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發生過最嚴重的颱風

2006-11-30 3:30 am
我想要香港曾發生過最嚴重的颱風ge詳細資料(最少包括名稱,時間,破壞程度等)
唔該^^

回答 (6)

2006-11-30 3:33 am
✔ 最佳答案
(1)襲港威力最勁的颱風 - 溫黛(Typhoon Wanda)

發生於1962年的颱風溫黛(Typhoon Wanda),是紀錄上吹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溫黛」襲港時分別創下香港最低氣壓、最高每小時平均及最高陣風的風速紀錄。溫黛同時在香港東北面的吐露港引起風暴潮,造成嚴重傷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各次風災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共有130人死亡,53人失蹤。

形成
1962年8月27日,熱帶低氣壓溫黛在香港東南偏東約1,300浬,即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形成,並向西北偏西向呂宋海峽移動。翌日,溫黛加強成為一強烈熱帶風暴。8月29日美軍的氣象偵察機測得溫黛中心風力達到颶風程度,環流直徑接近1000浬。

襲港過程
8月30日,溫黛中心風力增強至每小時80海浬,其中心在香港東南偏東400海浬,皇家香港天文台於(當地時間,下同)19:45懸掛1號戒備信號。8月31日09:00,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155海浬之南中國海上,並繼續穩定以時速10海浬向西北偏西至西移動。香港亦開始轉吹北風。同日16:10,香港天文台改掛3號強風信號。

當天下午,香港仍然未吹強風,但各跡象顯示颱風將進一步接近香港。香港天文台於22:50改掛7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翌日9月1日02:00,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105海浬。位於香港東南之橫瀾島氣象站此時錄得烈風,陣風時速達48海浬。約2小時後,維多利亞港內的風力仍然只在強風程度,但橫瀾島風力已加強至持續每小時40海浬,陣風57海浬。天文台於是在04:15改掛 9號烈風或暴風加強信號。

兩小時後,即9月1日06:15,溫黛中心位於香港天台東南約50海浬,進一步接近香港。天文台於此時改掛10號颶風信號,由於當天早上香港將正值天文高潮,天文台並同時發出風暴潮警告。09:00,溫黛在香港境內東部水面,香港普遍吹颶風。橫瀾島錄得陣風為116海浬,大老山為154海浬;天文台則在09:30錄得10分鐘平均風速為78海浬,陣風140海浬,氣壓為953.2毫巴。溫黛最接近香港是09:50,中心位於天文台以南10海浬。吐露港在10:30左右出現風暴潮,水位比正常高潮再升高10英呎,達17英呎。在大埔,風暴潮的浪頂為平均水位線以上23英呎。至上午11時,溫黛風眼移至長洲附近,風眼經過時部份地方出短暫風勢平靜;之後各地改吹東南風。至14:15,天文台改掛6號烈風或暴風訊號,表示轉吹西南烈風。天文台於19:05改掛3號強風訊號,翌日(9月2日)00:45除下。由8月31日至9月2日,香港共錄得259.8毫米雨量。

影響及傷亡
130人在溫黛襲港之中死亡,當中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區受吐露港風暴潮襲擊時身亡。另外53人失蹤,72,000人無家可歸。700多艘小艇嚴重受損,500多艘沉沒。24艘遠洋船擱淺,12艘出現碰撞。新界農作物損失嚴重,沙田及大埔約869頃農田被海水淹浸受,沙田約有3,000家木屋損毀,市區內的木屋區,與及避風塘內的住家艇亦有大量損毀。

襲港紀錄
溫黛是一個中心風力緊密的颱風,襲港期間創下以下的香港氣象紀錄,並保持至今:

紀錄以來最低瞬時水平面氣壓:953.2毫巴
紀錄以來天文台最高陣風:每小時140海浬
紀錄以來第二最高天文台一小時平均風速:每小時68海浬(比1896年颱風低一海浬)
二次大戰後維多利亞港內最高風速:大老山,陣風154海浬,一小時平均102海浬


(2)
sorry我不知道那個颱風行得最入中國,但我知道有個颱風橫誇得地球最長 - 荷貝(Typhoon Hope)

1979年的颱風荷貝(Typhoon Hope),是1979年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其中一個強烈颱風。荷貝是紀錄上少有同時影響兩個大洋的熱帶氣旋。他於7月27日(世界時)在關島西南,約東經145度上形成,經過呂宋海進入南海前一度達至超級颱風強程。荷貝在台灣及菲律賓皆有造成損失,橫越南海後在香港登陸,是70年代吹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之後荷貝進入中國大陸,並且在廣西減弱成一熱帶低氣壓。但荷貝並未像大多數的颱風在登陸後迅速消散,其殘餘部份繼續向西移動,為中南半島北部帶來大雨,穿越越南、老撾、緬甸、孟加拉後再進入海面,在孟加拉灣再次增強。荷貝於8月7日在印度加爾各塔再次登陸,最終於8月8日在東經85度附近的印度北部消散,距離其源地足有六分之一個地球。

形成及移動
1979年7月25日,關島西南出現一熱帶擾動。美軍氣象偵察機進行偵察後,在當天中午(世界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之後荷貝曾一度減弱,但在7月28日再次加強至熱帶低氣壓強度。7月29日另一次偵察得出荷貝中心氣壓為972毫巴,持續風力達70海浬,中央密閉雲區直徑120海浬。當天中午(世界時)荷貝被升格為颱風。之後荷貝移動速度逐漸加快,至7月30日,荷貝開始以每小時14海浬的速度向西北移動,並且迅速增強。7月31日早上7時半(香港時間),荷貝的中心氣壓降至926毫巴,持續風力每小時85海浬。中央密閉雲區直徑180海浬,環流直徑600海浬。至當日21:00(世界時12:00),其中心風速達每小時130海浬,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10小時後的另一次氣象偵察得出荷貝的中心持續風力為每小時140海浬,中心氣壓為902毫巴。同時荷貝的中央密閉雲區縮減至只有直徑150海浬,環流約400海浬。估計當時荷貝中心的陣風可能達每小時160海浬。

8月1日下午(當地時間),荷貝經過台灣以及呂宋之間的巴斯海峽,其風力並稍為減弱。荷貝在台灣桓春半島以南43海浬掠過,當地錄得持續風力時速40海浬,陣風時速86海浬。台灣東部及南部皆有出現烈風及水浸;房屋、農作物受損,一人死亡。菲律賓的巴丹島距離荷貝中心只有15海浬,錄得時速100海浬的颶風及950.9毫巴的氣壓;最少2人死亡。

進入南中國海後荷貝轉向西北偏西移動,並且進一步加快至每小時18海浬。8月2日早上,荷貝的中央密閉雲區直徑縮小至100海浬,中央氣壓則升至920毫巴。其中心持續風速估計仍為每小時110海浬左右。隨後荷貝的移動速度再加快至每小時28海浬,其中心在當日14:00抵達香港,以時速17海浬的速度由東向西橫越香港新界南部,然後在珠江口西岸再登陸,以每小時22海浬的速度橫過廣東南部,在廣東的37個縣造成災情,100人死亡,50,000間房屋受損。深圳亦因輸電受損而停電兩天。

之後荷貝在廣西減弱成一熱帶低氣壓,其殘餘部份穿越越南、老撾、緬甸、孟加拉,進入孟加拉灣後再次增強,最終在印度北部完全消散。

襲港過程
8月1日15:30(當地時間),荷貝中心在香港東南偏東420海浬,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1號戒備信號。當天22:00,天文台改掛3號強風信號。8月2日早上,香港轉吹北風,天文台於07:00發出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由於地形關係,香港大部份地方此時仍未感到大風。但是天文台的雷達已能清楚見到荷貝的雙重風眼。當日11:00,香港大部份地區轉吹西北風,天文台發出8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港內大部份地區風力約在同時迅速增強至烈風程度。12:35,天文台改掛9號烈風或暴風加強信號,在半小時後,即13:00改掛10號颶風信號。此時荷貝的中心距離新界東岸只有25海浬左右,香港的風力在之後的1小時內急劇加強至颶風程度。

8月2日下午2時,荷貝的風眼在大鵬灣登陸。大埔、中文大學等地在風眼經過時,最先出現接近20分鐘的無風及天晴。風眼於15:00位於大帽山,半小時後即15:30,風眼位於屯門。石崗、元朗、屯門、荃灣皆經歷約15分鐘無風及天晴,部份地方更可見藍天。此時維多利亞港內錄得荷貝的最強風速,天星小輪碼頭:最高陣風108海浬,大老山:123海浬,赤臘角:110海浬。天文台錄得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961.6毫巴,風眼之下估計應為950毫巴左右。荷貝進入新界西部之後大部份地區轉吹西南風及南風,長洲在16:00的陣風風速達100海浬。

天文台於16:45除下10號颶風信號,改以8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至20:05改掛3號強風信號。直至翌日8月3日05:30除下所有訊號。荷貝並在8月2日至8月4日為香港帶來278毫米的雨量。

影響及傷亡
在荷貝襲港之中,12人死亡,260人受傷,800人無家可歸。荷貝中心風力強勁,維多利亞港內多數地方俱錄得颶風,港內船隻嚴重損失,18艘遠洋船在海上碰撞,9艘在颶風中扯斷錨鏈在海中漂浮,2艘擱淺。 其中1艘10,000噸的希臘貨船撞向尖沙咀天星碼頭後在九龍公眾碼頭擱淺。超過100艘小艇沉沒,200艘受損。5條維多利亞港內的海底電纜被船隻拖行的錨鏈損壞,19,000條電話線失靈。油麻地危險品倉庫內的270罐氰化物被大浪捲入海中。新界及香港皆有停電。新界農作物損失嚴重,約75%的農作物受損。
2016-04-21 2:48 am
發生於1962年的颱風溫黛(Typhoon Wanda),是紀錄上吹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溫黛」襲港時分別創下香港最低氣壓、最高每小時平均及最高陣風的風速紀錄。溫黛同時在香港東北面的吐露港引起風暴潮,造成嚴重傷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各次風災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共有130人死亡,53人失蹤。
2008-08-23 11:12 pm
最嚴重的颱風是 1906年的「丙午風災」,導致超過 10,000人罹難!丙午風災是否最強風災,很難確定。不過死亡人數第二位 1937年的「丁丑風災」有可能較「溫黛」強--雖然以天文台的記錄而言,最高是「溫黛」,「丁丑風災」:「香港電燈公司在北角電力廠的風速計錄得最高陣風為167海里」。「丁丑風災」共造成約11,000人喪生。第三為 1874 的「甲戌風災」,約 2000 死亡。

維基百科有載。
2006-12-01 7:49 pm
颱風溫黛 (Wanda), 1962 ....................\
破壞程度:強勁
時間:不詳
2006-12-01 8:49 am
發生於1962年的颱風溫黛(Typhoon Wanda),是紀錄上吹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溫黛」襲港時分別創下香港最低氣壓、最高每小時平均及最高陣風的風速紀錄。溫黛同時在香港東北面的吐露港引起風暴潮,造成嚴重傷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各次風災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共有130人死亡,53人失蹤。

形成
1962年8月27日,熱帶低氣壓溫黛在香港東南偏東約1,300浬,即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形成,並向西北偏西向呂宋海峽移動。翌日,溫黛加強成為一強烈熱帶風暴。8月29日美軍的氣象偵察機測得溫黛中心風力達到颶風程度,環流直徑接近1000浬。

襲港過程
8月30日,溫黛中心風力增強至每小時80海浬,其中心在香港東南偏東400海浬,皇家香港天文臺於(當地時間,下同)19:45懸掛1號戒備信號。8月31日09:00,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155海浬之南中國海上,並繼續穩定以時速10海浬向西北偏西至西移動。香港亦開始轉吹北風。同日16:10,香港天文臺改掛3號強風信號。

當天下午,香港仍然未吹強風,但各跡象顯示颱風將進一步接近香港。香港天文臺於22:50改掛7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翌日9月1日02:00,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105海浬。位於香港東南之橫瀾島氣象站此時錄得烈風,陣風時速達48海浬。約2小時後,維多利亞港內的風力仍然只在強風程度,但橫瀾島風力已加強至持續每小時40海浬,陣風57海浬。天文臺於是在04:15改掛 9號烈風或暴風加強信號。

兩小時後,即9月1日06:15,溫黛中心位於香港天台東南約50海浬,進一步接近香港。天文臺於此時改掛10號颶風信號,由於當天早上香港將正值天文大潮,天文臺並同時發出風暴潮警告。09:00,溫黛在香港境內東部水面,香港普遍吹颶風。橫瀾島錄得陣風為116海浬,大老山為154海浬;天文臺則在09:30錄得10分鐘平均風速為78海浬,陣風140海浬,氣壓為953.2毫巴。溫黛最接近香港是09:50,中心位於天文臺以南10海浬。吐露港在10:30左右出現風暴潮,水位比正常高潮再升高10英呎,達17英呎。在大埔,風暴潮的浪頂為平均水位線以上23英呎。至上午11時,溫黛風眼移至長洲附近,風眼經過時部份地方出短暫風勢平靜;之後各地改吹東南風。至14:15,天文臺改掛6號烈風或暴風訊號,表示轉吹西南烈風。天文臺於19:05改掛3號強風訊號,翌日(9月2日)00:45除下。由8月31日至9月2日,香港共錄得259.8毫米雨量。


影響及傷亡
130人在溫黛襲港之中死亡,當中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區受吐露港風暴潮襲擊時身亡。另外53人失蹤,72,000人無家可歸。700多艘小艇嚴重受損,500多艘沉沒。24艘遠洋船擱淺,12艘出現碰撞。新界農作物損失嚴重,沙田及大埔約869頃農田被海水淹浸受,沙田約有3,000家木屋損毀,市區內的木屋區,與及避風塘內的住家艇亦有大量損毀。


[編輯] 襲港紀錄
溫黛是一個中心風力緊密的颱風,襲港期間創下以下的香港氣象紀錄,並保持至今:

紀錄以來最低瞬時水平面氣壓:953.2毫巴
紀錄以來天文臺最高陣風:每小時145海浬
紀錄以來第二最高天文臺一小時平均風速:每小時68海浬(比1896年颱風低一海浬)
二次大戰後維多利亞港內最高風速:大老山,陣風154海浬,一小時平均102海浬

路徑圖: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2/16/track.gif

而強烈颱風愛倫是一個由中太平洋吹到南海的香港, 所行的路程甚遠,也是好少見到,甚至可以說是前所未見
路徑圖: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83/10/track.gif

其他使天文台懸掛10號風球的熱帶氣旋:
http://www.hko.gov.hk/informtc/historical_tc/no10trackc.htm

颱風 無名 10 1946/07/18 15:15 夏 1946/07/18 20:00 夏 04 45
颱風 姬羅莉亞 10 1957/09/22 12:50 夏 1957/09/22 20:45 夏 07 55
颱風 瑪麗 10 1960/06/09 03:30 夏 1960/06/09 12:40 夏 09 10
颱風 愛麗斯 10 1961/05/19 10:30 夏 1961/05/19 13:00 夏 02 30
颱風 溫黛 10 1962/09/01 06:15 夏 1962/09/01 14:15 夏 08 00
颱風 露比 10 1964/09/05 11:40 夏 1964/09/05 15:35 夏 03 55
颱風 黛蒂 10 1964/10/13 04:00 夏 1964/10/13 12:15 夏 08 15
颱風 雪麗 10 1968/08/21 16:10 夏 1968/08/21 23:45 夏 07 35
颱風 露絲 10 1971/08/16 22:50 夏 1971/08/17 04:40 夏 05 50
颱風 愛茜 10 1975/10/14 14:15 夏 1975/10/14 17:05 夏 02 50
颱風 荷貝 10 1979/08/02 13:00 夏 1979/08/02 16:45 夏 03 45
颱風 愛倫 10 1983/09/09 02:00 1983/09/09 10:00 08 00
颱風 約克 10 1999/09/16 06:45 1999/09/16 17:45 11 00
參考: 香港天文台, 維基, unisys
2006-12-01 3:40 am
香港最強勁的颱風︰1937年9月2日

死亡人數︰約10900人

風速︰超過天文台儀器所能測量的速度(即超過每小時 257公里)、北角發電廠的最高陣風記錄為時速 268公里。

水淹吐露港及沙田海︰東北風推動 9米潮水,席捲沙田及大埔多條村落,沖毀六公里九廣鐵路的基堤。


收錄日期: 2021-04-23 20:59: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9000051KK034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