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漢及其新政

2006-12-01 12:58 am
談王莽篡漢及其新政

回答 (3)

2006-12-01 10:08 pm
✔ 最佳答案

王莽篡漢及其新政

王莽獲得權勢之原因(篡漢背景):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民心思變,外戚王莽乘時篡位,建立新朝。現就王莽得勢背景分述如下:

自漢武帝以後,朝政為外戚王氏一門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餘蔭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獨攬大權。
王氏子弟大多驕奢淫逸,獨王莽為人恭儉,雅好儒術,禮賢下士,故聲譽日隆。
平帝在位時,王莽推行惠政以籠絡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後裔,捐私產以救濟貧民,擴充京師太學,增加五經博士名額,於郡國縣邑廣置學校等。
西漢末年,「五德終始」思想盛行,王莽利用「漢德已衰,新聖將興」之說,假托符命以新聖人自居,取得國人之擁護。

王莽新政之內容:
王莽即位後,以【周禮】為依據,實行托古改制,主要內容如下:

政治方面


行西周之封建,恢復巡狩之制,並依時舉行郊祀等古禮。
依禹貢分天下為九州,設六服,每服一千八百諸侯,合成萬國,又復周禮,恢復百官古時之稱謂。
經濟方面:
1. 恢復土地公有制,將土地收歸國有,更改為「王田」;八家佔田不過一井,不得自由買賣。
2. 行五均?貸,規定鹽、鐵、酒由國家專營,又開發天然資源,平抑物價,課征稅項,操縱全國經濟。

改革幣制,以金、銀、龜、貝、布為貨幣,共二十八品;又嚴禁人民自鑄私錢。
社會方面:

改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又課收荒地稅,而無職業者不納稅則強迫服勞役。
總言之,王莽托古改制,試圖解決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惟矯枉過正,反導致民怨沸騰,終告失敗。


王莽推行新政不當之處(失敗原因):
王莽推行新政失敗之原因約有下列數點:

泥古不化:王莽盲目好古,於改制斤斤計較於名目之復古,不切實際,故雖有理想,卻難獲實效。
剛愎自用:王莽篡漢後,凡事獨斷獨行,不納異議,故臣下僅能依違敷衍,不敢明言新政之失,無法隨時修正。
推行過急:改革前未有周詳推行計劃,以致令紛繁,甚或前後矛盾,以致人民無所適從。
新政本身
幣制紊亂:多次改革幣制,貨幣種類繁雜,引致經濟混亂,物貴錢賤,成為新政致命傷。
未能得人:王莽僅留意於法制之斟酌,未能整頓吏治,故貪官污吏借行新攻而舞弊營私,百姓深受其害。
王莽欲轉移國人反對新政之情緒,故對用兵,結果戰爭失敗,百姓離心。
7. 王莽晚年中國東部及中部發生嚴重荒旱,哀鴻遍野,民亂四起。





西漢末年,成帝、哀帝和平帝不理朝政,引致外戚弄 權。王氏家族,從王鳳到王莽,先後掌政,帝權旁落。


西漢的儒學,受了陰陽家的影響,常以自然現象來推斷人事的禍福,更用鄒衍的「五德終始說」來解釋政治的變化。 昭帝時,還流行「漢歷當終,新王將興」的說法。王莽恭儉博學,禮賢下士,以新聖人自居,最後廢孺子嬰,自立為帝,改朝號為「新」。

漢室盛衰的分界,當在宣、元二帝期間。元、成、哀、平四帝,生活奢侈,加上外戚王氏家族,貪財納賄,賦稅日趨繁苛。成帝時,百姓饑饉,經濟出現危機
武帝在位時,豪強兼併農民土地的現象,已很普遍。元帝到哀帝的四十餘年間,情況更為嚴重。成帝期間,人民無以為生,遂鋌而走險,紛紛起而作亂。




恢復封建制度:王莽仿照周朝的封建制度,分全國為九州萬國。他又聲稱漢代諸侯和四夷君長的王號,都不合古制,遂廢所有王號,恢復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改稱諸侯為「公」,四夷君長為「侯」。



4.2
更改官名和地名:王莽根據《周禮》,重新釐定官職名稱,又恢復地方的古名。




恢復井田制度:為了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王莽恢復井田制,把土地收歸國有,稱為「王田」,然後均分予農民,禁止私人買賣。



5.2
推行五均六筦政策:為了平抑物價,防止商人囤積居奇,王莽在五大都市(臨淄、成都、宛、邯鄲、洛陽)和首都長安設立五均司市官,負責徵收工商業所得稅和管制物價。此外,為了打擊商賈以資本操縱社會經濟,又把漢武帝實行的鹽、鐵、酒專賣,推廣至賒貸、名山大澤和鑄錢,全部收歸國有,稱為「六筦」。












思考2:為甚麼漢武帝推行鹽、鐵、酒專賣,唐太宗實行「均田制」,都沒有被史學家批判,而王莽推行「五均六筦」政策和「王田制」,卻受到學者非議呢?(提示)



5.3




改革幣制:王莽在七年內推行了四次幣制改革,發行六種貨幣,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同時使用,又嚴禁民間私自鑄錢。





圖片參考: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2005/hkcee/chist/wm/images/smallpicture/1_5F25.JPG


圖片參考: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2005/hkcee/chist/wm/images/smallpicture/4_79.JPG


圖片參考: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2005/hkcee/chist/wm/images/smallpicture/2_61.JPG


國寶金匱直萬
新朝發行的不同錢幣
新朝貨幣:(上):十布(下):六泉

禁止買賣奴婢,改為私屬。又強逼勞動,開墾荒地,以杜絕無業遊民,增加生產



2007-03-21 3:33 am
很好,正岩係我的功課之用
2006-12-01 1:05 am
王莽篡漢 新朝 (8-23)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出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西元前四十五年),紅極一時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但父親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著哥哥去世,由他擔起全家生活的責任,莽極為孝順母親而有聲名,尊敬嫂子,照顧侄兒,生活儉樸,平日博學多覽,手不釋卷,學習「禮經」,拜陳參為師,為人謙恭有禮,結交社會賢達俊士,折節力行,宗族稱孝,師友歸仁,為一時人望之所寄。

隨著年齡的增加,社會歷練的增長,王莽體認到除讀書之外,還須伯叔父的幫助,因而對伯叔父刻意的恭順,官居大司馬的大伯父王鳳生病時,莽親自煎藥嘗湯,守在榻前數月,不眠不休,比王鳳的兒子還孝順,王鳳臨死前告訴妹妹皇太后王政君,要她照顧王莽。在成帝陽朔三年(西元前二二年),拜莽為黃門郎,稍後拔為射聲校尉( 掌管善射武士的軍官 )。

西漢自中葉以來,皆以外戚輔政,元帝皇后王政君,歷佐四世六十餘年為天下母,莽以姑母為憑藉,初以謙恭下士,勤儉廉樸,收攬人心,後以爵位益尊,節操益謙,常把自己的俸祿和皇帝的賞賜,分給賓客,甚而賣掉車馬,救濟窮人,朝野上下皆讚王莽,聲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西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歲入中樞開始作官,辦事認真,對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書成帝,願把封邑部份給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薦王莽;三十歲,封莽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近臣)。而莽之伯叔父鳳、商、根相繼為大司馬輔政。成帝之世,王氏為侯九人,為大司馬五人。西元前八年,王根病重,舉薦莽代替大司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時年三十八歲。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親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勢。莽不得不請辭下台,退居新野 (河南屬地 ),閉門讀書,一面注意朝廷動態,等待機會,準備東山再起。他的兒子王獲殺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殺償命,莽此舉得到人們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書為他反平。在西元前二年,莽獲允回京居住,隔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璽,召王莽復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百官奏書也由莽處理;此時莽四十五歲,一夕之間,莽成了國家最高行政的執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勢力,立王箕子為平帝,還為平帝祖母馮太后及東平王昭雪,迅速果斷的行動,受到朝野上下的擁戴,為推行以後的新政奠基礎。隔年太皇太后賜給莽為安漢公,類似周公受封的封號,莽假意推辭再三,接受了名號,卻把俸祿轉給二萬八千人的封賞,大家皆歌頌王莽的恩德,此時正值西元紀元一年。四十八歲莽立女兒為平帝后;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作八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四十九歲莽被封為宰衡,其地位在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時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增加各經博士的名額,由一人增至五人,廣建學校、宿舍,使有才幹之士紛來京師,京師頓時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漢廷儒生的擁戴,群臣上書說,周公設禮作樂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昇平,莽因而加封九錫,莽此次卻沒謙讓。

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卻死了。立孺子嬰為皇太子,只有兩歲,太皇太后據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為攝皇帝,自稱「予」。此時莽五十一歲,值西元六年,年號稱為居攝元年,翌年,東郡太守翟義及槐里人趙明、霍鴻起兵反莽,聲勢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稱帝之心浮現。此時讖緯禪讓之說盛行,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如「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次日莽則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國號新,稱始建國元年(西元九年),莽年五十四歲。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歷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

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為,動引經義,對周禮等三代政治為理想,變法大肆改革,號為新政,卻是復古;首定國家經濟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屬,五均賒貸,六筦政策,即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利用公權力控制市場經濟,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下至人民養生嫁娶,官室封國、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皆依周禮,一系列改革,充滿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驟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王田」、「私屬」,影響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劉姓宗室失去權位,自然引起不滿和抵制。莽看不起邊疆諸國,野蠻無文明,削王為侯,致使邊疆亂起,不得平息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54: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30000051KK020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