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東南亞國家之一。馬來西亞聯邦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汶萊國則夾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是東盟(ASEAN)的創立成員之一。
馬來西亞獨立前馬來亞地區的歷史可以按照外界影響的主要因素分為四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中從印度來的印度教文化占支配作用,從蘇門答臘起家的三佛齊是這個階段的頂峰階段,從7世紀至14世紀它統治者馬來文化的大部分地區。
第二階段從伊斯蘭教的到達開始。伊斯蘭教是於10世紀到達馬來亞地區的,並逐漸擴散到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的大多數地區。三佛齊覆滅後這個地區分裂為眾多小的蘇丹國,其中最重要的是馬六甲蘇丹國。伊斯蘭文化對馬來人影響深刻,但是同時也受到馬來人的影響。
第三個階段是歐洲殖民勢力的入侵。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荷蘭和英國繼踵而至,建立了檳城和新加坡等基地。1824年的英荷條約分割英國與荷蘭在馬來亞地區的勢力圈,人為地將英屬馬來亞與荷屬東印度分開,後來荷屬東印度成為印度尼西亞。
歐洲殖民勢力同時也引入了第四個影響勢力:為了滿足其殖民經濟的需要大量中國和印度勞工移居到英占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中國和印度移民成為經濟和職業上的支配勢力,對當地的馬來人造成巨大的威脅,馬來人甚至面臨自己的土地上成為少數民族的危險。
1942年至1945年日本佔領這個地區,給英國在東亞的勢力與以致命打擊。雖然日本佔領的時期相當短,但是它激起了馬來亞和其它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人的民族主義又激起了華人的反對。華人怕馬來人和伊斯蘭教的支配地位,許多華人因此參加馬來亞共產黨。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和馬來人和華人政治領袖的協商退讓下共產黨暴動被撲滅,1957年獨立的、多民族的馬來亞聯邦成立。
1963年英屬的新加坡和北婆羅洲加入聯邦,馬來亞更名為馬來西亞。1965年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決定獨立。馬來西亞克服了這個危機,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衝突的危機,但其內部的矛盾導致了1969年的種族衝突。馬來西亞進入緊急狀態,政治生活和國民自由受到限制,這個措施維持至今。從1970年開始馬來西亞全國巫人統一機構在華人和印度人領袖的協助下組成國民陣線,在馬來西亞幾乎達到一黨制的地步。
在巫統的統治下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巨大,1990年代幾乎達到已開發國家的水平。經濟的發展有助於削弱政治上的不和,但也掩蓋了政治上權利轉向馬來人的趨勢。在巫統不停的統治下華人對經濟的壟斷和印度人對職業的壟斷被打破。馬來人的商業和職業階層建立。馬來語成為學校里必修語言,系統的反歧視運動也對馬來人有利。雖然這些措施也導致了許多不滿,但是總的來說在這些措施下一個更完整的、多文化的社會產生了。
For more,you can visit: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9%A9%AC%E 6%9D%A5%E8%A5%BF%E4% BA%9A%E5%8E%86%E5%8F %B2
政治
請參考:馬來西亞政治
馬來西亞是個君主立憲的國家。她的象徵性統治者稱爲馬來西亞國家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由七個馬來州屬——柔佛、雪蘭莪、吉打、霹靂、吉蘭丹、彭亨、登加樓的蘇丹(Sultan),加上森美蘭的嚴端和玻璃市的拉惹中輪流擔任﹐每任為5年。另外四個州屬由象徵性州元首(Yang Di-Pertuan Negeri)統治。
馬來西亞現任首相爲阿都拉·巴達威。他於2003年10月從卸任的前首相馬哈迪手中接過了權力,繼任首相。馬哈迪在馬來西亞歷史上曾經長期擔任巫統的主席,五次蟬聯首相,在位長達22年。2002年6月,馬哈迪宣佈將於2003年10月辭去黨政一切職務並交由時任副總理的巴達維接任。高層順利地實現權力的交接和平穩過渡爲馬來西亞長期的政治穩定創造了條件。
馬來西亞的13個州屬
地理
馬來西亞主要由中間隔著南中國海的東馬來西亞及西馬來西亞組成。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佈滿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最高山峰是處於沙巴州(馬來文:Sabah)的哥打京那峇魯山(馬來文:Bukit Kota Kinabalu)(山又名「中囯寡婦山」,為東南亞最高的山峰),海拔4095米,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長高。馬來西亞靠近赤道,氣候潮濕炎熱,屬赤道多雨氣候。每年四月至十月間吹西南季候風,十月至二月間吹東北季候風,但季風現象不顯著。
國旗
圖片參考:
http://travel.atnext.com/cds_images/TRV/COUNTRY/malaysia.gif
首都
吉隆坡 Kuala Lumpur
國家面積
329,750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