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關於Mandarin一詞,維基百科是這樣寫的:
The English term comes from the Portuguese mandarim (from Malay menteri [2] from Sanskrit mantrin-, meaning minister); it is a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term Guānhuà (Traditional Chinese: 官話; Simplified Chinese: 官話), which literally means the language of the mandarins (imperial magistrates)。
其意思是''Mandarin這個英語詞,來自於葡萄牙語的mandarim(來自馬來語的menteri,源出於梵文的mantrin-,意思是官員);這是對漢語詞官話(繁體:官話;簡體:官話)的翻譯,而所謂官話,字面上的意思是官員們(帝國的官僚們)的語言。
英文中的官話這個詞,Mandarin,是從葡萄牙文(mandarim)借來的。葡萄牙文的mandarim是從馬來文借來的,馬來文又是從印地文(印度北部用語)借來的,印地文又是從梵文借來的。最早,梵文的這個字是會思考的人的意思。
到了印地文(來自梵語)mantrin被借用,意為‘參議、大臣’,也是伊斯蘭教前印度的一個古老本地詞彙。該詞曾被借用,特別是在印度支那多國,尤其是馬來人中傳播。他們習慣上以該詞來稱呼公職官員的最高級別(參見葛羅福(Crawfurd)所編《馬來語字典》的有關詞條[克林科特(Klinkert)將其寫作manteri,口語作mentri])。該頭銜起初的用法根本與中國無關,而是用在馬來語國家和印度大陸指稱官員。我們可以補充一點,就是mantrin 在孟加拉東部邊境較開化的希爾族群 (Hill Races) 中間仍然流行著,用作稱呼首領以下的小官。”
然後再傳入馬來文化中,因馬來受葡萄牙影響,故此詞再傳入葡萄牙文中。葡萄牙文學者德禮賢前引達爾加多的《葡亞詞彙》解釋道:
“MANDARIM:遠東,尤其是中國的法官、高級官員。本詞從葡萄牙語進入歐洲其他語言。不是漢語詞,也不是像某些東方學家猜測的那樣在辭源上與葡語動詞mandar有關。是梵語及新亞利安(neo-arico)語mantarī的訛略形式(參議,大臣),其辭源是馬來語mǎntǎri(menteri)。t變爲d可能是受葡萄牙語mandar(命令之意)的影響。我們的作家不用該詞指印度的大臣,而是稱馬來西亞、中國和安南的官員。”
從已知文獻來看,該詞在葡語中最早出現於1514年布力托( Rui de Brito)報告被葡萄牙人驅逐的馬 六甲 王困境的一函中:“馬 六甲 以前的國王莫哈默德(Mafamede)在賓坦,苟延殘喘,手下無幾,只有數位大臣(mandarins)。”
因此,最後由葡萄牙語進入歐洲其他語言。在英文裏,Madarin成了中國所有入流的官員的統稱。入流指的是從一品到九品的官員。Mandarin亦成了所有亞洲國家官員的名稱。(雖然有人說是從「滿大人」,滿州的大人這三個字的音翻成的,可惜,按照牛津字典的解釋這種說法不正確,因為,這個字原來是梵文。況且,英文在1589年,滿清還沒入關以前,就有了這個字。)
倒是後來,1727年,雍正六年,英國人開始把「官話」,在廟堂上說的話,翻成了Mandarin,這個字才和滿州人有了些關係。所以,英文裏面,Mandarin當成中國或是亞洲官員的時候第一個字母用小寫,當官話或是國語的時候,是語言的名稱第一個字母要大寫。Chinese指的是所有的中國語言,包含各種方言,同時也包括了中國的文字,Mandarin則只說用國語發音的語言。
後來這個字也成了中國的代名詞。Mandarin duck,原產中國的鴨子,就是鴛鴦。
現在的英文工具書大都把Mandarin釋作清朝的官及官話。
例如,《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說:“mandarin1.(old use) name for high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舊用法)滿清高級官吏。2.standard spoken Chinese language.中國國語。 ……”(注:見該書下冊701頁,張傑芳主編,牛津大學出版社,1985年。)《英漢大詞典》對Mandarin的解釋與此相近。(注:見陸谷孫:《漢英大詞典》1085頁,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就連新近出版的《簡明葡漢詞典》也有同樣之說。(注:見該書638頁,周漢軍等編寫,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查《全集》說:“政府的官員,以及武官,中國人稱之為‘官府’,意思是主事者;為了表示尊敬,便稱之為‘老爺’或‘老爹’。西方人所用的名稱mandarino, 是從葡萄牙文之動詞mandar來的,意思是指揮、管理。”(注:見該書36頁。)
《劄記》則說:“所有的軍職或文職大臣都稱官府(Quonfu),意思是司令官或主管,雖然他們的尊稱或非官方稱呼是老爺(Lau-ye或Lau-sie), 意思是指主人或父親。葡萄牙人稱中國官員為Mandarin,可能是由Mandando或Mando Mandare而來,即指揮或命令,現在歐洲都知道中國官吏的這個頭銜。”(注:見該書48頁。)
由此可知,英文的Mandarin及義大利文的mandarino(注:葡文也有mandarino一詞,意為清朝的官話。與義大利文之詞義已有差異。)來源於葡文的mandarim,而mandarim則由葡文mandar(命令)、mando(權力、命令、軍權、 裁決)等派生出來的。早在明朝,最早和中國官方打交道的歐洲人——葡萄牙人就已用此詞來指稱中國官員.
至於後來歐洲各國人用mandarino或mandarin來指稱明朝官員甚至清朝官員以及與清朝官員有關的語言等等,應是在前引利瑪竇的《全集》之文的影響下才普遍流行的。由於葡文只有mandarim而無mandarin,所以前引《劄記》所說的“葡萄牙人稱中國官員為mandarin”之句,顯然已是較義大利文更晚出現的一種西文轉寫的結果。因為利瑪竇的義大利文是用了mandarino,而且是籠統地說這是西方人所用的名稱,顯見其時利氏並不認為這是葡文的名稱。在可能是現存最古的澳門平面圖上( 約繪於 1615 —1622 )已標有葡文mandarim一詞,可見萬曆年間葡萄牙人仍將中國的官員稱為mandarim,但在1749年的澳門平面圖中則把前山寨用兩種文字分別標作“La CaseBlanche Maison Du Mandarin”、 “t Witte Hof , Huiz desMandaryn”。這說明mandrin 及mandaryn等為mandarim的後出轉寫。
《澳門紀略》下卷“澳譯”載人物類的漢文“老爺”的葡譯語詞的漢文對音為“蠻的哩”,(注:見趙春晨:《澳門記略校注》,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第189頁。)由此可見, 前引譯自義大利文的《全集》所述明朝時的漢文“老爺”與官員及葡文mandar以及西文的mandarino 的關係,是符合歷史實際的。而根據較後出的英譯本再轉譯為漢文的《劄記》的有關文字,把mandarin、mandando、mando mandare 等非葡文的詞當作葡文來論述,無疑會產生誤導,故有必要糾正。
總之,英文中的官話一詞,mandarin,其來源順序是梵語-印地語-馬來語-葡萄牙語-英語,並且其產生遠在滿清入關以前的明朝,所以把官話稱為“滿大人”並進而加以誣衊侮辱,純屬牽強附會。
其實太複雜了,如有興趣請看看:
http://bbs.hanculture.cn/dispbbs.asp?boardID=40&ID=3420&page=4
http://bbs.omnitalk.org/alumni/messages/2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