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最先進的國家是??

2006-11-30 2:24 am
有d咩勁野??最多可潛到幾多米海底?

回答 (5)

2006-11-30 2:07 pm
✔ 最佳答案
網友ballman511說Akula是潛水深度最強的潛艇是錯誤的,應該是俄國的Mike級攻擊潛艇,達到一千二百多米,至今依然保持世界紀錄,另外你說Akula潛水深度是八百米又是錯誤的,Akula潛水深度極限只是五百多米,八百米的是Sierra級攻擊潛艇。

2006-11-30 06:10:13 補充:
再補充一下,Ballman511說海狼級只有一艘又是錯誤的,以我所知現時現役的海狼級有三至四艘。

2006-11-30 14:45:55 補充:
Alfa級不是潛得最深的潛艇,極限只是800米左右,和Sierra級差不多,可能是兩者都是採用鈦合金殼的關係,其實Alfa最出名的是速度,極速大約是45 海哩,和一般魚雷速度相差不大,但是這艘潛艇以極速航行時噪音太過驚人,而且當時造價極之昂貴,因此沒有什麼戰略或戰術價值,唯一好處是對俄國往後的潛艇製造技術有不錯的參考價值而已。

2006-11-30 14:46:27 補充:
Mike級是俄國七八十年代中最優秀的第四代攻擊潛艇之一,材料以Alfa級的鈦合金殼為基礎再加以改良,令它擁有千多米的驚人深潛能力,再加上可以發射ss-n-21,15,16導彈。以其作戰能力本應是俄軍的王牌武器,但可惜的是造價高得令俄軍完全無法接受,至於唯一一艘的Mike級,聽說也發生了意外,從此俄國就沒再製造了。

2006-11-30 14:47:02 補充:
Mike級是俄國七八十年代中最優秀的第四代攻擊潛艇之一,材料以Alfa級的鈦合金殼為基礎再加以改良,令它擁有千多米的驚人深潛能力,再加上可以發射ss-n-21,15,16導彈。以其作戰能力本應是俄軍的王牌武器,但可惜的是造價高得令俄軍完全無法接受,至於唯一一艘的Mike級,聽說也發生了意外,從此俄國就沒再製造了。

2006-11-30 14:48:17 補充:
Sierra級和Mike級Alfa級一樣,採用了鈦合金殼,但為了減低成本,它採用的鈦合金殼不及Mike級的優越,因此它的深潛能力只和Alfa級差不多,但其靜音能力和自動化能力相當高,所以俄國不惜忍痛大花金錢製造了數艘Sierra級,而且也發展了改進型,即是Sierra II。

2006-11-30 14:48:43 補充:
但同期出現了很強競爭對手"Akula" ,Akula除了深潛和靜音能力差點外其餘也差不多,但因為它沒有採用鈦合金,所以造價相比起Sierra就十分便宜,三至四艘Akula才等於一艘Sierra II,使俄國決定採用它作為主力潛艇,總共生產了十多艘,到年90年代後期也發展了Akula II,唯獨深潛能力外,其餘的性能已經完全超越Sierra II了。
2006-12-02 3:46 am
美國同俄羅斯都是潛艇大國,而俄羅斯的A級潛艇是世界上潛深最深的潛艇,最多可以深達700公尺,但係並不代表俄羅斯的潛艇比美國的先進
2006-11-30 11:25 am
上面各網友答得都正確,但只有一半正確,因為美國只是在核動力潛艇方面是世界第一。在非核潛艇方面,德國的科技以極驚人的距離拋離全世界,她次一等的柴電型號(209型)已極受各國海軍歡迎,紛紛向德國購入作為本國的海軍主力,連造船大國日本和南韓也專門向德國購入生產權,可見德國潛艇的厲害。
但德國人最厲害的還是她的裝有絕氣推進系統(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AIP)的212和214型潛艇。AIP潛艇的特點是不像傳統的柴電潛艇一樣要定時浮出水面以開動柴油機為電池充電,它在全程都保持潛航狀態。事實上AIP可以有很多方法實行,例如瑞典的哥特林級就使用斯特林發動機。但212和214型卻用上最先進的氫氧燃料電池(Fuel Cell)。這種電池以液氫和液氧為原料,可從海水中無限量取得,當它們產生反應變成純水時就能產生電力供潛艇航行,這是一種無污染又取之不竭的能源,如果德國人遲些解決如何在海水中分解出液氫和液氧的問題(實際上這根本不是問題,核潛艇就是用電解的方法從海水中取得呼吸用的純氧),那麼燃料電池潛艇就在理論上無限期在水下航行。另外燃料電池潛艇的噪音極低,要偵察它極困難,是真正的作戰利器,所以現在有很多國家都希望從德國引入此技術。
還有上文提到的瑞典的哥特林級亦是很優秀的絕氣潛艇。據說它的噪音只有四十多分貝,即等如一個房間內只有兩個人在細語的聲音水平,這在使它幾乎無可能被偵查出來。由於它的出色性能,所以美國海軍之前也專門邀請哥特林級來作為反潛作戰訓練對象。

2006-11-30 08:16:48 補充:
cmw兄, 以小弟所知, 海狼級共有三艘, 第一艘名為海狼號, 但第二和第三艘的名稱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小弟想問潛得最深的潛艇不是Alpha級嗎? 可否介紹一下Mike和Sierra兩級潛艇?

2006-12-01 00:24:28 補充:
多謝cmw兄的詳細解答!
2006-11-30 2:30 am
潛艇是一種能在水下操作的艦艇。大部分的潛艇都是用作軍事用途,只有少量的潛艇是用作科學研究、觀光等和平用途。

潛艇的歷史可以回朔到16世紀前---1578年一位名叫威廉·伯恩的英國人在他的著作(發明與設計)一書中提到潛艇,不過早期最有名的一艘潛艇莫過於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由耶魯大學的大衛·布殊奈爾(David Bushnell)所製造的海龜(Turtle)號潛艇,其內部只可以容納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槳,1776年海龜號企圖攻擊英國皇家海軍的老鷹號(HMS Eagle)軍艦,卻失敗了。1864年2月17日(美國內戰期間)亨利(Horace L Hunley)所研製的亨利號潛艇成功地引爆魚雷炸沉聯邦軍隊的豪薩托尼克(USS Housatonic)號護衛艦,這是第一艘成功炸沉船艦的潛艇;亨利號乘員八人,以手搖柄驅動潛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進行的無限制潛艇政策,企圖以通商破壞的手段壓制英國的海運路線而達到逼迫英國和談的目的。但是這項政策也因此導致美國加入大戰對付德國的行列。

潛艇的武裝

魚雷
魚雷是潛艇使用的武器當中最普遍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一種。直到目前為止,魚雷仍是潛艇最常見的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以前,魚雷是沒有任何導引裝置,發射出去之後只能依照設定的方向與深度持續前進,直到動力用盡或是與目標接觸為止。中期以後魚雷開始有最初的導引系統協助提高命中效果,即使如此,魚雷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的主要目標還是水面艦艇。

二次大戰之後魚雷的發展趨勢有兩個主要的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導引系統的引入與成熟化,第二個方向是在動力系統上的改進以提高射程和速度。目前魚雷的導引系統當中最普遍的是聲納,可以說絕大多數的魚雷都是使用聲納搜索與追擊目標,另外一種則是以水面船隻通過之後留下的浪跡作為導引的訊號來源。在導引的型態上面誘分成有線與無線兩類。

有線導引魚雷多使用在潛艇上面,顧名思義,魚雷的後端有導線與潛艇相連接,在發射之後潛艇的射控系統得以將控制指令經由導線傳遞給魚雷,這樣可以利用更精確的控制魚雷攻擊目標。必要的時候,潛艇可以直接切斷導線,讓魚雷自行以主動聲納標定與攻擊目標。

無線導引多使用在水面艦艇和反潛火箭上面,魚雷在發射進入水中之後立刻以主動聲納搜索,發射的飛機或者是船艦對這枚魚雷不再有任何控制的能力。

二戰結束前的潛艇多在前後都有魚雷發射管,除了提高魚雷的總攜帶量以外,還可以增加潛艇的發射火力。這個設計在二戰之後逐漸消失,取代的是集中在艇手的魚雷發射管。隨著聲納的體積與空間的需求改變,艇手的位置又被聲納所取代,因此近代的潛艇的魚雷管的配置位置很多是在接近艇首的兩側。

潛艇上發射魚雷的方式有兩大量:氣壓射出與自行游出。氣壓射出就是說利用壓縮空氣與活塞作用的原理,將魚雷由發射管彈射出去。自行游出是讓魚雷以自己的動力離開發射管。

魚雷的引爆方式也有兩種:接觸引爆於磁性引爆。魚雷對於水面船隻產生殺傷力的最主要來源是水壓的劇烈變化引發船隻結構受損,而非直接撞擊船隻在水面下的部分。一般魚雷多有這兩種引爆方式。


火炮
火炮是早期潛艇的主要武器之一。早期潛艇的噸位較小,攜帶的魚雷數量有限,火炮的作用在於輔助魚雷,增強潛艇的火力。一般來說,潛艇上的火炮主要是用來警告無武裝的船隻停止下來接受檢查或者是攻擊無武裝的船隻以節省魚雷的消耗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了要對付盟軍的反潛機,德國的U艇還加裝專門對空射擊的高射機槍或是高射機砲。大戰結束之後,火炮逐漸從潛艇上消失,現在的潛艇已經完全看不到任何火炮的設置。

二次大戰中最有名的潛艇火炮當屬德國使用的88毫米炮,他之所以會有名是因為很多人誤以為這款火炮也同時被德國陸軍做為高射炮與反坦克炮。其實除了口徑相同之外,這一門火炮和陸軍的88炮是沒有關係的。


飛彈
飛彈使用在潛艇上是在二次大戰之後的新發展,不過早最的試驗還是在二次大戰時期,德國企圖將V2火箭由U艇上發射,只是這個試驗並未實用化。

目前最常見的潛艇發射(潛射)飛彈包括:地對地彈道飛彈,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以及反艦飛彈這三種。潛對空飛彈有少數國家嘗試安裝使用,採取的方式是將單兵使用的攜帶型防空飛彈改裝到潛艇上面,發射的時候依照改裝的方式,潛艇可以在水下或者是必須在水面上操作。基本上潛射對空飛彈目前不普遍也不算非常實用。

潛艦發射的反潛火箭嚴格來說不算是飛彈,因為有導引的部分是裝置在推進火箭前端的魚雷,火箭本身只負責推送魚雷到指定的區域,在功能和作用上與水面艦艇使用的反潛火箭相同。


水雷
以潛艇作為佈置水雷的載具相當常見,利用潛艇隱密的特性,到指定的水域部署攻擊性或者是防禦性的水雷網。早期的水雷有利用魚雷管發射佈置,或者是外掛在潛艇的艇身以外。現代的潛艇則都是利用魚雷管布放水雷。


潛艇的耳目

[編輯] 聲納
由於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的速率非常的高,無法做為偵測的訊號來源,以聲響訊號探測水面下的人造物體成為運用最廣泛的手段。

聲納的英文原名SONAR來自於「音響導航與測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無論是潛艇或者是水面船隻都利用這項技術的衍生系統探測水地下的物體或者是做為導航的依據。

聲納系統可以大致上分為兩類:主動與被動。主動聲納會自己發生音響訊號,藉由這個訊號接觸物體後反射回來的變化,做為計算這個物體的相對方位與距離的資料。被動聲納的作用和收聽裝置極為相近,不發出任何訊號,只接收來自於周遭的各種音響訊號來判斷與識別不同的物體。

傳統上潛艇安裝聲納的主要位置是在最前端的位置,由於現代潛艇非常依賴被動聲納的探測效果,巨大的收音裝置不僅僅讓潛艇的直徑水漲船高,原先在這個位置上的魚雷館也得乖乖讓出位置而退到兩旁去。

其他安裝在潛艇上的聲納型態還包括安裝在艇身其他位置的被動聲納聽音裝置,利用不同位置收到的同一訊號,經過電腦處理和運算之後,就可以迅速的進行粗淺的定位,對於艇身較大的潛艇來說比較有利,因為測量的基線較長,準確度較高。

另外一種聲納稱為「拖曳聲納」,因為這種聲納裝置在使用時,以纜線與潛艇連接,聲納的本體則遠遠的拖在潛艇的後面進行探測,拖曳聲納的使用大幅強化潛艇對於全方位與不同深度的偵測能力,尤其是潛艇的尾端。這是因為潛艇的尾端同時也是動力輸出的部分,由於水流的聲音的干擾,位於前方的聲納無法聽到這個區域的訊號而形成一個盲區。使用拖曳聲納之後就能夠消除這個盲區,找出躲在這個區域的目標。


[編輯] 潛望鏡
潛望鏡使用在潛艇上的歷史比聲納還要久,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使用的龜形人力小潛艇已經使用類似簡單潛望鏡的光學裝置作為航行時的導航依據。

潛望鏡利用光學鏡面折射的原理,在一個長管子的兩端安裝鏡片,上端的鏡片會將面對的影像向下折射,位於底部的鏡片將折射過來的影像作第二次折射,觀測人員透過底部的折射鏡就可以看到上方鏡面對準的方向上的影像。透過這個裝置,潛艇內部的人員可以對周遭的環境進行肉眼的實際觀測。在作戰上,潛望鏡也是辨識目標種類與敵我的重要手段。

潛望鏡通常提供兩種倍率,一種放大倍率較小但是視野範圍較廣,適合快速的搜索週遭的海域,另外一種倍率較大,提供潛艇識別與判斷目標動向的能力。二次大戰以後有些公司推出的產品將兩者的功能分開到個別的搜索和攻擊潛望鏡上。在肉眼觀測的部分另有刻度協助觀測者根據可能的目標型態進行粗淺的距離判斷。在二次大戰後期美國開始在潛望鏡上搭配測距雷達,另外一種測距儀是測量水平線與一個已知物體高度間的夾角的間距儀(Stadimeter)。近代的另外一種替代產品則是雷射測距儀。

潛望鏡在不使用的時候會降入潛艇的帆罩(Sail)當中以縮小突出的距離,當需要使用的時候,潛艇首先必須改變深度到較淺的海域,才能夠使潛望淨身出水面進行觀測,這個操作深度範圍一般稱為潛望鏡操作深度,實際上的高度則要看每種潛艇與潛望鏡搭配而定,在這個深度範圍上潛艇有可能和水面船艦發生碰撞,因此潛艇通常需要先以被動聲納判斷附近船隻的情形,避開可能發生碰撞或者是被目視發現的可能。

現代的潛望鏡除了提供更好的觀測效果以外,也增強在惡劣天後與夜間觀測的能力,配合一般光學攝影機、紅外線攝影機或者是低光度電視攝影機等的協助,潛艇在操作潛望鏡的彈性上遠勝於過去,錄製下來的影像以電子訊號儲存後,還可以事後的分析與情報的擷取。近代潛望鏡設計上的一個大挑戰是操作速度的提升,由於需要在較高的航行速度下操作,同時維持影像的穩定,各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去克服高速下帶來的震動與其他的問題,其中一種常見的設計為加大潛望鏡尺寸以提高對震動的吸收能力。

潛望鏡可以說是造成潛艇失去隱敝性的一大元兇,必須突出海面操作的先天弱點,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首度被盟軍利用來發現德國的U-潛艇。盟軍的巡邏機以特殊的雷達偵測突出海面的潛望鏡產生的回波,加以定位之後迅速發動攻擊,如此一來讓潛艇利用夜間在水面充電或者是進行攻擊受到很大的限制,德國曾經試圖利用一些塗料降低潛望鏡的雷達波反射強度,不過效果不高。現代潛艇多半在攻擊潛望鏡上加裝雷達警告接收器(Radar Warning Receiver, RWR),提供威脅警告。
2006-11-30 2:30 am
當然係美國,請參考以下網頁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6: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9000051KK028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