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發明----方向儀的用處和由來

2006-11-27 2:16 am
我想知道古代發明----方向儀的用處和由來???
請詳細解釋~謝謝
更新1:

十萬火急啊~

更新2:

請大家幫幫忙~

回答 (4)

2006-11-27 2:21 am
✔ 最佳答案
指南針在中華文明圈遠未如西方那樣產生巨大作用,西方也普遍認為發源於華夏並無太多異議。

指南針最早形式稱司南,東漢王充(公元27~約97)《論衡》卷十七是應篇第五十二「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原理他只能說「亦天性也」,這個記載雖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個。司南有指向之用應無異議,具體形狀卻有爭論,早期研究者判定為天然磁石為勺配合地盤,雖有出土漢地盤和河南南陽東漢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圖佐證,但畢竟無完整配合出土,近有人研究「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

「酌」義有: 本義:斟酒 酌,盛酒行觴也。―《說文》 屍升,坐取爵酌。―《儀禮·有司徹》。 酒曰清酌。――《禮記·曲禮》 斟酌,擇善而行 《春秋公羊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乞盟者何?處其所而請與也。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 酌今昔而減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柢」義有: 根、本 柢,本也。―《爾雅·釋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韓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漢書·鄒陽傳》

雖不能否定王充之前有「磁石為勺配合地盤」司南,但王充所了解司南很可能已是一種水浮司南,正因為華夏是司南原始發明地所以司南才有諸多改進形式,如緣靠、絲懸、水浮、尖頂等,目前最早見於航行用途記載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這與1207年英國A. Neckam的《論器具》中說法幾乎一樣:航海時「白天雲遮太陽,或夜間黑暗不辨方向時,使用磁鐵摩擦鐵針,針停時指南北,」與英國幾乎同時法國和稍晚一點的意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針的記載。另外,水浮司南也可適用於航海,因為體積不大並非像某些人認為那樣容易潑灑,近來曾在青島和海南發現明代瓷質水浮司南,尺寸大至為:最大外徑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圓孔徑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圍青花釉繪刻度,底座、四壁厚實堅固,估計是去水收藏,用時加水。現代液體羅盤基本原理類似,不過改進採用了密封技術。
2006-12-03 12:54 am
only 指南針, but not 方向儀!
2006-11-27 9:18 pm
指南針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 現有兩種類型:一是根據地球磁場的有極性製作的地磁指南針,但這種指南針指示的南北方向與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一個磁偏角;二是電子指南針,採用磁場感測器的磁阻(MR)技術,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問題,現已大量用於GPS定位裝置中。

前身是在中國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

指南針在中華文明圈最早用於勘輿和航海,西方也普遍認為發源於華夏並無太多異議。

司南
指南針最早形式稱司南,東漢王充(公元27~約97)《論衡》卷十七是應篇第五十二「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原理他只能說「亦天性也」,這個記載雖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個。司南有指向之用應無異議,具體形狀卻有爭論,早期研究者判定為天然磁石為勺配合地盤,雖有出土漢地盤和河南南陽東漢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圖佐證,但畢竟無完整配合出土,近有人研究「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

「酌」義有: 本義:斟酒 酌,盛酒行觴也。―《說文》 屍升,坐取爵酌。―《儀禮·有司徹》。 酒曰清酌。――《禮記·曲禮》 斟酌,擇善而行 《春秋公羊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乞盟者何?處其所而請與也。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 酌今昔而減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柢」義有: 根、本 柢,本也。―《爾雅·釋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韓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漢書·鄒陽傳》

雖不能否定王充之前有「磁石為勺配合地盤」司南,但王充所了解司南很可能已是一種水浮司南,正因為華夏是司南原始發明地所以司南才有諸多改進形式,如緣靠、絲懸、水浮、尖頂等,目前最早見於航行用途記載於《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萍洲可談》成書於1111年-1119年間,但所敘述的是1086年的事[1]。這比1207年英國A. Neckam的《論器具》中說法:航海時「白天雲遮太陽,或夜間黑暗不辨方向時,使用磁鐵摩擦鐵針,針停時指南北,」早一個多世紀。與英國幾乎同時法國和稍晚一點的義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針的記載。另外,水浮司南也可適用於航海,因為體積不大並非像某些人認為那樣容易潑灑,近來曾在青島和海南發現明代瓷質水浮司南,尺寸大至為:最大外徑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圓孔徑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圍青花釉繪刻度,底座、四壁厚實堅固,估計是去水收藏,用時加水。現代液體羅盤基本原理類似,不過改進採用了密封技術。
2006-11-27 2:22 am
方向儀前身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

司南
指南針在中華文明圈遠未如西方那樣產生巨大作用,西方也普遍認為發源於華夏並無太多異議。

指南針最早形式稱司南,東漢王充(公元27~約97)《論衡》卷十七是應篇第五十二「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原理他只能說「亦天性也」,這個記載雖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個。司南有指向之用應無異議,具體形狀卻有爭論,早期研究者判定為天然磁石為勺配合地盤,雖有出土漢地盤和河南南陽東漢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圖佐證,但畢竟無完整配合出土,近有人研究「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

「酌」義有: 本義:斟酒 酌,盛酒行觴也。―《說文》 屍升,坐取爵酌。―《儀禮·有司徹》。 酒曰清酌。――《禮記·曲禮》 斟酌,擇善而行 《春秋公羊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乞盟者何?處其所而請與也。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 酌今昔而減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柢」義有: 根、本 柢,本也。―《爾雅·釋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韓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漢書·鄒陽傳》

雖不能否定王充之前有「磁石為勺配合地盤」司南,但王充所了解司南很可能已是一種水浮司南,正因為華夏是司南原始發明地所以司南才有諸多改進形式,如緣靠、絲懸、水浮、尖頂等,目前最早見於航行用途記載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這與1207年英國A. Neckam的《論器具》中說法幾乎一樣:航海時「白天雲遮太陽,或夜間黑暗不辨方向時,使用磁鐵摩擦鐵針,針停時指南北,」與英國幾乎同時法國和稍晚一點的意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針的記載。另外,水浮司南也可適用於航海,因為體積不大並非像某些人認為那樣容易潑灑,近來曾在青島和海南發現明代瓷質水浮司南,尺寸大至為:最大外徑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圓孔徑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圍青花釉繪刻度,底座、四壁厚實堅固,估計是去水收藏,用時加水。現代液體羅盤基本原理類似,不過改進採用了密封技術。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09: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6000051KK043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