。」說明工匠使不同才料都能派上各自的用場, 做到物盡其用; 醫師收集不同的藥物, 用它們治療不同的疾病, 做到藥施其宜, 以比喻宰相用人治國, 賢明公正的人都得選用, 同時「雜進巧拙, 紆餘為妍, 卓犖為傑, 校短量長, 惟器是適」。韓愈再舉出孟子、荀子的不幸遭遇來襯托自己:「孟軻好辯, 孔道以明, 轍環天下, 卒老於行。荀卿守正, 大論是弘, 逃讒於楚, 廢死蘭陵: 是二儒者, 吐辭為經, 舉足為法, 絕類離倫, 優入聖域」。作者的這番說話, 充滿對兩位大儒生前遭遇的同情, 也包含著對世道的憤慨。跟著, 他又談到自己「學雖勤而不繇其統, 言雖多而不要其中, 文雖奇而不濟於用, 行雖修而不顯於眾」, 及「乘馬從徒, 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 窺陳編以盜竊」的庸人, 說自己不追隨儒的道統, 只懂襲取古人的說法而成著作, 其實這些都是反語, 世俗因循苟且之輩皆安然無恙地坐食廩粟, 自己耿介拔俗卻窮愁潦倒。

最後更說自己的「指前人之瑕疵, 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 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 欲進其豨苓也」。在此韓愈又自嘲己之指責權貴, 有司之不明不公是不自量力的做法, 較之於孟、荀, 自己應該心滿意足安於現狀。


韓愈對寫作古文的見解

韓愈認為寫作古文的思想內容應以儒為準, 載道斥佛老,「觝排異端, 攘斥佛老, 補苴罅漏, 張皇幽渺, 尋墜緒之茫茫, 獨旁搜而遠紹, 障百川而東之, 迴狂瀾於既倒」。一個學有所成的儒者, 必須勤學:「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 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記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鈞其玄, 貪多務得, 細大不損。焚膏油以繼晷, 恆兀兀以窮年。」並要堅守儒家道統, 補救儒家學說缺漏, 發揚其精微理論。

而散文的作法是應好古文辭, 推崇三代兩漢之書、六經百家之言:「沈浸濃郁, 含英咀華, 作為文章, 其書滿家。上規姚姒, 渾渾無涯。周誥殷盤, 佶屈聱牙。春秋謹嚴, 左氏浮誇。易奇而法, 詩正而葩。下逮莊騷, 太史所錄, 子雲相如, 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 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韓愈在尊重經典和道統的基礎上, 又能重視莊子、屈原以下的散文和辭賦的藝術成就, 並取其精華, 充實自己的作品, 因此他的散文寫得氣勢浩瀚, 文采煥發, 取得極高的成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18: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30000051KK024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