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四問

2006-11-29 7:52 pm
天水圍的公共設施是否不足?
如是,它如何不足?
它的規劃出了什麼問題?
如何解決?

回答 (1)

2006-12-05 9:50 pm
✔ 最佳答案
現況 天水圍將發展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因此社區設施十分完善。為適應入住市民需要,現有十三間中學和十六間小學,還有其他中小學在興建或計劃中;並有三間社區中心已啟用,提供青少年、幼兒及老人服務。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開始使用。在一九九六年年尾全部完工,並廣設遊樂埸及園林地方。泳池場地、體育館及運動埸亦在一九九四年相繼用,由於市鎮地形平坦,可廣為興建行人路單車徑,把各遊憩地、商業及住宅區連接起來,方便村民前往新市鎮。天水圍已成日一個設施完善的綜合社區,環境舒適怡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務,一應俱全。所有屋苑X會圍繞著一個位處中央的區域公園及一條在預留區中間線上的「景觀走廊」,提供青蔥與寬敞環境,購物中心,中小學,幼稚園,褔利機構及康樂設施。目前,天水圍擁有相當完善的運輸網絡,此外,居民更可選乘輕便鐵路,而輕鐵服務亦將逐步擴展至預留區,並與位於天褔路的擬建西鐵站連接,隨著三號幹線在一九九八年五月落成通車,新市鎮興其他主要市區的交通,已進一步改善。

未來發展元朗區在未來幾年,將會繼續經歷龐大的發展,隨著天水圍新市鎮的公屋及私人樓宇陸續落成,本區將增加約二十萬人。政府預計在二零零八年,元朗區的人口將達六十多萬。新界東北面規劃及發展研究定出洪水橋是其中一個地區可發展新市鎮。新市鎮的特點包括方便行人的環境、綠化環境、均衡的社區設施、環保交通措施,以及結合新舊發展。洪水橋將規劃為「樞紐市鎮」,配合大型公路基礎設施,目的是劃出一幅可作全面的規劃的市區土地,容納人口、製造就業機會和配合中港兩地日益頻繁的商業及社會活動。元朗鄰近中港邊界,擁有遼闊的平原。規劃中的主要運輸設施,將會為新界西北提供額外的公路容車量及新過境通道,擔當中港交通的樞紐的角色。居民將來可以利用西鐵快捷舒適地前往市區和其他他方,而主要公路及地區道路的交通擠塞情況亦可獲紓緩。
  西鐵的興建工程亦已展開,第一期的深水埗欽州街至元朗段可望於二零零三年竣工。由現時上水站的北端向西伸廷。現有輕便鐵路連貫元朗市、屯門和天水圍新市鎮。(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將於二零零零年底開始動工,預計工程在二零零三年底前完成。在天水圍北部興建一個「國際濕地公園及訪客中心,供公眾觀賞和進一步認識米埔和后海灣濕地。自然保育、教育及康樂用途兼備的園地。發展國際濕地公園成為一個生態環境旅遊點,可增加香港旅遊的競爭力。規劃天水圍新市鎮天水圍是香港第八個新市鎮,也是本港第三代的新市鎮。天水圍在1987年開始發展。天水圍是眾多新市鎮中面積較小的一個,規劃人口亦只有34萬左右。發展新市鎮的概念盡可能提供一個均衝和設備齊全的社區,使每一個居民均能在區內找到一切所需,不假外求。這包括不同類別的公共和私人房屋發展、充足的基礎建設、高效率的運輸系統、良好的公用設施,各類社區設施及多種輔助設施。今日的天水圍已具備主要的基本建設及各類社區設施。政府已藉著這個機會在鄰近低窪鄉村及周圍進行防洪工程,圍繞鄉村的土堤會防止洪水流入村內,洪水水位高漲時,水泵便會自動啟動,把堤內地區的雨水抽走。

天水圍規劃變錯配,事實上,政府的政策,在土發公司過渡至市建局後,運作方針已由商業導向,轉變為以人為本,並以4R為使命:Redevelopment(重建發展)、Reservation(文物保育)、Rehabilitation(樓宇復修)和Revitalisation(舊區更新)。樓宇復修和舊區更新,今後的發展空間,將會較大。龐婉儀說,作為一位規劃師,除了發揮本身專業所長外,也必須配合政府的政策。「好多人都濫用規劃失誤呢個詞語,其實,規劃師都要跟政府政策做,好多人話天水圍規劃失敗,但我曾經參與過早期的天水圍開發工作,如果從規劃角度睇,度其實搞得唔錯,我諗可能係大部分人都嫌度遠,以致只能吸引弱勢社群入去住,最後就令到區出現好多麻煩。」長期批評政府,規劃天水圍失敗的元朗區議員周永勤則指出,政府的規劃政策朝令夕改,以致天水圍北區的發展落後於早發展的天水圍南區,他記得約在95年,當局突然修改人口與社區設施比例政策,直接影響從2000年開始入伙,至今時今日已有15萬人口的天水圍北區,至今沒有一個社區會堂和診所,令居民生活素質受損。

天水圍公共醫療設施短缺,不同區居民享不同醫療服務待遇 ,現時,天水圍約有二十六萬人口,預計將增至三十二萬,但區內公共醫療設施嚴重短缺,甚至遠離政府訂下的基本標準。根據《香港規劃與準則》的指標,每10萬人口應設一所健康中心,而每1000人便應設5.5張病;如按上述規劃,天水圍至少有兩所健康中心及一千七百多張病。然而,該區至今僅得一所健康中心,當居民身體不適需入院治理時,亦要與屯門及元朗近一百萬名居民,「分享」約一千九百張病。反觀與天水圍人口相若的將軍澳,不但有醫院提供服務,區內更有兩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反映政府在規劃方面厚此薄彼,忽略天水圍居民的需要。天水圍的公共醫療設施不足,市民要花時輪候領取普通科門診的診症籌。除非市民選擇光顧私家醫生,不然便要到全區唯一一所公共醫療診所「天水圍健康中心」求醫。

 由於求醫的市民眾多,為免拿不到診症籌,每次需在派籌前兩小時排隊,雖然健康中心在早上9時才派籌,但求醫的市民早在7時許已在門外排隊,倘若9時才到診所排隊,恐怕已拿不到診症籌了!即使拿得診症籌,仍要花一個多小時輪候診症,至早上11時許才能步出健康中心;踏入冬天天氣寒冷,身體不適時還要站在門外輪籌,恐怕令病情惡化,寧願花錢光顧私家醫生,也不願到健康中心求醫,正式應診時間只有十多分鐘,但之前的等候時間就要三個小時;對於一個病人而言,實在太煎熬了。病人輪籌 等三小時。

 雖然,天水圍健康中心每日派發650個診症籌,但該區多名區議員指出,由於供不應求,居民於派籌前兩小時,已在中心門前排隊輪候,此外,該區的病數目亦不敷應用。

病數目 遠離標準
 根據《香港規劃與準則》,每10萬人便應規劃一所健康中心,而每1000人便規劃5.5張病;目前,天水圍約二十六萬人,預計人口約三十二萬二千人,按準則計算,該區至少應有健康中心兩所及一千七百多張病,以應付居民需要。然而,現時天水圍只得一所健康中心,更沒有醫院提供服務,居民因身體不適需入院治理,一般會被送往屯門或博愛醫院,與屯門及元朗逾一百萬名居民,共同「分享」約一千九百張病。

 反觀同是新發展區的將軍澳,現時人口約三十三萬,但區內已有兩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每日提供712個診症籌,另受惠於九龍東醫院聯網,將軍澳、觀塘、牛頭角、新蒲崗等130萬名居民,可到聯網內的將軍澳醫院、靈實醫院和聯合醫院求診,而三間醫院合共提供約二千三百張病。

 福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博愛醫院的病將增加至622張、屯門醫院亦正興建康復大樓,提供512張病,同時亦於天水圍健康中心及元朗普通科門診診所內,增設一至兩間診症室。不過,元朗區區議員李月民批評當局做法治標不治本,安排失當,他說:「按規劃署的準則,天水圍應有兩間健康中心,但福局卻一再拖延興建。由於該區人口將增至32萬,對醫療需求將不斷增加,治本方法,始終是興建多一間健康中心或醫院。」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10: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9000051KK010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