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所謂基因轉殖,即將一種動、植物的基因植入另一種動、植物之中,接受的一方由此而獲得了一種它所不能夠自然擁有的品質。譬如,科學家可以培植出一種抗旱的農作物,種植在經常遭受旱災的地區,或是培養一種害蟲咬了自己會喪命的大豆或玉米,由此減少對化學殺蟲劑的使用。轉殖基因食物在營養或成分上與普通食品沒有甚麼兩樣,但顯然它們更容易種植,更易於免受各種災害的襲擊,保鮮的時間更長,因而也就更便宜。
研究人員研究培植的基因改良食物 / 農產品,大多有如下特徵:一. 加入快速生長基因後,可以生長得更快、更大;二. 混合不同作物的基因,可以產生風味多變的新品種;三. 加入耐寒、耐熱、耐旱作物的基因後,可以在更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四. 抗蟲害,加入了抗蟲害的基因後害蟲吃了自己會喪命,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五. 抗殺草劑的基因特性使農人可大肆噴灑農藥以殺除害草而不必擔心傷及作物成長。
不過,對基因轉殖食品安全間題的辯論,終於被一份英國生化學家的研究報告引發。在英國阿伯丁的一位資深生化學家普茲泰 (Arpud Pusztai) 針對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性所做的實驗發現將基因改造過的馬鈴薯餵給老鼠吃,結果發現老鼠胃壁增厚,胃腺窩增長的現象。這些現象意味著可能罹患癌症的機率增加,研究更加發現,老鼠也出現免疫力降低,頭腦萎縮的現象,另外,胸腺、腎臟、腸、脾臟也都有不良影響跡象。與此同時,美國的一項研究也發現,一位對巴西胡桃過敏的人,吃了一種注入巴西胡桃基因改造生產的大豆,竟然也出現相同的過敏現象。
對轉基因食物持有異議的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抗蟲害的轉基因物種不一定有利於環境。首先,如果在轉基因的過程中,新的抗蟲害的功能體現在植物根、莖、葉的每一個細胞之中,那麼它將比外部噴灑具有更大毒性,給消費者及昆蟲、鳥類更大的損害,給自然界帶來更大污染;而那些能夠死裡逃生的害蟲則將有可能發展成為更加難以制服的「超級害蟲」。還有人提出,轉基因植物的種子是申請了專利的,目前科學已經發展到能夠在轉基因植物的種子中設置終止基因以防止複製,那樣農民就必須年復一年地向跨國種子公司購買新種子,難免在商業上造成壟斷。
另外,不論是科學家、環保人士、或政府部門都承認,如果基因改良農作物具備太高的抗殺草 (蟲) 劑特性,在種植者放心噴灑農藥的情況下,不僅野草被殺死了,其他無害的田間植物、昆蟲均將無一倖免。結果是,雖然經濟作物欣欣向榮,但卻賠上環境中更多生物的生存機會。這種偏頗的結果決非人類科技發展的終極目標。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認為轉基因食品將對人體健康形成破壞性影響的觀點:既然牛在改變了自然喂養方式之後能引起瘋牛症,並最終將其傳染給人類,那麼怎麼能保證非純自然發生的轉基因食品就是安全的?普茲泰的實驗正好給這一觀點加上了有力的注腳。
還有一些素食者亦對基因改造食物提出質疑:若一素食食品是加入了動物基因改造生產的,那究竟是素食還是葷呢?
調查顯示,英國多數人強烈反對基因改造食物,並以「科學怪物」來形容這類食品;另一些人則認為至少應進一步研究,直至證明食物安全才食用。
然而,爭論歸爭論,事實上此類轉基因食品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黃豆是60%加工食品的原料,而其中一大黃豆出口國美國,在原料出口前已經將普通黃豆和基因改良黃豆摻雜在一起了。而商家沒有義務注明那些食品是基因改良食物的衍生物,亦難以遂一標明各食物成份是否為基因改造產品,從嬰兒牛奶、麵飽、湯料到麵食,人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地食用著基因改造食品。
轉基因食品對世人來說是喜是憂,科學家對此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無論是英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會在轉基因食物研究領域退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