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答40分:吳楚之戰中,為何吳人不徹底滅楚?

2006-11-30 7:20 am
在春秋時期,晉國為牽制楚國,扶植了吳國抗衡,「聯吳制楚」。
其後吳王闔閭先後五次攻楚而大捷,直搗楚都-郢,令楚國大傷元氣。
問題卻是:
1.這場戰爭有名字嗎?那是什麼名字?還是沒有的?我只有點印象,卻忘了。
2.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徹底殲滅楚人,反而放過楚國?
* * * * * * * * * * * * * * * *
希望有人能提供詳細闡述,我定必選出實至名歸的最佳者。
我會就問答者的解答作出必要的補充,譎務必對問題跟進,好讓我釋疑。
複製網上資料者,請確保在針對我所問的問題。

回答 (2)

2006-11-30 8:10 am
✔ 最佳答案
這場戰爭,吳軍在五場戰役中都大敗楚軍,其中柏舉之戰是其中一場吳軍大敗楚軍的戰役。不過只是五場戰役的其中一場,並非整場戰爭的名字。據我所知,這場戰爭沒有特別名字。
吳國即已攻陷楚都郢,為何不徹底殲滅楚人,吞併楚國,我想有以下原因:
1. 楚國地大,吳國一下子不能將整個楚國吞併,反而吳軍孤軍深入楚國心臟,萬一後路被截會十分危險,故吳軍不敢乘勝追擊
2. 吳軍入郢都後,被郢都王宮內的財寶迷住了,將士被爭奪財寶而出現不和
3. 楚臣申包胥在郢都被攻陷後,走到秦國求援,秦國國君秦哀公本不願派兵救楚,怎料申包胥在秦王宮前不吃不渴跪足七日七夜,這次事件就是著名的『申包胥哭秦廷』,結果秦哀公受感動,派兵救楚。楚國得到救兵,吳國更難消滅楚國。
4. 吳王闔閭、重臣孫武、伍子胥皆在前線,吳都梅里則由闔閭之弟夫概暫代管理,怎料夫概乘機在梅里謀反,故闔閭須要分兵東返平亂。
5. 除了夫概叛亂外,在吳國南方的越國,也乘吳國精銳兵馬西出昭關伐楚,派兵攻入吳境。
基於以上因素,闔閭等人皆認為吳國此時吞滅楚國是不可能的,而且已在楚國掠得大量財寶,撤走也可有交待,故佔郢都不久後就引兵東返,使楚國得以復國。
參考: 傅樂成:中國通史
2006-11-30 8:23 am
1. 正如你所提到,闔閭先後五次攻楚,而最關鍵的戰役名叫柏舉之戰,因為吳軍在柏舉之捷後進入楚都。《春秋‧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柏舉.楚師敗績.楚囊瓦出奔鄭.庚辰.吳入郢.」

2. 為何吳國不滅楚

《史記‧伍子胥列傳》有以下記載:
最初,伍子胥與楚國大臣申包胥是朋友。伍子胥逃離楚國時,對申包胥說:「我必會消滅楚國。」申包胥說:「那麼我定必保存楚國。」吳兵入郢,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國。秦國不答應。申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好像申包胥這樣,可以不繼續存在嗎?」乃遣戰車五百,救楚擊吳。六月,敗吳兵於稷。當時吳王闔閭久留楚國,尋找楚昭王,其弟夫概乃回到吳國,自立為王。闔閭於是撤離楚國,擊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楚昭王見吳有內亂,乃復入郢,封夫概於堂谿,為堂谿氏.楚復與吳戰,敗吳,吳王乃歸。
又《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吳使別兵擊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

吳國不滅楚是因為不能滅楚,原因:
1. 越國先在後方騷擾吳國,楚國大臣申包胥再向秦國求援,秦國援軍擊敗吳軍;
2. 吳國未能捕獲楚昭王,不能斬草除根,留有後患。若果昭王聯合楚國反吳勢力,利用楚國廣大的土地,與吳國打游擊戰,將對吳國不利。何況吳軍多次出征,也必有勞損;
3. 吳王闔閭之弟夫概造反,闔閭被逼撤退,回國對付夫概。楚昭王乘機復國。
參考: 《史記》、《春秋》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4: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9000051KK051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