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同意vulturestyle06君的觀點。有時君主有意求治,但官僚機構存在種種積弊,因此他們的施政未必體現出他們的原意。然而,我不認為君主不須負責任,因此較同意後面所講「interest唔o係人民度, 而係o係自己權柄度」云云。
我頗為同意大陸所謂「階級轉化」的觀點。樓主認為有些統治者在取得政權前顯得為國為民,只是假面具。我認為,一方面,他們的確要假仁假義,否則如何得到人心?另一方面,他們未必全然是假面具。試想想,人一定有私心,當你是農民時,你重視自己的生活,希望統治者不要打仗;有朝一日,你搖身一變,做了皇帝,可能又因為國家、政權的利益,忘記了你身為農民時是怎麼想(即使未有忘記,也不能兼顧這種想法),於是你又改變初衷,支持戰爭了。《銀河英雄傳說》的主角楊威利說:「我並不是輕蔑權力或武力。不,其實我是在害怕。一旦權力或武力到了手,幾乎會使所有的人都變得醜惡,這種例子我知道的太多了。而我也沒有自信自己絕不會改變。」英國史學家艾克頓公爵則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我深以這兩句話為然。
但是,統治者真的不愛國愛民嗎?我對這點有些少保留。作為「被權力所腐化者」,統治者的首要目的是保住自己的權位。為了這一目的,他們也會實行利國利民的政策。樓主把一些統治者稱為「嗜血的人魔」。我固然很討厭這類「人魔」。為了一己的權位,而要數百萬人犧牲,值得嗎?
但換另一角度看,如果只犧牲一少部分人,而換取天下的長治久安,這個犧牲也是值得的。例如韓信如果不被統治者殺死,「可能」會興兵造反。為了防微杜漸,統治者遂將韓信殺了,免除後患,既鞏固了自己的權位,也剷除了國家的危機。有人說,人命不能以數量來衡量,所謂以一人性命拯救萬人的論調不成立。我的回應是,如果不用數量來衡量,那麼要用甚麼來衡量好呢?我找不到更好的答案。又如《銀河英雄傳說》中(對不起,我很喜歡用這部小說做例子),有民眾怒斥統治者只會犧牲人民,不會犧牲自己或自己的親屬。我聽到這句話,也很有感觸。但轉念一想,如果犧牲了統治者自身,天下有可能大亂。因此,有時為了國家的太平,為是要以鞏固統治者的利益為前提。我還是那句:我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我也認同君主徵收重稅,剝削人民財富。試想想,中國有哪個朝代的國庫真的破了產?但剝削人民的做法也是積重難返。為了確保政權,君主最好的選擇,還是一級一級地統治人民,通過大地主剝削貧民。
當然,在一些民主國家(不包括假民主),體制不同獨裁政權,即使舊的統治集團瓦解,只要人民還存續、機構仍運作,國家也不會倒台。那麼,要確保人民的利益不須先確保統治者的權位,才能真正達到「以民為本」,有一些代表人民利益的統治者。然而,古代的中國,由於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未能產生這種民主政權。在君主集權的前提下,如果君主倒台,天下必定大亂,君不見秦末、隋末、五代等形勢嗎?但我們也不能用完全用現代的條件去批評古代,可以說現在可以民主,為甚麼古代不可以民主,正如我們不可以要求原始人發明火藥。中間的問題太過複雜,不是三言半語可以解釋。說到底,還是體制的問題啊。不同的體制會產生不同的統治者,這才是問題的歸結,也是制度的重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