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杜撰」意為臆造,虛構,又作「杜田」、「杜園」。
通常人們認為「杜撰」與北宋杜默有關,其根據是宋人王楙《野客叢談》,該書載:「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說的是杜默喜歡作詩,但並無真才實學,對詩的韻律一竅不通,反對循規蹈矩,因此屢試不第。因此他的詩往往是信口胡謅,鬧出許多笑話。
但也有人認為杜撰並不是指杜默的事,原因是宋人所記的一則故事:盛度任翰林院學士時,曾撰《張文節公知白神道碑》,送給皇上看了後,呈送中書省。有人問他:「這是誰撰寫的?」盛度匆促回答:「度(盛度自稱)撰。」說完他才悟到「度撰」與「杜撰」同音,頓時滿堂大笑。盛度比杜默年長,這說明「杜撰」不始於杜默。
對於「杜撰」一詞的起源,另有多種說法:
一是唐五代時杜光庭的事。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時,出於維護道教的目的,他在著作中經常引用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又借用佛經的編撰方法,為道教完善神系及理論體系。《道藏》五千餘卷,只有《道德經》二卷為真,其餘都是杜光庭所撰,他人視之為虛妄不實,戲之為「杜光庭撰」,簡稱「杜撰」。再往後,「杜撰」就直接表示憑空捏造或虛構了。
其二是西漢的田何,他精通《周易》,因臨淄田姓人遷居杜陵,故取號杜田生。宋朝俚語稱白撰無所本者為杜田,或曰杜園,也許是嘲笑田何的《易》學無所師承而這樣說。
其三是南朝梁陶弘景弟子杜道士,此人不甚識字,作文往往貽誤後人。因而人們把任意編造故事稱為「杜撰」。
至於哪個方是正確,尚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