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日本用咁多中文字?

2006-11-29 6:03 am
點解日本用咁多中文字?

回答 (7)

2006-11-29 6:08 am
✔ 最佳答案
由於日本於中古世紀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加上古代的中國乃天朝大國, 對周邊國家有十分大的影響。中國的文字、政制、文化也紛紛被鄰國彷效。

究竟漢字甚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當時日文並沒有書寫系統。後來發展出一套源自《萬葉集》、稱為萬葉假名的表音系統,萬葉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漢字,純粹假借它們的發音來表記日文詩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平假名。當時不被允許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這套平假名來書寫日文。平安時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學都是以平假名來書寫的。片假名也是從差不多的方式發展的:寺廟裏面的學生把漢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來成為片假名,用來標注漢字的發音,還有漢文裡的日語助詞。

隨著日文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如今漢字用於大部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而平假名則用來書寫動詞詞尾(送假名)、純日語詞彙、或者表記漢字難寫的辭彙。平假名也用於標記日文漢字的讀音(振假名)、和書寫給漢字水準不夠的人為對象的讀物,如小孩、日語學習者的書籍。

片假名則由於它的方形結構,用於象聲詞和外來語。片假名用來書寫外來語的習慣來的比較晚,外來語原先是用漢字書寫表意的,如「煙草」代表「tabako」。不過現在反過來有許多外來語詞彙正在代替一般詞彙。有語言學家估計現今常用日語有3分之1是外來語及和製英語。
2006-11-30 3:58 am
簡單黎講, 古時的日本, 發覺到寫字的需要, 便抄了中國的漢字使用.
寫寫下, 發覺中國字筆劃太多, 簡化後成了平仮名和片仮名.
及後, 到了明治時期, 一個好似叫"國立國語研究所"的政府組織,
規定在小學教育開始, 日文的名詞, 動詞, 形容詞等字, 有漢字的用番漢字, 外來語用片仮名, 其他助詞, 擬聲詞等用平仮名.
規定出左後, 有些字如"憂鬱"等, 因太多筆劃, 用番平仮名的"ゆううつ"寫~

但係其實我地中國都有用日文字的情況, 例如典型的"取締", 其實是從日本借番黎用的. 只要翻查清朝或之前的古典, "取締"兩字係未出現過的. 但日本的和製漢字中很早就有"取締"二字, 而且意思很廣~ 例如"取締役"等等~ 但中國的則用其狹義的意思"取代"
點解有呢個情況, 其實係二十世紀初, 中國人要大量翻譯外文, 猶其係德文的書籍, 當時日本已經有大量的德國書籍, 所以中國人方便起見, 有時用了德和字典中的和製漢字也不自知, 結果一直沿用至今~

2006-11-29 19:59:01 補充:
修正:不是明治時期, 應為昭和.
2006-11-30 2:04 am
Japan is an island country, its islands should have been originated from volcanic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Japan should not have its own aboriginals. The inhabitants now in Japan are likely to be descendents of migrants from Korea, China and the other Pacific Islands.

Those migrants brought along their languages and writings to Japan, including Chinese writings and languages. Believe it or not, there are a lot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Cantonese and Japanese in both usage and pronunciation.
參考: Forgotten book titles and radio programmes
2006-11-29 6:45 am
因為中國人靚仔個,好人果日本人.............
參考: 本人
2006-11-29 6:10 am
因為係古代傳去日本
2006-11-29 6:07 am
冇解,天生的!
參考: 書
2006-11-29 6:06 am
從唐代由中國傳入部分文化 ..包括字體,衣服等等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0: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8000051KK046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